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3 17: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课讲述的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它们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命运,它们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理解了五四精神和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也就明白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由上可见本课内容是近代史中的主干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学好本课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等,初步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教师给予的相关提示信息,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讨论,解决课程当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以加深理解;
选取优秀影片片段和有代表性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穿插比较表格,通过对比明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五四精神,明白自己作为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史实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培养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的基本思想,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信仰。
【教学重点】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一大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并将它带入到内心世界。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利用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
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原因)。
1.原因
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2.经过
结合课本以及课件所给的图片,让学生讲述五四运动前期的经过,并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于五四运动前期学生运动经过的了解。
通过相关图片以及以下史料,了解五四运动后期,工人,商人等罢工,罢市等支援学生运动的行为。
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
3.结果
根据史料以及相关图片,得出运动最后取得了初步胜利。
4.性质
根据五四的口号和传单,让学生去分析得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意义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分析,最后的出五四运动的意义。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精神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通过对于以上知识的回顾学习,让学生去体会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便介绍一下五四青年节。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南陈北李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陈独秀相继发表《劳动者的觉悟》《谈政治》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理论,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3.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刊物
通过图片和文字等介绍马克思注意早期的一些传播情况。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4.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通过幻灯片的材料和图片及其课本的相关文字,师生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1.
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内容: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四)本课小结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