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岛》
《珊瑚岛》是一篇讲述珊瑚岛的课文,讲了珊瑚岛的形成以及在珊瑚中生活的生物,让学生更加了解海底的世界。
【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悟文中海底生物的生存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海底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珊瑚岛的形成以及在珊瑚中生活的生物。
【教学难点】
珊瑚岛的形成以及在珊瑚中生活的生物。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国古老的传说中,有许多关于海中仙岛的故事,据说那里到处是琼花玉树,瑶池璇宫,光彩夺目。
仙岛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波涛汹涌、茫无际涯的大海中,确实有些五彩缤纷、绚烂多彩的岛屿——珊瑚岛。
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南海简介
南海又叫南中国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
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课文学习
1)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珊瑚是生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
珊瑚礁是由石珊瑚目的珊瑚虫的骨骼组成的。这些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2)珊瑚的分类
按有无藻类共生可分为:
一类是有藻类共生的造礁珊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较浅区域;
另外一类则是无藻类共生的非造礁珊瑚,生活在较深的海底。
3)珊瑚礁的分类
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
岸礁: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现代最长的岸礁沿红海沿岸发育,绵延约2700多公里,分布水深约36米。中国台湾恒春半岛和海南岛沿岸也有岸礁发育。
堡礁:堡礁又称堤礁,像长堤一样,环绕在离岸更远的外围,而与海岸间隔着一个宽阔的浅海区,或者隔着一个称为泻湖的水体。例如澳大利亚大堡礁。
环礁:按达尔文沉降理论,大部分珊瑚礁是通过火山活动行成的玄武岩岛屿上发展形成的,由于陆地下降(或海面上升)而形成环礁。
桌礁:桌礁是顶部平坦的桌状珊瑚礁。低潮时可露出礁湖底。一般在风和涌浪作用较强的地区上形成,其长轴延伸方向常与主要风向一致,面积一般较小,直径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有的桌礁上可形成砂质堆积岛。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附近和中国南海、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东北岸等大陆周围。
心形珊瑚岛:心形岛是澳大利亚的著名风景点大堡礁的一奇特景观,也是在大堡礁必看的景点之一,在空中俯瞰,它是一个天然的心形,再加上大堡礁本身很好看的水色,景色更是美轮美奂。
知识拓展
1)世界上的岛屿按照成因分类:大陆岛、珊瑚岛
大陆岛: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前者如中国的海南岛、台湾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等;后者如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等。
珊瑚岛:珊瑚岛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珊瑚虫死后,其身体中含有一种胶质,能把各自的骨骼结在一起,一层粘一层,日久天长就成为礁石了,根据它形成的形态可以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
火山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冲积岛: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积岛。如我国的崇明岛和很多河流的沙洲。
三、布置作业: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