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是(
D
)(2分)
A.侍候(shì) 拭去(shì) 颓唐(tuí) 按捺(nài)
B.麦秸(jiē)
皲裂(jūn)
狡黠(jié)
笔砚(yàn)
C.哽咽(yè)
戳破(chuō)
挑剔(tì)
哆嗦(duō)
D.踱步(duó)
谩骂(màn)
谄媚(mèi)
雄赳赳(jiū)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方格内。(2分)
破绽百出 彬彬有理 君子故穷 温文尔雅
锲而不舍 秉公办事 明思苦想 光采熠熠
错别字
理
故
明
采
改正
礼
固
冥
彩
3.(原创题)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
)(2分)
A.“五一”劳动节期间,苏州高新区举办了温文尔雅的花卉展览。
B.父亲声色俱厉地责备犯下大错的小弟。
C.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是(
D
)(2分)
A.她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B.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那烟雨中的瘦西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采。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是(
B
)(2分)
A.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B.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的长篇小说《孔乙己》,讲述了旧时代一个落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C.《差半车麦秸》的作者姚雪垠以写历史小说见长,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闻名中外。
D.《一厘米》的主人公陶影虽然自身并不完美,家庭并不富裕,但她极力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表现了深深的母爱。
6.名著阅读。(6分)
(1)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2)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招安时,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的诏书,杀了钦差……
(3)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
(1)作品:《骆驼祥子》;“他”叫祥子。
(2)作品:《水浒传》;“他”叫李逵。
(3)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他”叫鲁滨逊。
7.某中学九年级(1)班举行“我心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的经历,完成以下任务。(9分)
(1)诗文哲理。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
(2)独特见解。
有人说: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是一种灵性,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那么你心中的语文又是什么呢?根据示例,谈谈你对语文的理解。
你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他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我说:语文是一个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或:语文是一种传承人类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
(3)奇语妙答。
如果有人问你:“语文在哪里?”你会怎样回答?
语文在普通话朗读中,语文在口语交际中,语文在广告语的运用中,语文在识字学习中,语文在生活中。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4分)
别给我夹菜
刘杰军
爹是一个特别讲究礼数的人。
那天是我大伯的生日,爹带着我们全家去给大伯祝寿。我大伯是村长,那天去的客人特别多,整整围了好几桌子。酒席上,大伯不断地给我爹夹菜,没想到爹一反常态,摇了摇头,说:“别客气,我自己来。”
大伯以为爹开玩笑,又夹了一块油黄油黄的鸡腿塞到我爹碗里,没想到这下爹不但掉过了头,还用手一把将饭碗给捂住了,大伯的脸色“刷”地一下就变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扔,说:“你啥意思?嫌我筷子脏了?”
整个屋里的人都吓了一跳,纷纷转过头来望着我爹。
在我们乡下,流传着夹菜的风俗。要是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必定竭尽所能,端出最好的酒菜来款待客人。在饭桌上,主人必定要频频给客人夹菜,夹得越多越说明主人热情,而客人也绝对不能拒绝,否则就失了礼数。【批注:插叙,说明大伯为“爹”夹菜的缘由及“爹”拒绝大伯夹菜的失礼,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大伯又说:“你是当老师的,瞧不上咱乡里人?”
