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堂2017—2018学年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七单元(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新课堂2017—2018学年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七单元(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4 19:29:2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25.《论语》十则 ◆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宣传“仁”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圣人”。◆主题解说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这十则主要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既有“自省”,也有“他省”,“自省”包括“见贤思齐”,反躬自问;贫贱不移,坚定志向;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他省”包括追求富贵要符合道义,要做“君子”成人之美,要讲“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外,还谈到了珍惜时间,积极生活和“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态度与方法。lún shù chuán piáo hónɡ zāi xǐnɡ gōng 反省自己 诚实 同等 宽宏坚毅 吃饭 改变,更改 好的 坏的 B4.翻译下列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难的道路还很长。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5.(原创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一致。
(2)孔子认为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什么样的品德才是君子所应具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温习?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C.“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将“志”与三军之帅相比,鼓励人要有明确而坚定的志向。
D.本课中与“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意思相同的一句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的统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一个男子汉的志向却不应该改变。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追求广博的知识,树立坚定的志向,提出恰切的问题,致力现实的思考,仁德就蕴含在其中了。止息 好的 9.第(一)则中的“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10.(原创题)第(八)则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
人不但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
11.第(三)则中颜回面对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其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是一种”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努力克服,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在艰难中自得其乐,不改其志。(二)(2015,连云港)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 子 大 惭 乃 捐 金 于 野 而 远 寻 师 学。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品行,德行 特殊原因 停止 被……感动 //15.(原创题)结合课文内容,概括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__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17.填入下面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启发,强调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他说:“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轻嗅一树繁花
——细节描写技法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细致、具体的描绘。细节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表现内心情感、深化文章主题和推动情节发展。
★“为什么?为什么?”我在心里大喊,“几个月的努力,换来的竟然只是现在这个少得可怜的分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抬起头来,头顶的那棵残枝竟也幻化成一张模糊的脸,好像在嘲笑我:“瞧瞧,真是个大笨蛋!”血红的夕阳有气无力地染出片片晚霞,几只孤独的大雁在天空哀鸣,脚边的花花草草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梁雅璇《折断也美丽》)精评妙赏:细绘环境,烘托人物。作者描写傍晚日落的景色,用“血红的夕阳”“孤独哀鸣的大雁”和“失去生机的花草”烘托自己辛勤付出却成绩惨淡的悲伤心情,触景生情,情境相谐。
★突然,池的那边游来了一只白鹅,那样白,似乎使池塘骤然明亮起来,它极快地向小鸟游去了。它是要趁难加害吗?我害怕起来,正要捡一块石子打它,白鹅却游近了小鸟,一动不动地停下了。小鸟立即飞落在它的背上,缩作一团,伏在上面。白鹅叫了一声,像只小船,悠悠地向岸边游去,终于停靠在岸边一块石头旁,小鸟扑棱着翅膀,跳下来,钻进一丛草里不见了。(贾平凹《池塘》)精评妙赏:细述过程,眉目清晰。对于事件的过程,如果缺乏完整流畅的叙述,通常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为避免这一弊病,干系重大的细小事件就需要详述。在上面文段中,小鸟落水了,眼看就没救了,此时白鹅游过来了。依照时间顺序,依次交代了白鹅“向小鸟游去”“游近了小鸟”“向岸边游去”等环节,将白鹅救小鸟的整个过程从头到尾描述得非常具体清楚。课件19张PPT。26.《孟子》二则 ◆主题解说
《鱼我所欲也》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赞扬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富贵不能淫》:文章阐述了“大丈夫”的内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激励人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至理名言。苟且 踩 顾惜,值得 益处 从前 假如 中正之位 使昏乱 DCC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点拨】应为:所欲/有甚于生者A6.默写。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富贵不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厌恶 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D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10.(原创题)“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课文主要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示例:能见义智为、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社会上的哥们儿义气,与小团体或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二)
【甲】《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祸患,灾难 这,这样 对……说 缘故、原因 14.【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舍鱼而取熊掌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课件22张PPT。27*.订鬼◆走近作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一生致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唯心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著有《论衡》,体现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题解说
本文力图从心理方面解释人为什么相信有鬼,有事实根据,有合理分析,表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变成 想象 荒诞,无根据 极 全都因为 D4.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译文: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
B.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译文:害怕恐惧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成了鬼。
C.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都是胡思乱想虚幻构成的,所以一定有其事。
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因为精神作用;害怕和想象,其本质是相同的。A5.(原创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类比论证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庖丁解牛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6.作者是怎样看待鬼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种观点的现实意义。
王充认为,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鬼是不存在的,“非人死精神为之”。王充的认识是科学的。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人死了,生命便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绝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约两千年前就否定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极大的讽刺。B恍恍惚惚 古代的文字记载 看 使用 9.翻译下面句子。
(1)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胡思乱想,自然就会见到奇怪的事物。
(2)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也就知道那些生病的人所见到的不是鬼了
10.“初疾畏惊……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由此可见心理因素在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意义。如果你正沉浸在考试失败的痛苦阴影中,你能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卸下心理包袱吗?
