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感受鲁迅的伟大精神,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教具学具】
PPT课件(重点诗句、补充资料)。
【授课类型】略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 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中国现代文坛上陨落了一颗比泰山还要重的巨星。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获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诗歌《有的人》,抒发自己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2.作者简介:臧克家,山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诸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人,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著名作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是诗人闻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语言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二、初读诗歌,感知特点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3.
班级交流汇报。
4.归纳总结:这首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处就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
5.学生分组对比朗读。(A.一组读前一种人,另一组读后一组人;B.第五、六、七节一组读行为表现,另一组读结果。)
三、小组合作,理清思路
1.小组齐读诗歌。
2.组内讨论每节诗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分成几部分。
3.组内达成共识,班级交流。
4.师引导明确: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开门见山,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五、六、七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节统领全诗,第二、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
四、品读诗节,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划出不能理解的诗句。
2.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3.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班级交流。
4.重点品读:PPT出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A.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活”和两个“死”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含义。(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B.概括两种人:前者“行尸走肉”,后者“精神永存”。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A.引导学生品读“骑”和“俯”两个字刻画的形象。(一个是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一个是为人们鞠躬尽瘁。)
B.引导学生联系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来感受鲁迅的崇高形象。
(3)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引导学生理解“野草”和“火”。(“野草”指革命者,“火”指革命的烈火。)
引导学生体会此句表现的鲁迅先生的精神。(甘愿为革命献身)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引导学生理解“烂”和“到处是”。(“烂”讽刺那种人将遗臭万年,“到处是”说明革命势力旺长。)
五、感情诵读,领会诗情
1.生根据刚才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讨论:文章的两种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交流。
师小结提炼:前者“卑鄙、自私”,后者“崇高、无私”。
3.交流:全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引导生体会诗歌对鲁迅先生为人们无私奉献精神的热情赞颂。)
4.PPT出示: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师: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5.生朗诵诗歌。
六、感悟生活,拓展表达。
生交流:学了本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有何感悟?
【板书设计】
活着——死了
(虽生犹死)
卑鄙
自私
有的人
对比
死了——活动
(虽死犹生)
崇高
无私
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
【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的反思】
20.
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