爹摇头。我连忙扯了爹一把,他却浑然不觉。
“那你啥意思?”大伯火了。
爹依然没有吭声,只是摇头。
酒席不欢而散。从那以后,大伯见着爹总是爱理不理的。村里人也开始对爹颇有微词,说他自从前不久到村小学当了代课老师,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可爹却从不争辩,照旧每天早出晚归地去村小学上课。【批注:写出了“爹”为了孩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言无悔。】
爹其实早就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了。然而三个月前,村小学唯一的老师进城去了,之后一直没了音讯。村委会就让爹先顶一顶,直到新老师到任。
三个月后,新老师到任了,爹终于舒了口气。那天晚上,爹显得很开心,他让我妈炒了好几个菜,还叫我去把大伯请来,但是大伯还在生气,没有答应。
爹叹了一口气,一个人喝了几杯酒。谁也没有想到,爹第二天就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
我们要把爹送医院,爹却摆了摆手,说:“晚了,晚了。我得的是肝癌,救不了了。”
“肝癌!”一听到这个词,我们几个都懵了。
“三个月前,我就知道了。医生嘱咐我,千万别吃太油腻的东西,否则病情会迅速恶化。所以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不肯让他们给我夹菜。我不是怕死,我是想自己能够多活些日子,好给孩子们多上几节课。”
“那你为啥不说呢?”母亲泣不成声。
“唉,我哪敢说啊。说了,你们能不担心吗?能不拖着我去医院吗?可我走了,这些孩子们怎么办?他们就要考试了,功课可千万不能落下啊。现在新老师来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可以舒口气了。”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爹是带着笑容离去的。按照他的遗愿,我们把爹葬在学校的后山里,这样他可以常常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孩子们欢快的笑脸。【批注:“爹”的遗愿反映了他对孩子的深情,对教育的热爱,写出了“爹”精神的闪光。】
爹下葬的那天,大伯和大婶每人提着一个竹篮子来了。大伯特地开了一瓶酒,然后把菜从竹篮子里端出来,摆满了爹的坟头。他夹起一块油黄油黄的鸡腿,用颤颤的声音说:“俺弟啊,来,吃吧,吃吧……”
(选自《特别文摘》)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
“爹”隐瞒着自己的病情为孩子们上课,因耽误治疗而去世,去世后,“爹”要把自己葬在后山,听孩子读书,看孩子的笑脸。(意近即可)
9.文章开头说“爹是一个特别讲究礼数的人”有何用意?(3分)
为下面大伯为他夹菜他不让作铺垫,也突出了“爹”不让大伯为他夹菜的难言之痛。
10.(原创题)大伯两次为“爹”夹菜,分别表达了大伯怎样的心理?(4分)
第一次为“爹”夹菜,是对“爹”来祝贺自己生日的感谢和敬意;第二次为“爹”夹菜,是被“爹”不顾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上课,而且死后也不忘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是对“爹”的哀悼和敬仰。
11.(原创题)请从文中选一个句子仿照文中的批注进行批注。(3分)
示例一:“三个月后……没有答应”。【批注:“爹”明知生命危在旦夕,依然为孩子有了老师而庆贺,且请一直误解自己的哥哥喝酒,写出了“爹”对孩子的赤诚以及宽容大度,让人感动。】__示例二:“他夹起一块油黄油黄的鸡腿,用颤颤的声音说:‘俺弟啊,来,吃吧,吃吧……’”【批注:大伯的真情告白,侧面写出了“爹”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闪光精神,且含蓄隽永,余音袅袅。】
12.(原创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爹”的性格特征。(2分)
“爹”是一个让人敬仰和尊重的教师。“爹”为了不耽误给孩子上课,故意隐瞒病情,不怕牺牲,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奉献;“爹”热爱教育,关爱孩子,即使去世,也要把自己葬在后山,听孩子读书,看孩子的笑脸。(意近即可)
(二)(17分)
丑 兵
莫 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前线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3分)
比喻,把丑兵的外貌(肖像)比作“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丑兵的外表之丑,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丑兵做铺垫。
(2)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3分)
示例1: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夜晚),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__示例2:比喻手法,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
14.小说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丑兵,找出几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外貌(肖像)描写,“歪脖子榆树”“干巴土豆”抓住外貌特征写丑兵之“丑”;动作描写,“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突出他的爱心和善良;语言描写,“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等,表现他热情上进(善良、宽容等)的个性;神态描写,“眼睛潮乎乎地说”,表现淳朴真挚的爱国情怀。
