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1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二、受精作用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探究7.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几种精子?一个雄性个体呢?(2)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能产生几种卵细胞?一个雌性个体呢?(3)一个成熟男性或一个成熟女性能产生多少种精子?(4)如果一种生物体细胞有n对同源染色体,则该生物能产生配子种类是?2n(5)若考虑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试探究一个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最多产生几种精子和卵细胞?小结: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①_四分体_时期:交叉互换②_减I后期_: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探究8.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是否意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试分析原因。判断:①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②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错)③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思考:精子与卵细胞能够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其细胞膜与核膜发生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什么结构特点?(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三、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教具: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实验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染色体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减半的原因?通过什么生理过程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分离定律中成对的基因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受精过程中相似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大胆猜测:你认为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一、萨顿的假说
(材料:蝗虫细胞)
1.假说的内容:基因是由
染色体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
染色体
上。
2.假说的原因: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平行
关系。主要体现在:
基因
染色体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
保持
完整性和独立性
保持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在细胞的存在方式
在配子中,
成单
存在在体细胞中,
成对
存在
同左
体细胞中的来源
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同左
形成配子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探究1:美国遗传学家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他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注意: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典例: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于染色体上
C.体细胞中的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是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如此
典例:非等位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思考: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为什么?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总是存在平行关系吗?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①易饲养,繁殖快
②某些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P29图2-9)
(1)雌、雄果蝇的区分
(2)性染色体: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只有1对)
常染色体: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
果蝇
染色体总数
染色体组成
配子
雌果蝇
4对
6+XX
3+X
雄果蝇
4对
6+XY
3+X或3+Y
3.实验现象
P:
红眼雌
×
白眼雄
↓
F:
红眼(雌雄)(判断显隐性)
↓自由交配
F2: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性状分离,说明什么?)
探究2:为什么白眼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
探究3:摩尔根推测决定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应在X染色体上,而不是在Y染色体上,也就是Y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雌雄果蝇红眼、白眼有关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4.解释:这样就可得到很好的解释:(学生完成遗传图解)
P:
(红眼雌性)
×
(白眼雄性)
配子:
F1:
F2:
F1配子
1/2XW
1/2Y
1/2XW
1/2Xw
5.摩尔根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的验证:测交
(学生完成遗传图解)
实验证实:测交实验与假说相符,说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6.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等位基因,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①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物质标记法)
②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
许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
探究4.结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和萨顿假说的提出,比较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有何不同?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哪些实验的方法属于假说-演绎法?
探究5.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试探究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能否出现白眼雌果蝇?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探究6.比较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有何区别?
典例:红眼雌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课堂小结: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平行
关系
3.方法: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一条染色体上有
许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础训练
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①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
②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子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③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④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在豌豆高茎与矮茎杂交实验中,F2中高茎和矮茎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拓展提升
6.人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次级精母细胞后期中不含有
A.44+XX
B.44+XY
C.44+YY
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7.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分离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8.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性母细胞
④次级性母细胞 ⑤肌肉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9.右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10.右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其性别是
性,其中常染色体有
条,性染色体有
条。
(2)若测定该果蝇的基因型,选择与它交配的果蝇的基因型为
。
(3)若基因型为BbXDXd,则两对等位基因按照
规律遗传,可产生各种基因型的配子及数量比例为
。
(4)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cXD,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组成为
。
课后反思: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3
伴性遗传(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2.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
3.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
2.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二、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四、教具: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
演示法、实验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又称道尔顿症
探究1.资料分析P34
①红绿色盲遗传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②第1、3代有患者,第2代正常,这种现象叫?
③家系中患者性别有什么特点?说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④色盲基因位于X还是Y上?为什么?
⑤1代中1号将色盲基因传给了几号?1代中1号有没有将色盲基因传给了2代中2号?为什么?
⑥判断红绿色盲遗传方式?
⑦只有男性才会得色盲吗?
