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1狼蒲松龄 2蒲? 松? 龄?
??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人。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本文选自第二则。 3缀行 屠大窘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眈眈相向 目似瞑 隧入 狼亦黠矣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dān dān míng suì xiá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4重 点 字 词 句
1、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
3、屠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一狼洞其中: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重 点 句 子 翻 译 及 理 解 :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其一 犬坐于前: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胁迫、攻击。回头看。放松,这里指卸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睡觉 原来紧跟 一起. 旧、原来.于是,就. 依靠. 名词做状语,象狗一样.名词作状语 ,从柴草堆中打洞.欺骗. 多少. 5整体感悟: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6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遇狼:非常惊慌 非常惊慌非常惊慌 恐惧 2、为什么屠户会有这样的神情?你可设想一下他的处境。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
7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2、惧狼:2、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妥协退让,对狼的本性缺乏认识贪婪、狡猾8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御狼:1、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可看出屠户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处于戒备状态,果断抉择不甘罢休,找机会攻击2、从狼“眈眈相向”可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9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杀狼 102、这两句中的“暴起、劈、断、毙”等动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屠户:1、请你找出本段中描写屠户杀狼的两个句子,并在动词下面加点标出。勇敢,警觉11课文第四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狼的狡猾?请找出来。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2 屠户 狼
①遇狼(“缀行甚远”)
②惧狼(“并驱如故”)
③御狼(“眈眈相向”)
④杀狼(“犬坐于前”
“洞其中”)
⑤ “议” 狼 (作者)—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情节故事情节135、议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句话是作者发表的议论,结合全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大家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这个问题。14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