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3 16: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BC2070BC1600BC1046BC771想一想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夏商西周看图读史烽火戏诸侯 西周时,遇到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周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
后来,戎族真的来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东周的历史分期前770年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春秋战国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春秋时期的
经济发展牛耕从上面的图片看到哪些历史信息?牛 耕 图金属货币越来越流通冶铁业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勾践剑漆木豆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发展迅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1. 农业:
2. 手工业:
3. 商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二.王室衰微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思考: 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王室衰微王室衰微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于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东周)春秋时: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二、王室衰微春秋霸主三、诸侯争霸春秋五霸: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春秋列国图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
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
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质: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
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三、诸侯争霸1. 背景:
2. 经过:
3. 结果: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自身利益相互展开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打着“尊王攘夷”旗号进行征战。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不断兼并和扩张;民族融合。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春秋首霸——齐桓公三、诸侯争霸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2、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政治)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军事)4、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外交)三、诸侯争霸齐桓公成为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1、齐国优越的地理环境?;2、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3、“尊王攘夷”策略 秦晋卫燕齐鲁宋楚吴越河渭济淮汉江水水水水水水春 秋 五 霸动脑筋:
齐国能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1、地处山东,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训练军队,
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号令诸侯。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齐桓公以霸主的身份在葵丘大会诸侯(葵丘会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看图说史措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文公争霸三、诸侯争霸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以变求强反戈一击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牧野大战
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楚庄王 连连看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将于不打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雍新田洛邑临淄商丘郢吴会稽周秦宋齐晋楚讨论春秋争霸的影响?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积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消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影响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三、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进而争霸
经济政治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BC770—BC476年王权衰落,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勾践任用管仲为相,尊王攘夷,葵丘会盟称霸中原,春秋首霸。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楚晋:邲(bì)之战,
(问鼎中原,一鸣惊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卧薪尝胆)课本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DD课堂检测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A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