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爆发:
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
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
城。
影响: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
开始了。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
,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
国。
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
,抵抗日寇;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
,与日寇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
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
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
、杨虎城在西安扣押
,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
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
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
)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4.如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
A.国民政府不抵抗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了示威游行。这一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6.1936年12月12日,如图中的两位人物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他们是(
)
A.毛泽东和周恩来
B.何应钦和刘峙
C.张学良和杨虎城
D.宋美龄和孔祥熙
7.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东北易帜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能力提升】
9.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10.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东北画报》上。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1)材料一中“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什么?张、杨为此于何时何地对蒋介石发动了“兵谏”?
(3)材料三中对于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直击中考】
12.(永州中考)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13.(张掖中考)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知识管理
1931
柳条湖
沈阳
局部抗战
东北三省
伪满洲
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
华北自治运动
不抵抗
北平
华北自治
华北
抗日救亡
张学良
蒋介石
联共抗日
国共两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基础过关
1.D
2.A
3.B
4.D
5.D
6.C
7.B
8.B
能力提升
9.D
10.A
11.答案:(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2)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12日,西安。(3)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张、杨;而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谈判,和平解决。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直击中考
11.A
12.B(共19张PPT)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
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
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
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影响: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
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
军,抵抗日寇;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
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
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战斗
知识点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
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
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
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
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
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
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西安事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
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
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
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点1九一八事变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
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内外引起
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D)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
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
口,日本发动了(A)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
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
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
“江山”是指(B)
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共25张PPT)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三、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城北柳条湖村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变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战后成了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是偶然还是必然?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蓄意!
2.扩大:
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1年日本骑兵进入沈阳
执政时的溥仪
伪满洲国界碑
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一八小调》
“士兵各持枪实弹,怒眦欲裂,狂呼若雷,
群请一战,甚有持枪痛哭者,挥拳击臂者。”
3.结果: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
,抵抗日寇的侵略。
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对抗。
杨靖宇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长枪队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马队
杨靖宇
华北危急!!!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国民党又是什么态度?
目的: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党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请你谈谈对这一呼声的理解。
议一议
2.一二·九运动
(1)爆发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2)口号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
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游行图
(4)意义: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
(3)结果: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等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血腥镇压。
1.背景
三、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
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
2.爆发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公馆
兵谏亭
中共赴西安代表: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右)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飞赴西安
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蒋介石亲笔协
议
西安事变谈
判旧址
3.结果:
4.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
)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2.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A
课
后
练
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