【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 21·世纪*教育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3.揣摩重点词语、句子,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热爱之情。
4. 了解文章写作方法。开门见山,点明主题,首尾呼应。以及文章特有的引用格式。
【教学重点】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亲复杂的情感。
【教具学具】
PPT课件(季羡林简介、重点词语、语句)。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交流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www-2-1-cnjy-com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3.体会开门见山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谁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母亲。(生练说:慈爱、温柔、勤劳、朴实……的母亲。)
我们每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都有独特的爱,那么百岁老人季羡林的文章里,也对他的母亲有一份独特的诠释。齐读课题。 2·1·c·n·j·y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当它出现在百岁老人的笔下时,那是怎样的感受呢?请再读,轻轻的再来一次。
二、作者简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学过的季羡林的作品:同学们,提起季羡林,大家并不陌生,五年级的时候曾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大家还记得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简介季羡林
季羡林,中国山东省聊城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2-1-c-n-j-y
三、检查预习,落实生字词语。(PPT出示)
1.出示生词
挚? ?寝? ?频? ?朦??胧? ?凄? ?斑? ?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纠正错误;指导正确书写,“朦”“胧”“凄”“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朦”“胧”“凄”左窄右宽,“频”左右相等,尤要注意“朦”、“频”,切勿少写多加,要注意区别。)21*cnjy*com
2.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们还会读吗?(出示词语)
真挚??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凄凉
可见一斑? ?一篇 弃养??沮丧??心潮腾涌
(采用小组朗读、个别朗读的方式,纠正错误)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四、围绕课题,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怀念的母亲指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母亲指“生母,祖国”(板书)
2.引入第一段的学习。
明确文章中心句“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读后,尝试缩句。
找出季老对两位母亲深沉的爱——敬意、爱慕(板书)
3.了解写法“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文中开篇即点出了“母亲”指谁,点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和中心。这种写法叫做“开门见山”的写法。【来源:21cnj*y.co*m】
五、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揣摩重点词语、句子,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热爱之情。
2.了解文章点明主题,首尾呼应的写法,以及特有的引用格式。
3.深化情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季老何以怀念母亲,何以离开母亲?我们走进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且读且思,抓关键词句,理解“恨之深,悔之切”。
1. 指名读第二段
(1) 读中理解“弃养”揭示怀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离开了我(板书“离开”)
(2) 抓关键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概括成语(寝食难安)
(3) 指导感悟作者心中的悲痛,引入《游子吟》让学生想象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中都会想到什么?
(4) 再读。范读创设情境,自主练习。
(5) 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心中的感受.“恨”“悔”。带着这个字去触摸作者的心(读)。
三、自读自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魂牵梦萦。
1. 痛失母亲的“悔”“恨”还未淡去,李老又离开了祖国。(板书 “离开”)思国,思乡,追忆母亲的复杂情感,季老是如何表达的呢?(日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介绍引用较多文章的另一种格式。
以冒号标注开始,另段用不同字体表示。后面对散文的引用也是如此。大家在写作中可以尝试。
3. 默读。勾划季老魂牵祖国的句子。
4. 练习朗读。
5. 交流。
(1)PPT出示:“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指导“凄”的写法,理解“凄凉”的词义。指导朗读。
(2) 11月20日日记。指导“不能忍耐”。
(3)11月28日日记,第五段。抓关键词“思潮起伏”“心潮腾涌”,感受作者所思之乱,所想之多。指导朗读。 21cnjy.com
(4)朗读第七段,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是对文章的总结,情感的升华,并点明其与开头的呼应。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歌词《我的中国心》。
3.读完歌词,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21·cn·jy·com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母 祖国
(离开)
真挚的爱慕 崇高的敬意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他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策略:21教育网
朗读为主。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祖国、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和人文共振。”www.21-cn-jy.com
品读为重。我把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画出相关句子,结合重点词语,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情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实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