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教学难点】
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具学具】
PPT课件(林海图片、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图片、重点词语、语句)。
【授课类型】略读课文
【教学方法】欣赏感悟法、自读法、品读法、交流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
1.出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2.生欣赏后谈自己的感悟。
3.师: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是谁创造了这人间的额美景?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佩的种树老人。
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4.生读题,师设疑:“青山不老”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回答。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看看你们的回答是否准确吧!
二、自读主题感知
1.PPT出示自读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人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2.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3.交流:(PPT出示)
(1)读准字音。
肆虐
盘踞
险恶
绿洲
治理
劲挺
荡漾
领悟
宏伟
归宿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2)理解词语。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盘踞:比喻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
宏伟:宏大雄伟。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
如臂如股:像臂膀一样强壮,像大腿一样粗壮!
(3)交流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他创造的奇迹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三、品读——感受奇迹
(一)感受林海之美、种树之多。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人创造的林海之美、种树之多的句子。
2.生交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课件展示林海,生再次感受林海之美。
(2)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读这段话。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引导学生想象: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2)指导朗读,读出惊叹的语气。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1)品读: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会句中比喻、拟人的手法。
(3)指导朗读,读出树的坚强、勇敢,读出对树的敬佩之情。
3.引导学生透过着美丽的林海看到种树老人的辛勤付出和可会品格。
(二)感受环境之险,种树之苦。
1.师设问: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生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播放PPT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2)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师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3.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从哪儿可以感受到老人种树的苦?
(1)品读: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付出辛劳)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耐得住寂寞)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年纪大)
(2)理解: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老人的崇敬之情。
4.引导学生透过环境之险恶,种树之辛苦,看到老人热爱故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格。
四、研读——解读奇迹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出段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2.PPT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交流明确: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3.讨论:文章结尾有何作用?如何理解“青山不老”?
生交流明确:最后一段回应标题,点明文章的中心。“不老”的不只是青山,更是老人崇高的精神。
师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所以说——(生齐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课外小练笔
1.布置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的种树老人的生活,课后请你发挥想象,以《老人的一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2.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青山不老
环境艰险
种树辛苦
奇迹:创造绿洲
精神不朽
【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整个教学中,我的思路非常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晰,我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主要从“寻找奇迹”“感受奇迹”“解读奇迹”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学生们在自读、品读、研读中,一步步感受老人的形象,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习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在教学结束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小练笔:请你发挥想象,以《老人的一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设置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练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老人的崇高精神。
【我的反思】
16.
青山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