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导学练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导学练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3 11: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预习案
自主学习
熟悉教材
1、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2、中日甲午战争是怎样爆发的?结果如何?《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一、黄海海战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主要战役及结果。
1、爆发:
年7月,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2、主要战役
(1)黄河海战
时间
年9月
地点
黄海大东沟海域
人物
海军提督
指挥舰队,与日军激战。“致远”舰管带
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5艘战舰,重创日舰5艘
(2)辽东陆战:黄海大战后,日军攻陷辽东半岛,制造了

(3)威海卫之战: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夹攻威海卫,
全军覆没。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二、中日《马关条约》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影响。
时间
年4月
地点
日本
双方代表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
内容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开放



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
等。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1、背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
》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2、概况: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在这个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则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探究案
互动探究
疑难突破
探究点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888年起,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修颐和园之款)出于海军经费的应为二千万两,占了海军经费的一大半。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添一舰。
材料三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课堂展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合作交流:(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师生互动:(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训练案
分层训练
巩固提高
1.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下图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致远”舰直冲敌舰的一幕。下令采取这一壮举的英雄人物是(
)
A.
关天培
B.
左宗棠
C.
张之洞
D.
邓世昌
3.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马尾海战
B.
丰岛海战
C.
黄海海战
D.
威海卫战役
4.
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关于这些通商口岸位置变化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
中国社会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D.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5.
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6.
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
A.
1843年
B.
1895年
C.
1896年
D.
1902年
7.
对比学习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有(
)
①都有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厂
④都开放了通商口岸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的是(
)
A.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9.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能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0.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小华: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
C.
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
小王: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1.
“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缺少战胜日本的实力。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1888年,北洋海军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只购入了3箱炮。这说明了(
)
A.
军事将领的素质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B.
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
C.
中日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差距大
D.
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体制和涣散的军纪
12.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
A.
与其他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B.
承认其他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C.
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D.
与其他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13.
《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
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
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
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14.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
A.
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5.
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博物馆。如果你是馆内的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7.
“台湾人民……奋起抗争,誓不从倭,武装抵抗……割台”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国,上海的《申报》率先做作出了报道。该报道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
中日甲午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1842年,中英代表在军舰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图二1895年,中日代表在日本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景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2)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图二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4)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9.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策案》,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计划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舟山群岛。
材料二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和人民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
(1)一些日本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材料一看,这种观点正确吗?你能从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材料二,请逐条分析“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的危害。
(3)结合材料三,说说中日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