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发现的,然后小组交流。
2.你们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大同小异,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3.小结:是的,作者之所以把文章写得那么生动、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实践了“观察、观察、再观察。”
4.当然,观察要讲究方法,让我们重新回到《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作者对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脚的形状,以及颜色等进行了仔细观察。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重视观察,要学会观察。
(二)日积月累
1.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有人对每月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观察并编成了儿歌。
2.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仔细读读这首儿歌,你发现有哪些特色?
4.哪些词语写出了花的特点。
明确:“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
教师总结:这些精练的语句无不让我们产生许多遐想,这一切都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
(三)成语故事
1.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它方面的成功秘诀。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就是一个例证。
2.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故事。
3.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文与可的画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他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观察与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5.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明确:原来指画竹子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形象,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
6.尝试运用。
用“胸有成竹”一词来说一两句话。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很强,通过比眼力、交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眼力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所以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深入理解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学生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较好。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习作。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曾经教给你们的一句名言吗?
出示名言:对微小的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它各方面的成功秘诀。(齐读名言)
法布尔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魏格纳之所以能提出地球漂移的科学论断。那都是因为他们能对微小的事物进行认真仔细、多角度、长期的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漫谈发现,开拓思路
1.观看图片。
(1)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看看是什么?
(古老而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暮色中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的长江大桥。)
(2)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啦?
2.引发思考。
(1)我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都有这样的设计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才被广泛地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2)小结:原来发现需要认真地观察,不仅要仔细地看,而且还要深入地思考。
(三)观看课件
1.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如果同学们都能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还能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而这样的发现常常会给你带来启示,让你惊喜和快乐。
(四)自由交流,尝试写作
1.现在,请你打开记忆之门,静静地思考几分钟,然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说说最令你感到快乐的一次发现。
2.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兴趣的题材,以及习作注意事项。
4.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五)示范讲评
1.教师先选择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习作,进行示范讲评。
2.再出示几篇有典型问题的习作,师生互评。
3.教师做示范性修改,并进行示范批注。
(六)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3.推选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七)誊写评价
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评价。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在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
2.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3.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在交流探讨中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成语积累与观察写作。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遣词造句,并对写出的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你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观察与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预习要求
(1)学生先试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口语交际的方法。
(三)学情检测
1.观察图画并交流。
(1)出示《枯树人头画》。
(2)让学生观察三秒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
(4)深入观察,分步训练。
①请观察到一棵树的同学边观察边展开联想,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棵树。
②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的句型说话。
③观察到人的头像的同学再深入观察,看看你找到了几个头像,还要比较这些头像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情外貌)。
④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头像,这些头像有的……仿佛……;有的……似乎……;还有的……好像……,真是画得……”说话。
⑤交流:要求说的同学把话说清楚、说连贯、有条理,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
⑥小结:一幅平常的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收获了不同的结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⑦按以上过程交流第二、三幅图。
(三)归纳心得
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
(1)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2)可以讲讲你被同桌提醒后,自己第二次发现的结果及心得。
(3)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4)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