示例:幻想自己躺在一个温暖的海滩上,温暖的阳光照在背上,想象听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微风吹在脸上的感觉,空气中自由平静的味道,水面上的浪花和点点的白帆……11.“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的原因是什么?
用精至矣(二)
曹氏斗鬼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è):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ū)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请 这里 坚持 只是 尽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像纸一样薄。
(2)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
有头都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
14.鬼用了哪些手段来吓唬曹氏?为什么鬼第二次“竟不入”?
鬼先是披发吐舌作缢鬼状,后又“自摘其首置案上”。鬼的这些手段都不足以令曹氏惧怕,所以第二次“竟不入”。
15.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主旨。
有了足够的勇气与意志,则鬼也无可畏了,更何况其他困难呢?16.世间有鬼吗?如果没有,作者虚构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
没有鬼。作者虚构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启示人们:邪不压正,当然关键还在于自身勇敢刚强。17.探究与发现。
(1)同样是写“鬼魂”,说说下面几句古诗与迷信中的鬼有何不同?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③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三首古诗中的“鬼雄”“阎罗”“毅魄”都是作者借鬼神故事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定意志,不同于迷信中的说法。(2)读下列片段做题。
①一年盛夏,某父子两人路过一大水库,见别人炸鱼后,水库远处浮着一条大白鱼。儿子说:“我去把鱼捡上来!”便扑进水中向鱼游去。父亲见儿子刚把鱼抢到时,突然儿子和鱼一起不见了。父亲急得大哭。几天后,才打捞起儿子的尸体。当地人盛传这条鱼是鬼变的。
②大雨后,村里十几个小伙伴在山上放牛,突然“轰”的一声,一头牛摔下了悬崖,摔死了。村里有人说:早就知道有牛要在那摔死的,因为她有几次傍晚看见那堵悬崖附近,有“牛火”(一团红火)在飘游。结合课文内容,试选取一则进行探究,写出你的发现。
第一则要点:由于水库底层水温低,大鱼有可能没完全被炸死,鱼猛冲,致使儿子遇冷水抽筋沉水。第二则要点:所谓“牛火”有可能是人行走夜路举的火把,也有可能是动植物尸体腐烂后的磷在空气中自燃。而大雨后,悬崖打滑,才是牛真正掉下悬崖的原因。课件22张PPT。28*.马说 ◆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主题解说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B只是 并列而死 可是 “见”通“现”,显现 通“饲”,喂养 鞭打 通晓 面对 DD5.理解原文填空。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千里马痛苦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7.翻译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特色)来喂养它。
(2)才美不外见。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9.文章最后一句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如果想成为一匹“千里马”,你认为最重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
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__②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二)
【甲】《马说》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C12.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打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
1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有人提醒光武帝提防冯异有谋反之心;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
14.(原创题)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甲文: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信任、保护人才。1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八(3)班同学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古诗句各两个。
马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马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马当先 天马行空死马当活马医 风马不及 路遥知马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黑马”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阅读下面的句子,解释这一词语。
美籍华裔林书豪是NBA中继姚明之后的一匹黑马。
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课件18张PPT。29.诗词五首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合称“永嘉四灵”。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漱玉词》等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著作有《稼轩长短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侵江西,当时金兵追太后至造口,老百姓被屠杀劫掠,情形极惨。四十多年后,作者来到这充满血泪的地方写下了这首诗。◆主题解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家的喜悦。
《卖炭翁》这首讽喻诗通过叙述一个卖炭老人烧炭、卖炭、炭被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唐朝中期宫市对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约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如梦令》体现出词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D应该 3.下列古诗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皇帝的命令 我 说 随便可惜 B4.根据要求填空。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生动地表现诗人已释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描写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约客》中,揭示诗人内心世界的点题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如梦令》中,写词人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以喻明志,表达诗人及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不可阻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白日放歌须纵酒(一)
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答题。
5.(原创题)诗人“喜欲狂”,请你说说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狂志:________________。
狂想:________________。
6.点明捷报来得突然的两个字是______,诗人当时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心情。青春作伴好还乡忽传初闻涕泪满衣裳(二)
8.下面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的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A(三)
读《约客》做题。
9.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示例:在一个烟雨蒙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10.(原创题)“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字能否改成“忙”字?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四)
读《如梦令》答题。
11.(原创题)“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点拨】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12.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点绛唇
陆 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3.“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茅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听、听到、听见15.(原创题)从词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法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