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娇兰 第四节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郑娇兰 第四节鱼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9-14 19: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探究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鱼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形成学生热爱小生命,热爱小动物,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说出鱼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鱼的主要特征。
2、难点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阐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1.播放:《海底生物》视频,引导学生观看。2.质疑: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最了解、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是什么?过渡: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它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与人类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鱼的知识。
观察水中的各种动物。回答:鱼类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引入新课。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二)多种多样的鱼 鱼的主要特征(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2、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3、归纳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身体内都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鱼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认识的鱼类。2、展示:淡水鱼和海水鱼图片,由学生说出鱼的名称。讲授: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占脊椎动物一半以上。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淡水鱼有“青草鲢鳙”和“鲤鱼”和“鲫鱼”。海水鱼“鲳鱼、鲨鱼、比目鱼”等。3、质疑: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适应水中生活的?又有什么主要特征?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2、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1)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思考: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这对鱼的运动有什么好处?
(3)将鱼放进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请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辨认各鱼鳍名称。
(4)仔细观察鱼的运动,小组讨论:鱼的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播放视频:剪掉鱼鳍后,鱼的运动情况)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确:(1)鱼的体形和体表黏液等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的阻力;(2)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3、组织学生活动:观察鱼的呼吸(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思考: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2)用吸管吸取一些蔬菜汁,慢慢滴在鱼口前约1
cm处,观察蔬菜汁流入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质疑: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播放视频:鱼鳃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3)轻轻掀起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鳃的结构图,想一想,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鳃鲜红色,毛细血管丰富,利于气体交换。第二,鳃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完全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质疑: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模拟实验: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展开和出水粘连的状态,给与学生提示。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流线型;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粘液;(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1.展示:红烧鱼、年年有余(鱼)的年画、剪纸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2.展示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破坏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水域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仔细观看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 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根据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 观看视频,进一步明确:鱼是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游泳。总结归纳与交流。 分组观察,说出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观察实验现象,说明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观看视频学习,明确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
观察鱼鳃的特点,思考回答问题。总结归纳 观察毛笔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体会鳃丝在水中展开扩大接触面积而离开水后相互粘连减少接触面积的特点。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观看图片或视频,认识到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直观教具,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感知鱼的多样性。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各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视频辅助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用蔬菜汁替代墨水,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视频辅助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交流能力。 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鳃丝适于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提高保护鱼类资源、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意识。
课堂小结(3分钟)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思考并总结。
及时总结,加深记忆。
课堂练习(5分钟)
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与点评。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
二、多种多样的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