小结:
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
隐
性基因
2.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伴X隐性遗传
3.人类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4.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子代的发病率(画出遗传图解)
①男色×女正
②男正×女色
③男正×女携
④男色×女携
小结:
5.红绿色盲遗传(即伴X遗传)的特点:
①一般隔代遗传
②交叉遗传:一般男性患者通过他的
女儿
传给外孙
特殊地,也可能女性携带者或女患者通过她儿子传给孙女或通过她女儿传给外孙
③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女性体细胞内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有b基因时,才表现为色盲;
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
我国男性色盲率7%,女性色盲率0.5%
)
探究2:有一个色盲男孩,其父母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的来源?写出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从致病基因遗传的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
6.伴X隐性遗传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遗传方式:伴X显性遗传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表现型
患病
患病(携带者)
正常
患病
正常
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②交叉遗传
③连续遗传(代代相传)
探究3.分析
典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四、伴性遗传种类:
遗传方式
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遗传
伴Y遗传
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
③隔代遗传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代代相传
父→子→孙
遗传病举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外耳道多毛症
五、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判定
第一步:确定是否伴Y遗传(依据:父→子→孙)
第二步:确定是否细胞质遗传(依据:母病,子女都患病;母正常,子女都正常)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四步:确定是否伴X遗传(依据: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若该病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是显性遗传;
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是隐性遗传;
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男女得病率不等,
常染色体上遗传病的男女得病率一般相同
典例:在下列4个图中,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是
课堂小结: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
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
隐
性基因
2.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伴X隐性遗传
3.人类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4.伴X遗传的特点:
①一般隔代遗传
②交叉遗传
③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遗传方式:伴X显性遗传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②交叉遗传
③连续遗传(代代相传)
四、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判定
基础训练:
1.右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2.右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3.下图是人类遗传病家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4.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其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5.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男子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拓展提升:
6.右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7.下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B.7号和8号如果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6号的基因型为BbXAXa
D.11号和12号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1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第2课时
【教学目标】1、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和相同点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教学重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区别和相同点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然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
卵巢
(2)细胞名称的变化:(3)染色体的变化: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4)变化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
减数分裂
形成一个
卵细胞
,三个
极体都退化消失
探究5.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有什么意义?使细胞质更多地集中在卵细胞内,为受精卵提供营养,供早期胚胎发育所需。3.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探究6.尝试总结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异同?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场所睾丸卵巢子细胞数目4精细胞(种类?)
1卵细胞+3极体(种类?)细胞质分裂方式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子细胞是否变形有无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典例: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个精子,
种。(1)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产生了一个Ab精子,与之同时产生的3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b、aB、aB
。(2)一个含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中染色体组合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1)各区段变化的原因AB段的原因:DNA复制CD/DH的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开IJ的原因:着丝点分裂EF的原因:染色体/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各区段的细胞名称
(3)注意与有丝分裂的两曲线比较特殊地:
AC段:有丝分裂间期、减I前的间期
CD段:有:前期、中期各区段表示的时期
减:减I前、中、后及减II前、中
形成CD段的原因:着丝点分裂
EF段:有:后、末
减:减II后及以后的时期典例:下图A、B、C、D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1)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b、c、d分别是指什么结构或物质:a
;b
;c
;d
。(2)A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3)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主要在图中的
细胞完成。(4)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细胞是
(用字母表示)。小结: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变化规律:DNA:
间期复制加倍,连续两次分裂,连续两次减半的物质
染色单体:间期复制开始出现,减I减半,减II消失的结构(时有时无)
染色体:间期复制数目不变,减I减半,减II中有暂时加倍,最终又减半的结构(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母细胞类型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细胞分裂次数1次2次同源染色体行为无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有子细胞数目2个4或3+1个子细胞类型体细胞精子或卵细胞+3级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减半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四)细胞分裂图的鉴别:1.识图:A.动物/植物细胞的判断:有无中心粒,有无细胞壁B.分裂方式的判断
先有无同源染色体:主要鉴别有丝分裂、减I还是减II后看同源染色体行为:主要鉴别减Ⅰ
还是有丝分裂
C.分裂期的判断:各时期的特点(染色体的位置)2.绘图:(中期、后期图)
①细胞的形态(区分动植物细胞)
②是否均等分裂(区分性别)③染色体数目、形态(区分同源染色体)
④纺锤体的形成(区分动植物)典例:据图回答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3
伴性遗传(第2课时)
六、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性别决定的方式
①XY型性别决定
②ZW型性别决定
探究4.画出遗传图解。分析性别决定的时间?性别的比例是?子代性别决定于父方或母方?影响性别的因素?
