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8张ppt)+习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18张ppt)+习题+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3 09:43:0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戊戌变法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
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
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
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知识点2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
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心变法
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百日维新”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
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
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
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戊戌变法”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
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
法失败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
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
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C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
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
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B)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左宝贵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
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B)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知识点2百日维新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
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
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
事件发生在(C)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
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
知识点2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
,改试策论,开办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
,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
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B)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左宝贵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知识点2 百日维新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5.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文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
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__A__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C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
8.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能力提升】
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明定国是”诏书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急。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直击中考】
12.(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3.(达州中考)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管理
马关条约
梁启超
光绪帝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国闻报
康有为
1898
明定国是
百日维新
工矿企业
八股
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
光绪帝
戊戌六君子
思想文化
基础过关
1.C
2.B
3.B
3.C
4.D
5.B
6.C
7.B
能力提升
9.A
10.B
11.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政变。
直击中考
12.B
13.B(共18张PPT)

6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业: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信仰:建立君主立宪国家
主要成就:戊戌变法
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的结局:失败
影响: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想一想:公车上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上海的《
》和天津的《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成立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北京强学会遗址
《时务报》书影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消息传出,
上书光绪帝,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
”,宣布变法。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二、百日维新
光绪帝
明定国是”诏令
明定国是
1、开始:
康有为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设矿物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新军将领袁世凯
光绪帝
慈禧太后
中南海瀛台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变法失败。
3.结果: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康有为
梁启超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读一读谭嗣同临刑前的壮语
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
2、为什么“无力回天”
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精神?
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
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是什么?
4.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挽救国家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封建专制
D.引进西方学说




2.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

 A.《时务报》的创办  
B.强学会的成立
 C.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  D.保国会的成立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