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1课 鸦片战争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虎门销烟》。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吗?为什么英国发动的这场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它怎样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学完本课后大家都知道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战争结果是中国失败了,还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有同学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来帮他解决:中英鸦片战争是由“茶叶”和“鸦片”这两种植物引起的吗?那同学们还知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吗? 不是,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有没有“茶叶”和“鸦片”这两种植物都不会影响到这个根本原因。
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朝的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军队战斗力弱。②英国军事装备先进,又是蓄谋侵略。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朽,因而无法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较量中取胜。
课件5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2课 太平天国运动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851年,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自称天王。攻占永安之后,洪秀全制定官制,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这时,太平天国封王很严格,诸王都是对太平天国有贡献的将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当时他们都很年轻,洪秀全38岁,杨秀清29岁,萧朝贵20余岁,冯云山37岁,韦昌辉26岁,石达开20岁。以后,太平天国又陆续分封了一些王,到1861年时,分封的王已有一百多位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太平天国又是怎样进入全盛时期的?其转折点是什么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何历史意义? 共同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哪些重大特点?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特点: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后期洪仁?岢隽说谝桓鲈谥泄?⒄棺时局饕宓姆桨浮蹲收?缕?贰?
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面临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
课件5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3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阅读材料:
英法侵略军到了北京城外,首先绕到西北郊的圆明园,抢夺园内的金银财宝,并劫走所有能搬动的珍贵文物,然后纵火焚毁了全园建筑。这个经过清朝一百多年经营、汇集中国人民血汗的结晶,中西结合、聚集古今艺术品而成的壮丽宫殿和园林,顿时变成了废墟。法国大文学家雨果在公元1861年写给朋友的信中,愤怒地斥责英法侵略者的这一罪行。他写道:“在两个胜利者瓜分赃物的条件下,圆明园大规模地遭到蹂躏。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材料所述“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观点是否恰当? 不恰当。英法联军的贪婪、强盗本性,疯狂地破坏了人类文化遗产,是对他们是“文明人”的绝妙讽刺。
课件5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4课 洋务运动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如图所示,这群穿着缎袍,头上拖着长辫子的幼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他们远涉重洋被送往仅有100多年历史的年轻共和国——美国,经历了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经受欧风美雨的熏陶。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幼童赴美留学是大清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它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那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呢?
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李鸿章给吴永的信《庚子西狩杂谈》卷四
李鸿章为什么伤感地反省,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哪些?对今天有何启示?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封建衙门式管理,工人缺乏积极性;经营管理腐败;洋人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根本原因是将先进科技嫁接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
启示: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有政权和制度的保证;“布新需除旧”;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等。
课件7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说一说台湾是怎样被割占的。诗中“郑氏”指谁?“酷炎的夏日”指的是谁?其中的“我要回来”又是指什么?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图一 血火纷飞的甲午黄海战场上,北洋海军巡洋舰致远悲壮地冲向日舰,意图冲破战场上日军火力一边倒的不利局面。致远舰最终功亏一篑,魂归大海,北洋海军也因为黄海海战的失利再无向日军挑战之力。黄海成了日本舰队往来无忌的天下,中国丧失
黄海制海权。(注: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控制大海的能力)
图二 这是北洋舰队致远舰军官的合影,中间双手相握站立的是管带邓世昌,他旁边的洋人则是北洋海军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在他的一手调教下,北洋海军的训练一度可以与西方海军比肩。
材料二 黄海海战后,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斐利曼特曾评论说:“是役也,无论吨位、员兵、舰速,或速射炮、新式舰,实以日本舰队为优。”海战后,李鸿章担心舰队安全,每次出巡,均告诫:“惟须相机进退,能保存坚船为妥。”
——《中国国家地理》
材料三 1888年,中国海军亚洲第一,但到了1894年,日本集十年之力整军备战,打造了一支亚洲第一的近代化军队,而慈禧则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修北海、颐和园等,这些钱按最少算都能够买5艘世界第一流的定远或镇远舰,或者250门最好的速射炮,或者15所兵工厂。“和”成为清政府的主旋律,一开始就站在消极被动的位置上。
——改编自《复兴之路》和赵微《颐和园》 请从多角度探究:清政府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 提示:开放性试题,不必拘泥于固定答案,可以围绕双方的装备、技术、清政府的态度等多方面拓展思维,鼓励运用课外知识作答。
根本原因:清朝经济政治制度落后,统治阶级极端腐朽。表现:战前,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使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战争爆发后,筹备“万寿庆典”的慈禧太后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等。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课件5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6课 戊戌变法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图中的熊,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譬喻的是沙皇俄国;犬占据长江一带,譬喻的是英国;香肠,贪得无厌的样子,占据山东,譬喻的是德国;蛤蟆,占两广和云南, 譬喻的是法国;太阳,它的光线照到福建,譬喻的是日本;鹰,飞来分食,譬喻的是美国。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开展了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的结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予人的多元化。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
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课件6张PPT。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期间,散发了许多揭帖,有的说:“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有的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拆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读了这些揭帖后,请你想一想:揭贴的内容说明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谁?有什么积极意义?“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拆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又说明义和团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
1900年盛夏,一群全副武装的人来到皇家园林颐和园,并在各个经典前留下了影像。他们得意扬扬地在万寿山前闲逛;他们在昆明湖里赤裸着身体洗澡;他们抢走许多文物,拿不走的就地损毁。他们从俄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匈帝国,带着枪炮不请自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八国联军。除了没有再次放火烧掉园林,他们几乎重演了1860年英法联军所做的一切恶行……
按照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旨意,1901年,农历辛丑年秋天,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以4.5亿两白银和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为代价,清政府换得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城。(1)和前几次侵略战争相比,1900年的这次侵略战争,侵略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往是一国或两国联军,这次则是八国联军。(2)《辛丑条约》中的条款损害了中国哪些方面的主权?
经济(或关税等)、政治、国防(或军事)等方面的主权。
(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反映了慈禧太后怎样的嘴脸?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奴颜婢膝的卖国嘴脸。请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