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会写“两”“就”等生字。
2.借助图画,感知青蛙的变化。
3.通过朗读,感悟小蝌蚪的独立与坚强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初步懂得如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塘”“脑”等生字,会写“两”“就”等生字。
难点:借助图画诵读课文,初步了解青蛙的变化,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图片或课件出示小蝌蚪,问:小朋友们,见过这些小家伙吗?它叫什么?你们知道它的妈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帮这群小蝌蚪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指名读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1)检查自学情况。
(2)出示词语卡片:
两只 就是 哪里 宽大
头顶 肚皮 孩子 跳动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交流识字方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加以推广)
3.巩固识字:你们能给每个生字再组一个词吗?
4.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分段指名读课文。
5.齐读课文。(读全篇)
三、认知贯通
1.读课文,看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发生变化的地方作上记号。
(2)交流反馈。
“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三、认知贯通
(续)
“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长成了青蛙。”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再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找了多长时间?
(2)它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吗?
(3)是怎么找到的?
3.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小蝌蚪想妈妈的急切心情以及找妈妈的过程的辛苦读出来。
4.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复习提示
1.抽认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提升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习题。
4.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5.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想想,这时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请用感叹号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1: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生2: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6.师:你觉得小蝌蚪傻吗?
生1:小蝌蚪真傻,他看见乌龟四条腿,就把他当作了妈妈。
生2:我也认为小蝌蚪傻,因为乌龟虽然有四条腿,但它的嘴巴又不宽。
生3:我觉得小蝌蚪一点也不傻。他能按照鲤鱼妈妈的话去找,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吗?
生4:我也认为小蝌蚪不傻,小蝌蚪生下来后,他妈妈就离开了他,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什么模样。
生5:我觉得小蝌蚪不但不傻,还很聪明。他能把鲤鱼妈妈说的和乌龟说的特点合起来去分析。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吧!
三、句段解读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鼓着一对大眼睛。
【解读】这句话是讲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妈妈是大青蛙,长相有三个特点:①碧绿的衣裳;②雪白的肚皮;③鼓着一对大眼睛。这时的小蝌蚪已经从鲤鱼和乌龟那里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的了解。
四、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小蝌蚪在找妈妈。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小蝌蚪找到了妈妈——青蛙。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小蝌蚪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1 小蝌蚪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