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3 17: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被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事,导致中日矛盾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各个阶层都行动起来,其中北平的学生所参与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西安事变使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此,本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大致经过,认识到其对于促进,民众觉醒的重要意义。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的设置,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歌曲《松花江上》,回忆上一节课的有关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首歌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以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这一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
二、新课讲授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
策划者:日本关东军
材料一: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上了一道密折,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材料二:1929年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非常贫困,一位内阁大臣公开宣称:“为缓解国内民众日益严重的压力,我们必须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结合材料分析日本打动这场事变是否是偶然情况。
教师提问: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呢?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
结果:东三省沦陷。
但是广大的中国人并没有被日本铁蹄所征服,开始了自发的反抗,出示抗日义勇军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日本并没有停下侵略的脚步,而是变本加厉,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抗日救亡的风暴,其中“一二·九”运动最为突出。
背景: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时间:1935年12月9日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地点:北平
意义:“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主张:停止内战,一直抗日
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活动讨论:杀蒋还是放蒋?
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
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也标志这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四)本课小结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