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陶校长的演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陶校长的演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3 20: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陶校长的演讲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策、炼”的书写,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语言环境读懂“锻炼、否则”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朗读课文,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根据构段方式,进行复述课文。
3.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初步学习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一个问题的写作方法。
4.
通过探究性学习,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演讲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层次,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构段方式,进行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初步学习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一个问题的写作方法。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大家都渴望进步,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第2课《陶校长的演讲》。
 2.板书:陶校长的演讲
3
.介绍陶行知:(出示课件)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4.回顾旧知,链接新知。
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双手和大脑》,就是他写的,一起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想到做不到;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手脑都能用,才会有创造。”
三年级第六册里也有写他的一篇课文,是《放飞蜻蜓》。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陶校长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听写课后词语。
否则
锻炼
道德
鞭策
承担
值勤
源泉
激励
同位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
(2)出示预习单,同位之间相互检查是否写正确、规范。
“锻、炼、德、励、鞭”皆为左右结构,重点指导易错字“策”,下边部分不是“束”,
“炼”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东”,“德”的右边不要漏掉一横。
(3)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4
)展示优秀预习单。
2.检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师随机纠正字音。
注意“锻、炼、鞭”都是前鼻音,“炼、垒、励”的声母都是边音“l”不能读成鼻音“n”.
(3)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陶校长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每天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齐读第1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每天四问”)(总)
(2)分别指名读2——5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分)
(3)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希望同学们
“每天四问”,激励和鞭策自己进步。)板书:(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学习段落结构,指导学法
1.指导细读课文第二节,进行学法指导。
(1)思考:陶校长为什么把“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呢?
①出示重点语句: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
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②交流:“否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否则”可以换成什么?
(不然的话、不然、不这样的话)。
③思考:“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怎么理解?
④集体交流。
⑤师总结:曾经有人这样形象地道出了健康的重要:1000000(一表示健康,后面的零代表着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爱情等等,一旦1没了,也就是健康没了,后面剩下的是什么?),用文章中的话说:它是生命之本。板书“生命之本”
(2)思考:如果想拥有健康的身体,那应该怎么做呢?
①集体交流。
②出示语句: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③理解“锻炼”的意思。
分析字形:“锻”为什么是金字旁,“炼”为什么火字旁?明白锻炼本意,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
④生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3)陶校长希望我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呢?读句子,说说“健康堡垒”的意思。
交流:垒”是什么意思?是指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堡垒最显著的特点是坚固,不易摧毁。“健康堡垒”指什么呢?联系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词在文中指有了“健康第一”的观点,再加强锻炼,身体就会健康结实。
归纳学法
①同学们能记住陶校长的关于“健康第一”的观点了吗?怎么才能记住呢?
②明白构段方式,小结学习方法: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
③练习复述陶校长“第一问”的内容。
④指名复述,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回顾学法
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身体健康”这一段的?(板书: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希望怎么办),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五)按照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三、四、五节。
1.请同学们默读第3、4、5自然段,根据我们归纳出来的学法,理清层次,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标记,我们一会再交流。
出示自学步骤:
(1)问的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问?
(3)希望怎么做?
(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
2.学生自学第3、4、5自然段。
3.交流讨论自学结果。
(1)“问学问”部分
①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②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
A.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B.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③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2)“问工作”部分
①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该怎么做
②重点句:“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在班级中担任的工作,是否有进步;今后该怎么做


指导朗读。
(3)
“问道德”部分
①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②出示句子:“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A.自读体会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B.交流。
C.试着用“即使......
也......”说一句话。
③师过渡:“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真诚,不虚伪的人。)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④出示句子: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A.自读体会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B.交流。
C.试着用“既要......
也要......”说一句话。
⑤指导朗读。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交流: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回顾全文内容,师总结: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结构,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陶校长再次要求我们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七)练习复述课文
1.理清全文结构。
本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每天四问”,然后分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具体地讲述,最后做出总结。
2.
理清段落结构: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3.
自己试着复述。
4.小组内复述。
5.
全班交流,评价。
环节三、回归整体——拓展应用,读写训练。
(八)结合实际,拓展应用。 
1.了解演讲特点。
师引导:这篇课文是陶校长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同学们升入五年级了,参加过演讲吗 你们觉得演讲和一般讲话有什么不同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2.
读写结合,学习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一个问题的写作方法。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
(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XX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3)小组内交流,互相提建议。
(4)集体交流,评价。
3.作业:
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竞选班干部的演讲会,课下准备好演讲稿。
六、板书设计
2
陶校长的演讲
(总)——————(分)
——————
(总)
健康
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
前进源泉
长足进步
工作
打牢基础
道德
做人根本
七、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在熟读课文,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层次,根据课文构段方式,进行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演讲的特点,体会了陶校长所说的“每天四问”的含义和用意。
不足之处: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一个问题,在拓展小练笔中进行。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说话练习,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况,由说到写,循序渐进,这样更好。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应注意结合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启发、指导,结合本班的实情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
附:《陶校长的演讲》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2.读一读,抄一抄课后第3题词语,并试着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
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思考
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
规范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