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13 20:25:03

文档简介

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促使学生与方程相联系,感受方程的简单变形。
通过方程的简单变形,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个基本步骤:“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逐步渗透数学的归纳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移项”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难点:两个变形步骤的特点的掌握以及在具体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的处理方法。
方法设计: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自己观察、探索,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理解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选取通俗易懂的实例,让每个学生都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会跷跷跷板吗?如果你想让自己跷起来,你该怎么办?有没有其它的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可以假设一个重50千克,另一个人的体重如何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
如果设另一个人的体重为x千克,则当x=50时,两个人就跷得一样高。
假设你去超市购物,如果买4盒相同的面纸一共化了12元,那么再多买2盒,就应再付多少钱呢?
(由学生思考得到答案,并能用简单的方程表示出来。)
同学们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上面两个例子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可加以引导,如天平的例子。)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天平托盘,你知道是怎样变化的吗?
(学生观察图3.2.1左图,并列出方程)
图3.2.1
板书:x+2=5.
(学生观察图3.2.1右图,并列出方程)
板书:x=5-2
(写在上式的右边)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图3.2.2,
图3.2.3)
图3.2.2
图3.2.3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天平托盘的变化及相应方程的变化,有规律可寻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整理,得到两个变化规律,导出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板书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方程的简单变形
二、知识导学:
既然方程能这样变形:
板书: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因此,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实践1:解下列方程:
(1).
(2).
解:(1)方程两边都加上5,得
(2)方程两边都减去3x,得

(口头检验)

(口头检验)
像这样,将方程中的某些项,如-5、3x,
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了方程的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实践2:解下列方程:
(1).
(2).
解:(1)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
(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乘以),得
(口头检验)
(口头检验)
问:这两个方程的变形是移项吗?(先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回答)
思维拓展:
从刚才几个方程的变形来看,解方程就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但要注意“移项”与“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的区别。(强调x=a的结果形式。)
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求下列方程的解是移项还是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小黑板或投影)
(1)
(2)
(3)
(4)
(5)
(6)
反馈训练:
课本P90
练习
解方程:(1)
(由3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同桌讨论完成。)
由同桌相互各编类似的方程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让对方解答,看谁解得既快又准确。
本课小结(要点,可让学生自行小结):
1、方程的变形有两种,各有特点和作用;2、求方程的解就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使之得到x=a的形式;3、移项要改变符号,且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与加法交换律有本质的区别;4、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时要注意系数的负号;在解一个方程时,往往两种变形都存在,也可能交替使用。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第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完成《同步检测》本课的练习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课后反思: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
体会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解“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较简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
问题2到目前为止,我们用到的对方程的变形有哪些?目的有哪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教材第88页问题2.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①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②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结论】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教材第89~90页例3.
【教学说明】教师先讲解第(1)小题,注意严格按步骤进行,书写要规范.然后让学生上台板演第(2)小题,教师关注以下几点:①学生是否会将含x的项和常数项弄错;②移项后符号是否改变;③含未知数的项是不是放在等号左边,常数项是否放在等号右边;④步骤是否完整.
试一试教材第90页练习第1题.
例2教材第90页例4.
【分析】解这道题关键是要找到等量关系,而找等量关系关键是要找到中间量,由题意可知这个中间量应是“环保限制的最大量”,由题意又可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t和5xt,如果它们要达到“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则用旧工艺后的废水排量应减去200t,用新工艺后的废水排量应加上100t,这样我们就可以列出方程:5x-200=2x+100.
【教学说明】解这道题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先自主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上述分析,最后选派一名同学上台板演.通过分析和板演使学生认识到解这类问题通常要设未知数.此外,通常如果在方程等号左边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那么就应在方程等号右边加上(或减去)这个常数.
试一试教材第90页练习第2题.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方程3x-5=7x-11,移项结果正确的是(

