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 8 数学广角——数与形表格式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 8 数学广角——数与形表格式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14 17: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本单元学习的“数与形”主要是通过特殊的算式与图形的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形象化,旨在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发现、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极限思想。
(1)数与形(1)(1课时)
(2)数与形(2)(1课时)
教学本单元时结合图形与数字发现事物的规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
数与形(1)
课题
数与形(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进行分析与思考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鉴于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合作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先合作探究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明确的例1,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此类题的方法,再应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好处。
学习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设疑激趣。(5分钟)
1.现在来做一个口算题,抢答出结果。1+3=?1+3+5+7=?1+3+5+7+9+……+21=?2.导入新课。老师可以很快地告诉大家第三个小题的结果是121。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板书课题)
学生口算,抢答结果,并说说是如何思考的。
1.管理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6分钟)
1.教学例1。(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结果与对应图形中小正方形的关系。(3)引导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得出结果。2.引导学生总结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例1。(1)观察、讨论、总结: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2)发现、总结规律:版式结果正好是每行(每列)正方形个数的平方。(3)应用规律填完,也可以画图帮助理解。1+3+5+7=(4)21+3+5+7+9+11+13=(7)21+3+5+7+9+11+13+15+17=(9)22.自主总结:形象、化繁为简。
2.用小木棒摆正方形。3.A、B、C、D、E五位运动员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先画图,再计算。
三、拓展提高。(17分钟)
1.独立完成第108页“做一做”的第1题。2.引导完成教材109页第1题。3.引导完成教材110页第3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教师指导完成。(1)第5个图形最外圈有40个小正方形。(2)道理:如果图形的序数用n表示,那么第n个图形最外圈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2n)2-(2n-1)2=8n(个)3.独立完成,全班订正。三角形个数:1、4、9、16。周长:3、6、9、12。关系:大三角形包含的小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大三角形的周长除以3所得高的平方。
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八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80)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第109页第2题。
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从数与形的不同角度,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规律。而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
数与形(2)
课题
数与形(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初步学习了利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数的规律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创新操作,渗透“极限”的思想。例2的分析方法有很多,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画图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
学习目标
1.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2.在学生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学习重点
在借助“数形结合”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难点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圆规
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活动激趣。(5分钟)
1.看演示回答问题。(1)观察,汇报课件中图形演示的分数。(2)观察课件演示,说出各分数之和。(3)直接推算计算结果63/64。2.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
1.填空。观察下图,请根据形与数的规律摆下去,第10个数是(114)。
二、探究新知。(16分钟)
1.学习例2。(1)观察算式特点:无数个单位分数相加,且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1/2。(2)探究解法。①确定表示单位“1”的图形(图、线段、长方形、正方形等)。
三、拓展提高。(1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8页第2题。2.引导完成教材111页第6题。
3.教师可讲解《状元大课堂》P154例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例题找规律填空。
1.独立思考完成,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订正。2.小组合作完成。小刚一共下了两盘,分别和小林、小强下的。思路提示:从上到下外围数字都是2,内部数字都是它的左上角与右上角两个数字的积。规范解答2×4=8,8×2=16即
3.请将一根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的绳子中间再对折,这样连续对折5次,最后用剪刀沿对折5次后的绳子的中间将绳子剪断,此时绳子将被剪成多少段?答:第一次对折,将绳子中间剪断,绳子被剪成3段;第二次对折,沿绳子剪断,绳子被剪成5段……依次类推,对折5次后,沿绳子中间剪断,绳子被剪成了33段。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教师110页第5、7题。
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