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3 08:44:15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对联知识。
3.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做,师生交流总结来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教学“我的发现”,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们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
(二)交流步骤
1.启发谈话。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里,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
2.学生个人准备。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静心回忆,有哪些景物让人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说清楚事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喜的感觉。
3.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互相启发,相互提问,互相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5.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鼓励表扬。
(三)延伸拓展
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2.办一期自然奇观手抄报展。
(四)课堂小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欣赏那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习作。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想把它记下来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二)确定内容
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校园花坛、公园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三)习作指导
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应该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1.可以用方位、时间顺序来写文章。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自然景观的特点上。
3.要有写作的侧重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描写。如在写东谷湖的时候,就从湖水、湖岸、游人等几个方面来丰满东谷湖的形象。
4.运用多种方法使文章生动。
(1)出示习作片段,学生赏析。
师:阅读这段描写,读后有什么感受?好在哪里?
小结:调动各种感观,利用多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景物进行细腻描绘。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的感觉,竭尽其能地对所写景物进行描绘,把景物的意境表现得尽善尽美。
(2)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
出示习作精彩片段。
小结:把自己置身其中,写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都透着这种情感,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打动他人。
(3)还要运用合理的想象。
师:干巴巴的描写有时会令读者失去兴趣,合理的想象会给你的文章注入生命活力。所以在可以想象的地方一定不要禁锢自己的思维,让它插上翅膀去遨游。
教师出示习作片段,学生赏析例文。
小结:可以结合事物的特点去想象,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方法很多,只要你肯动脑筋,就一定会写出自己的新意。
(四)尝试写作
明确写作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五)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查找问题,及时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各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的习作并指名读,同学们倾听后进行交流,可以提出意见、建议、欣赏补充。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②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写出了景观的特色。
(2)听取建议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1)推荐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①在小组内展示。
②在全班展示。
(2)学生谈习作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表扬。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小林、小东和我们一样,也是四年级学生,我们来看看她们读了这一组课文有什么发现。
小林、小东的发现:读课文中描写的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或人或事,通过想象能在脑海里呈现画面。例如,读《观潮》一文,描写潮来时的这一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大海的汹涌,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再如,读《火烧云》一文时,我的脑海中也仿佛出现了火烧云不断变幻的情景。
2.看了她们的发现,你又有什么新的启发?
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下来。
如《观潮》一文,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象画面,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二)日积月累
1.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好词好句的积累,接下来,我们就认识几个新的对联。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对联。
2.出示例句: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3.读读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两句对联的开头和最后的字是相同的;每句对联的前三个字和后三个字顺序正好相反。
4.再读课本上的其它句子,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明确:每一例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第一例是回文,第二例是拟人,第三、四例是叠词,它们各有特色。
5.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选择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
风吹杨柳千门绿,________润________万树________。(雨、桃花、红)
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___。(春来鸟语花语)
白云观中观云白,________________。(流水河里河水流)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风风雨雨 年年暮暮朝朝)
(三)趣味语文
1.中国的汉字非常神奇,同一汉字,不但读音可以不一样,连意思也可以不一样。
(1)了解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试读对联,上下联都有“好”字,多音字如何定音呢?(hǎo hào)
(2)这幅对联有什么含义?
明确: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2.还有一种回文,几个字围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每一种读法都很有意思,你试着读读看。
(1)自己读读回文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回文,也写作“回纹”、“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手法。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错读。只要循环着按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2)试归纳不同的读法:可以清心也,也可以清心,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
(四)拓展练习
学生课后搜集,摘录其它有趣的对联和语文趣文,并相互交流展示。
教学反思:
这一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奇观。在教学中我主要是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景学生观察自然奇观并搜集有关奇观的资料。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教学开始时,我先让学生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并让听的同学反馈意见,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接着再引导学生寻找我们身边的美,写一篇习作。
整个教学过程都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