A.3x-7x=-11+5
B.3x+7x=-11+5
C.3x-7x=5+11
D.3x+7x=-11-5
2.方程2x+3=3x-2,利用_____可变形为2x-3x=-2-3,这种变形叫______.
3.解方程:(1)5x+6=7x-9;(2)x-6=10x+9.
4.小李预计若干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如果他计划每天看32页,则有31页来不及看;如果他计划每天看36页,则最后一天还必须多看3页才能看完.小李预计的是几天看完 这本书有多少页?
【教学说明】上面几题中,第1~3题较为简单,第1、2题可让学生口答,第3题让学生上台板演,第4题与教材例4类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中间量“书的页数”.
【答案】1.A
2.等式的性质1移项
3.解:(1)移项,得
5x-7x=-9-6.
合并同类项,得
-2x=-15.
系数化为1,得
x=;
(2)移项,得
x-10x=9+6.
合并同类项,得
-x=15.
系数化为1,得
x=-.
4.解:设预计x天看完.列方程:
32x+31=36x+3.
移项,得
32x-36x=3-31.
合并同类项,得
-4x=-28.
系数化为1,得
x=7.
所以书的总页数为36x+3=255.
答:小李预计的是7天看完,这本书有255页.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2.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1)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同类项(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2)“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本节课是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只合并常数项),来感受方法的简洁性.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针对以上情况,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困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困惑,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注意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另外也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态度.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学习目标:
通过例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方程的变形法则。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作自主探索,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感觉。
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同时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与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由方程的变形法则在解方程过程中自主探索、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难点:方法的灵活应用和多样性。
方法设计:
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在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方法,这就让学生有充分发展能力的空间,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创造,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知识导学:
回顾训练:解方程
(1)
(2)
(3)
(4)
(由四位同学上黑板计算,其他同学独立完成,并由学生分析矫正,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指出: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方程的变形。(板书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从上一堂课我们知道方程可通过适当的变形化为:x=a这样的标准化形式。你能把方程5x-2x=4也变形为这样的形式吗?
(由学生思考,个别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板书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
请同学们再把这个方程试试看:(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解)
问:通过解这两个方程,你能归纳出它们的解法步骤吗?
(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请同学们讨论这两个步骤的依据以及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小结:合并同类项是将系数相加;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要注意系数的符号。
思维拓展:
1、应用与实践:解下列方程
(1)
(2)
(3)
2、想一想应如何选择解方程的步骤?(步骤通常是: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巩固训练:
课本第88页练习(学生先独立解答,后口答)
(由4名学生板演,讲评时注意强调步骤以及纠正一些易犯的错误)
本课小结:
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各步骤的注意点。
解方程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各步骤的先后顺序也不惟一。
解方程的结果,一定要转化到x=a的形式。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已知关于x的方程3=xa+a的解是x=2,求a的值。。
课后反思: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教学目标
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知识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教科书88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本节引子与上一节的“阅读与思考”相呼应,同时提出下面几节要讨论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助于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感受数学的历史和文化的陶冶,提高数学紊养.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师生讨论分析: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方程:x+2x+4x=140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x+2x+4x=(1+2+4)x=7x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指明解题思路,强化本章的中心问题分析到位,渗透模型化的思想。初步渗秀化归思想。为使解方程的主线更连续,这里暂不提“同类项”一词,淡化名称。使学生养成说理的习惯。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89面练习1、2
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尝试不同解法,培养发散思维和择优意识。
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意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提问: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以问题的形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作业
必做题:课本P93页习题3.2中1、3①②、4、6选做题:在一卷古埃及草卷
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啊哈
,它的全部,与它的,其和等于19。”你能求这问题中的他吗?阅读诗文:三百一十五里关,初行健步并不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至其返。欲问每朝行数里,请公仔细算相还。
感受数学文化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设计体现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抓住方程这条主线,突出方程的讨论,带动有关预备知识的学习.将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整式概念分散于解方程的过程之中,回避了代数式、同类项等概念,淡化了系数的概念,对它们采用“够用即可”的处理方式.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也体现这一用意,突出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重视方程的应用价值的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以在数学史上对解方程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即生活在约780~850年间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所著的《对消与还原》一书,提问“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作为后面要讨论的内容的引子.在作业题中加人埃及纸莎草文书中的问题以及古诗题,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设未知数
列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