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25伯牙绝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25伯牙绝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3 12:4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难点】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具学具】
PPT课件。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想象诵读法、品读法、欣赏感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一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窗体顶端
音乐导入,揭题课题
我们来听几段音乐,
闭上眼睛认真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梁祝》为我们讲述的是梁祝化蝶的凄美故事。
《赛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像。
生活中,
音乐就是用它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描绘着美好的画面。刚才我们欣赏了几段美妙的音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和音乐有关
的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的谁与谁的故事?伯牙是谁?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件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他的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人们
誉为“琴仙”《荀子
劝学篇》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说

伯牙弹琴的时候,连马都停止了吃草,抬起头来听他的琴声。可见伯牙的琴艺是何等高超。
伯牙绝弦,绝是什么意思?谁能交流你对课题的理解
伯牙作为一代琴仙,是一个视音乐如生命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断绝了琴弦,一生不再弹琴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苦流传的动人故事。
4.学生自由的,大声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5.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6.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7.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
1.品“善”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
子期
)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
2.品“志”“善哉”
(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
(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
( http: / / www.21cnjy.com )?(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
(4)品味意境。把那种太好了、妙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课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品“所念”“必得之”
(1)解读伯牙博大的胸襟。想象善鼓的伯牙,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仿句练习]
(2)不管伯牙志在哪里,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的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里明月他的所想,这就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所念
必得
这就是知音啊!板书:知音
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 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板画心图案。
4.品“绝弦”,谢知音
(1)无奈世事难料,一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当伯牙千里迢迢去江边赴约,却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坟墓。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子期不幸去世并留下遗言,把墓修在江边好听朋友的琴声。一伯牙此时心情怎样?子期死了,对于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齐读句子。(3)学生练笔,写下来。
学生汇报,老师评价。
窗体底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二课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课时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现在,你知道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吗?板书:谢知音
他断的只是琴弦吗?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情景,当初伯牙和钟子期相约一年后在江边见面,再弹琴听,可是一年后,当伯牙来到江边,只看到了钟子期冰冷的坟墓,钟子期死前叫人把自己葬在江边用灵魂赴约,伯牙伤心欲绝,弹奏一曲,声音凄惨悲伤,可是围观的人却拍手叫好。伯牙认为,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就扯断琴弦,发
誓终身不在弹琴。让我们再来读文章(播放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播放课件)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和钟子期多么想像那高山流水一样相伴相依,知音已死,从此(出示)“伯牙所念,世再无人得之”!读吧(配乐读全文)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也许我们没有伯牙子期这样的知音,但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回味绝弦,试背课文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伯牙高山流水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再次伴着《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背课文。
课件:【

 )善(
 ),(
 
)善(
 
)。(
)鼓琴,志在(
),(
)曰:“善哉,(
)兮若(
)!”志在(
),(
)曰:“善哉,(
)兮若江河!”(
)所念,(
)必得之。(
)死,(
)谓世再无(
),乃(
),终身(   )。】。
2.自由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课文,全班齐背。
3.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情景、人文共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多次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那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
“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要读通、读顺,然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抓住“读准音——读好节奏——理解——读出感情——情感升华”
的基本方法,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层层提高,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结构特点,感知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我的反思】
25伯牙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