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你知道右图中这个美丽的宫殿在哪里吗?它就是位于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此召开了一次所谓的“和平会议”。会议共有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但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并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这次会议和中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引发了中国的一场运动。这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根据材料,指出《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五四爱国运动。(2)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学生,看到该宣言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加游行示威;撰写文章揭露卖国贼的卖国行为;等等。(3)假如你为抗议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和日本的侵略行为而上街进行爱国宣传,现请你写一幅标语或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语言生动,富有号召力。标语示例:“头可断,青岛不可失”“争回青岛方罢休”“杀千刀的曹汝霖,还我青岛来”“还我国土,捍我尊严”“国贼必除,主权必争”,等等。演讲稿要体现爱国御侮,天下兴亡、人人有责的主题。请共同探讨:课件5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7月1日,是不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在7月1日诞生的呢?原来,中共一大后,由于革命的需要,中共中央辗转各地,资料没有留下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后来回忆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在延安做《论持久战》的讲演中,明确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就把每年的7月1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就有这么多的知识,那就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历史,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了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及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资产阶级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课件5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北伐战争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黄埔军异军突起,锐不可当。你知道,为什么能这样吗?”“你给我讲讲,为什么呀?”……“黄埔的教学在当今的中国绝无仅有,如今你所认识的所有军队都是军阀的私人军队。唯有黄埔军,是革命党的革命军。他们有理想,有纪律,听命令,服指挥,打仗不为升官发财,不为占据地盘,而是为了(革命)党,为了主义。这还了得吗?了不得。”……这是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右图)中国国民革命元老级人物董建昌与后来成为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军人、为抗战胜利乃至新中国诞生立下汗马功劳的共产党员杨立仁之间的一场对话。
黄埔军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学校?它与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何关系?
共同探究下列问题:有人说,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削弱了共产党,不利于革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需要正确理解共产党员为什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当时力量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容易被国民党接受,也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身份公开领导工人运动,但是国共合作并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还是组织上,共产党都没有消亡,还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言之有理即可)
课件7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第1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右图是199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某纪念馆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题词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内容?为什么要纪念它?它对中国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1)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相反,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请共同探讨:(2)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区的行动被当时的许多人(包括党内高层)误解为“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如果你是当时工农革命军中的一员,你对毛泽东的行动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说明理由。支持。因为当时中国革命处于萌芽阶段,力量薄弱,没有办法战胜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因此只有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反对。理由如:农村条件太艰苦;不应该向敌人示弱;等等。课件7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兴起
第15课 万里长征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为阻止红军渡河,敌人把桥面的木板抽掉了,只剩下铁链。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又遇到哪些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阅读下面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在认真拜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时,有同学又提出了新问题。下面就此展开班级讨论。(1)《七律·长征》在1935年10月完成时,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还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作者却在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说是不是不尊重历史事实?作者有何用意?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2)说说长征的哪些伟大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弘扬。 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强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持真理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