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导学第10至14自然段。
2.总结全文,感悟写法。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灿烂、陆续、茂盛、逼近、缝隙、颤动、不禁、静寂、留恋、的确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鸟的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前半部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到底有没有鸟呢?这节课,我们就去品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想一想,“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吧!
(二)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看到的语句,用“——”画出作者感受到的语句。
2.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
(三)检测学情
1.研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至14自然段,教师给予朗读指导。
边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边解说课文内容。
②同学们畅谈看完课件后的感受。并在文中找出哪些词句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用笔画出来。
教师总结:鸟很多,很欢……
2.品析相关语句
①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明确:用大、小、花、黑写出了鸟儿的不同颜色和形态。用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突出了鸟的姿态各异,也表现了鸟的数目之多。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明确: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的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睛看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四)感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场景的?标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运用排比手法:“大的……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种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
②运用拟人手法:“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欢快、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2.与描写大榕树相比,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明确:动态描写。
教师补充:作者抓住榕树静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1.“鸟的天堂”目前已经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一些材料,为“鸟的天堂”写一篇解说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鸟的________多。“有的……有的……有的……”这是写鸟的________多。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学习作者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对比手法来描绘美丽的景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紧扣“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这一过程要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有的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强号。前四次加引号,是因为特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美。
习题3 “一株”是承接课文的上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是“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形象地说明了枝干的数量之多,无法计算。
一个“簇”字已经说明了树叶之多,而且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堆在另一族上面”,更说明了树叶的茂盛。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绿欲滴的感觉,从绿色中作者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一句话,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1.多音字。
解 数
缝
泊
2.近义词。
灿烂——绚丽 茂盛——茂密
纠正——改正
逼近——靠近
照耀——照射
片刻——顷刻
静寂——安静
展示——展现
兴奋——激动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3.近义词。
天堂——地狱
静寂——热闹
光明——黑暗
茂盛——枯萎
兴奋——忧愁
美丽——丑陋
清楚——模糊
应接不暇——应付自如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只看到了大榕树。
第二段(第10-14自然段):鸟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
5.课文中心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9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天堂”一词,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2.师: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3.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二)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进行拼读,读不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3.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4.品读课文第7、8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3.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禁”的“禁”应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ɡ”。
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导读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用课件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语。
其它学生订正所写词语是否正确。
(3)让学生品读7、8自然段,感悟大榕树的特点。
(4)重点段落探究。
①课件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品读后明确:“垂”字写出了榕树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枝上又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②课件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读了这段话,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师: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课堂训练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