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同步练习
1.最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地在2017年春季始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十四年抗战”始于(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百团大战
2.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可能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 )
A.香港 B.重庆 C.瑞金 D.沈阳
4.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各界民众的态度是( )
A.漠不关心
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屈膝投降
D.甘当亡国奴
5.“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该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促使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B.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全面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D.国共谈判,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6.
请将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b
报纸刊登西安变
c
武昌起义
A.acb B.bac C.cba D.cab
7.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8.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双十协定》的签订
9.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C.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强邻”是指哪一个国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对这次事变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4)这一事变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B 3.B 4.B 5.B 6.D 7.B 8.B 9.D
10.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4)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解析】
1.
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正好是14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C.
本题以“十四年抗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和中国的局部抗战的相关史实。
2.
据题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所学可知,造成歌曲《松花江上》歌中人流亡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故选B.
本题以歌曲《松花江上》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
由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结合所学,1931年日军进攻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发生在1898年,全国性的抗战爆发于1937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始于1950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B.
本题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
本题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分析能力。日本侵占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地区,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各界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故选B.
本题考查华北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知识点。
5.
根据“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矛与盾、八年烽火山河破”等内容可以判断应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两党合作共同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选B.
本题以历史诗句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注意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容,需要准确识记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人物及和平解决的意义等。
6.
本题考查的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史实。联系已学可知,朱德、毛泽东军队井冈山会师于1928年4月,两支部队事后联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西安事变事发于1936年12月,事后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标志着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综上所述,本题正确排序是cab。故ABC不符题意,故选D。
7.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时间、目的和意义。
8.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
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9.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安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题目图片中的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所以ABC不正确,故选D。
10.主要涉及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时间、目的、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的主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带来的影响等问题,立足所学基础知识便可准确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选择题
综合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