2.应用:①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的
性别
,以促进生产
②遗传和优生指导
例1.已知鸡的毛色有芦花(B)和非芦花(b)两种,它们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W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方案,可以根据子代毛色直接判别小鸡性别,写出遗传图解。
课堂小结:
四、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判定
第一步:确定是否伴Y遗传(依据:父→子→孙)
第二步:确定是否细胞质遗传(依据:母病,子女都患病;母正常,子女都正常)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四步:确定是否伴X遗传(依据: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性别决定的方式
①XY型性别决定
②ZW型性别决定
2.应用:①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的
性别
,以促进生产
②遗传和优生指导
基础训练:
1.在XY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
A.精子
B.卵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2.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4.在人的次级精母细胞(非后期)内,染色体的组成正确的一组是
A.44+XX
B.44+XY
C.44+YY
D.22+X或22+Y
5.人类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A.44+XY
B.45+X或45+Y
C.22+X或22+Y
D.22+XY
6.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
直接判断果蝇性别?
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7.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夫妻表现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从优生学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男孩,女孩
D.
女孩,男孩
8.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
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
基因型及其机率分别是
A.AAXBY,9/16
B.AAXBY,3/16
C.AAXBY,1/16,AaXBY,1/8
D.AAXBY,3/16,AaXBY,3/8
9.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
B.生物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
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记作XX
拓展提升:
12.一个色觉正常的男人和一个色盲女人结婚,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那么染色体变异发生在:
A.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B.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C.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
D.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13.人正常精子中只有一条性染色体,那么性染色体为XY和YY的不正常精子的产生原因:
A.XY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YY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XY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不分离,YY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不分离
C.XY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YY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不分离
D.XY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不分离,YY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13.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系谱图(设甲病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由B、b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性基因。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是III7____________,III8__________,III10
。
(3)若Ⅲ8和Ⅲ10结婚,生育的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___。
14.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1)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2)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A、白眼a),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①
②
,③
。
15.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的基因为
16.鸡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ZBW、ZBZB、ZBZb表现为芦花鸡,ZbW、ZbZb表现为非芦花鸡。某养鸡场为了提高产蛋效益,欲大量饲养产蛋母鸡,试问:可采用怎样的交配方式,对早期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将雌性和雄性区分开。要求写出其遗传图解。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1.1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教学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染色体纸质模型、吸铁石
【教学过程】
【导入】有性生殖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如果有性生殖细胞也是按照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的话,那么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出现什么结果?一、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定义(范围、时期、特点、结果)(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
(1)几个重要的概念①同源染色体
探究1.A.如何判断两条染色体是否是同源染色体?A
a
Bb
B.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如何区分?C.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吗?D.着丝点断裂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吗?探究3.交叉互换发生的时间及部位分别是什么?
部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时间:
四分体
时期(2)精子形成的场所:人和哺乳动物的
睾丸
。(3)过程: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
复制
后,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b.细胞变化:1个精原细胞→1个
初级精母细胞
。②分裂期
I.减数第一次分裂a.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联会: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其
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赤道板
上
↓后期:
同源染色体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
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b.细胞数目变化: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
次级精母
细胞。c.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2N→
N
。思考: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II.减数第二次分裂①间期: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
染色体
不再复制。②分裂期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赤道板
上。后期:
着丝点
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染色体,并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了
2
个精细胞。思考:①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②减数第二次分裂期的细胞有无同源染色体?为什么?③1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比怎样?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怎样?④4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几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4)精子的变形: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成为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
细胞核
,尾长,能够摆动。探究4.减数分裂有细胞周期吗?精原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在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吗?
典例:右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
分裂,理由是
。(2)细胞内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
;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有
;(3)细胞中有____个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有
个四分体。(4)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单体,其中姐妹染色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
__。(5)此细胞经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对。(6)画出这个细胞的分裂后期图。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