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白洋潮》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3 15: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复习1.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
2.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3.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4.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5.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白 洋 潮 张岱 学习目标1、了解张岱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课文学习任务1.了解作者。
2.理清字词,疏通文意。
3.把握文章结构。
4.掌握文章情感。
5.掌握文中重点虚词。
6.学习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民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環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作者介绍字词过关礡:
旋:
炮碎龙湫:
惊眩:
龛:
赭:
漱激:拍打
很快,不一会儿
形容潮头受阻,像被炮轰的瀑布从空中散落。
震惊目眩
龛山
赭山
冲激字词过关故事:
喧传:
遄:
踵至:
擘翼:
蹴起:
镞镞:
辟易:旧例
哄传
急速地
接踵而来,一个接着一个来
展翅
惊起
高昂挺拔的样子
惊惧后退重点句段1、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奔。2、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又像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都争先恐后。
3、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龟山一挡,潮水发出非同寻常的声音,像雁荡山瀑布水被炮火炸碎一样,浪花像雪花一样从半空中飞落。
结构分析第一层:对看潮的期盼
第二层:涨潮时气势(看潮起潮落)
第三层:对潮成因的疑惑
潮起:(一线) (隐隐露白) (冰花蹴起)
(飓风逼之,势欲拍案而上)
潮到塘:(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观白洋潮的全过程,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观,写出了它的变化迅猛和声势浩大。 重点虚词“之”、“而”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
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
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
则飓风逼之(同上)
“而”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
势欲拍岸而上(同上)
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张岱笔下的白洋潮具有怎样的特点?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变化快
声势大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潮水之“情”呢?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找找看,白洋潮这个自然现象,引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性思考?“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张岱山水散文艺术特点之一: 写出景物的“个性”自然在不断运动之中,生生不息。张岱笔下的白洋潮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找出作者写潮水变化的几个层次。张岱山水散文艺术特点之二: 写出景物的“性情”在优秀的散文家笔下,山川草木的“喜怒哀乐”之情能跃然纸上。
请阅读文本,思索: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潮水之“情”呢?本文主旨: ??? 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得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湖心亭看雪》
《金山竞渡》
《五云山》
《北高峰》推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篇目拓展延伸 苏轼《观浙江涛》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拓展延伸《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