15.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3分)
起初别人用“老卡”嘲笑自己相貌丑陋,丑兵觉得受到侮辱,后来认识到内在的美远胜过漂亮的外表,自称“老卡”是丑兵自信、成熟的表现。通过前后对比突出了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
16.(原创题)“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请品析“人生课”在文中的深刻内涵。(4分)
对以貌取人的做法表示愧疚;对丑兵在艰苦环境中还能创作小说的行为表示敬佩;对丑兵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精神表示感动;对丑兵善良美好的品格表示赞美。
(三)(14分)
余爱绕梁
古保祥
公交站牌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是刚刚抢购的鸡蛋。鸡蛋价格飞涨,柴米油盐、一丝一毫都需要精打细算。
人多手杂,不知是谁的手,猛地碰到了袋子,鸡蛋落在地上,碎了一地,蛋清蛋黄,淌了出来。公交车呼啸而去,老妇人满脸焦急痛惜,嘴里嘟囔着,想想一周的生活费,禁不住骂了出来。
站牌旁边有一个小摊,卖鸡蛋饼的,一个小姑娘,正在帮母亲摊饼,听见声音赶了过来,手中端着一个碗,顾不了许多了,蹲下就抢救鸡蛋,妇人道:“鸡蛋都碎了,算了。”小姑娘没吭声,手下也没停,小心翼翼地,将每个破碎的鸡蛋捧了起来,将蛋清蛋黄倒进碗里。
这样的烟火人家,才知道日子的金贵,成全她吧,妇人叹了口气,不再阻拦姑娘,自顾坐在站牌旁边出神,等着下一班公交车。
除了忙活的小姑娘,周围人对碎了一地的鸡蛋都熟视无睹,一男一女正处于恋爱期,漠然地瞥了小姑娘一眼,依然搂在一起,在他们的眼里,那一地碎鸡蛋恐怕是大煞风景吧。
花费了约10分钟时间,小姑娘将抢救出的一大碗的生鸡蛋汤端给了一旁坐着的妇人,妇人一愣,这才知道,小姑娘竟然是替自己收拾的。
妇人道:“不要了,你们用吧。”
小姑娘一脸青涩,许是某个学校的学生,趁周日休息帮母亲的忙,她回过头去看母亲,母亲冲着她点点头,小姑娘忙不迭地端着鸡蛋跑了过去。
车马上进站了,妇人准备上车,仍然没有摆脱刚才的懊丧。这时,小姑娘却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妇人好半天才回过味来,但人已经在车上了,随即满脸感动,将手伸出车窗来,冲着母女俩频频摆手致意。
刚才的所有不快一下都烟消云散了,老妇人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善良,虽然损失了不少鸡蛋,但她心里却觉得熨帖。
站在公交站牌前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刚刚经历了失业的苦闷,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进了心间。
这对母女生活一定很拮据,或者正在为孩子未来的学费与一家人的生活费挣扎,不然,不会冒着严寒,在冬天的黄昏里,筹划着明天。本来已经破碎的鸡蛋,若任人踩踏,便是一地污泥,但小姑娘却用那双美好的手,将它变成可贵的食材。
我看到她们把那碗捡来的鸡蛋放在一边,一直没有动,仍用新打的鸡蛋摊饼,可能是要留着自己吃。我走了过去,示意她们,用刚才破碎的鸡蛋为我摊饼,那味道,我想会更加喷香可口。
后面,有很多人也陆续围拢过来,有一种口碑,小到极致,却深入人心。
我知道,自己接下来,不会再为明天的牛奶面包而焦虑万分了,因为,那黄灿灿、热腾腾的鸡蛋饼的温度一直会保存在我的记忆中。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一个卖鸡蛋饼的小姑娘帮等车的妇人捡破碎的鸡蛋,在妇人表示不要碎鸡蛋后坚持给妇人10块钱,这让因失业而情绪失落的“我”深受感动。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小姑娘及其母亲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①乐于助人。在看见妇人的鸡蛋破碎后主动上前帮忙。②自立。她们生活虽不富裕,却不贪小便宜,更不把碎鸡蛋卖给别人吃,在寒冷的冬天为生计筹划着。③自尊。不在意妇人的阻拦、路人的无视和情侣的蔑视,将破碎的鸡蛋收进碗里,做着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19.品读下面句子,并赏析加点词。(3分)
这时,小姑娘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跑”“举”“塞”这一系列的动作将小姑娘为妇人送钱的行为生动地展现出来,一个真诚、善良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硬生生”准确传神地写出小姑娘给妇人鸡蛋钱时的坚决,表现了她不贪小便宜的品质。
20.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两段有何作用?(3分)
这两段写小姑娘的行为让“我”及周围的人感动,人们都自愿地买她们的鸡蛋饼;写出小姑娘的善举影响久远,将鼓励“我”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21.有人说题目“余爱绕梁”用得精妙,请你说说这个题目好在哪里。(3分)
文章题目是改用后的成语,新颖别致,给文章增添了浓浓的文学气息;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借此反映小姑娘的凡人善举影响深远,表现主旨。
三、作文(50分)
22.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