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学具】
PPT课件(重点生字、词语、句子、自读任务等)。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一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卢新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3.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PPT出示学习任务: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生自读课文,完成上面学习任务。
3.检查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PPT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交流: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他家的女佣阿三。
可拟小标题为:一、沉痛悼念;二、谈《水浒传》;三、笑谈“碰壁”;四、救助车夫;五、关心女佣。
生讨论拟小标题的方法。
交流,明确:
A.可根据段意概括提炼。
B.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
C.语言简明扼要。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部分:沉痛悼念
1.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生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师引导学生体会伯父受到众多人们的崇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读抓住“许多人”“数不清”“大大小小”“各色各样”体会人多,抓住“追悼、致敬、失声痛哭”体会人们对鲁迅学生的崇敬。)
4.体会作者的心情:
(1)抓住“呆呆地”“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作者内心的难过。
(2)“看不到”“听不到”“得不到”三句构成排比句式,表达感情更强烈。
5.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悲痛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第一部分是结果,后面各部分是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二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课时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从轮训学生逝世时的情景我们感受到鲁迅学生受到许多人的爱戴。那么,他为什么会受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这节课,让我们去深入寻找原因。
二、学习第二部分:谈《水浒传》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
3.理解伯父的批评:你认为这是批评吗?为什么?(理解“委婉的批评”)
4.交流:你觉得文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笑谈“碰壁”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
(1)PPT出示: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
(3)师引导生明确:“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碰壁”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受到迫害。
(4)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3.讨论: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形式展开?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鲁迅先生?
4.交流:从这一部分中,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鲁迅先生的勇敢战斗、乐观风趣的精神。)
5.生有感情地朗读,可读得轻松幽默些。
四、学习第四部分:救助车夫
1.自读第四部分,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师随机引导品读。
3.PPT出示: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这个地方为什么打动了你?(引导学生品读“扶、蹲、半跪”等动词)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伯父对车夫的关心、帮助)
(3)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当时伯父和爸爸帮助那位车夫的场景,让我们把这个画面定格在脑中,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4.PPT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讨论:伯父没说一句话,但这严肃的表情,这深沉地叹息,最令人难忘。他在为谁叹息?
交流,明确: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为劳动人民叹息!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为自己而叹息!自己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夫,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可是自己却无能为力。
(2)师补充:鲁迅生活的时期,整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痛苦地呻吟。面对这些,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的鲁迅先生心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地叹息!一齐走进这段文字。
(3)齐读,读得严肃、沉重。
(4)体会两个“清清楚楚”的表达作用。(引导生反复诵读,体会:说明这件事、这些细节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极深。)
五、学习第五部分:关心女佣
1.齐读课文第五部分。
2.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3.交流:从这一部分又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引导学生认识侧面描写及其作用。(通过写其他人来表现主人公,这种写法是侧面描写。)
5.师小结:学了这几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来品味这句话──
PPT出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
(1)讨论:课文表现练习先生的崇高形象主要运用了那些手法?
(2)交流并明确:
A.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B.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他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沉痛悼念
果
具体事件
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因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品格: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本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突出,因此我选择了整体感知内容,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整体感知后,我从追悼会入手,提出中心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从而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这样由“果”寻找“因”,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在文中写的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详细,教学时我也是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去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反思】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