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扇形统计图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1.认识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经历基本的数据统计活动,体验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
(1)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1课时)
(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的处理,引入探究新知,给学生创造一种贴近生活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课堂中来。而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讨论、交流选择统计图的看法,并制作统计图,更好地理解统计图的特征、掌握用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从而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题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授新知前,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他们喜欢的运动聊起,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启发引导。2.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掌握它的用途,并结合实例,帮学生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3.广泛获取图上信息,培养读图、分析和解题能力。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解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注意鼓励引导,让学生大胆分析、解题,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2.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中各个扇形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你们知道参加体育运动有什么好处吗?2.课件出示主题图。(1)六(1)班同学都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喜欢每种运动的同学分别有多少人呢?(看图或看统计表回答均可)(2)怎样表示题中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1.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看法。2.(1)学生观察主题图,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主题图中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1)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16分钟)
1.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1)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求出六(1)班总人数。(2)分别求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3)填表。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97页扇形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这幅扇形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答。
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12+8+5+6+9=40(人)(2)乒乓球:12÷40=0.3=30%足球:8÷40=0.2=20%跳绳:5÷40=0.125=12.5%踢毽:6÷40=0.15=15%其他:9÷40=0.225=22.5%(3)根据计算结果,完成教材上的统计表。2.(1)观察扇形统计图,讨论获得的数学信息: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2)分组讨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推荐代表汇报: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3.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赵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分别种了黄瓜、西红柿、芹菜和韭菜。它们的种植情况如下图。(1)根据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两条)答:黄瓜的种植面积为30%,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为35%。(2)已知黄瓜种了120m2,这块菜地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0÷30%=400(平方米)答:这块菜地的总面积是400平方米。(3)西红柿种了多少平方米?400×35%=140(平方米)答:西红柿种了140平方米。
三、拓展提高。(17分钟)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01页第3、4题。
1.分组讨论,探究问题答案,汇报:250×87%=217.5(g)250×3.3%=8.25(g)250×4%=10(g)250×5%=12.5(g)250×0.7%=1.75(g)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小明家月收入3000元,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300×30%=90(元)食品300×30%=90(元)还购房贷款300×10%=30(元)水电300×15%=45(元)服装300×10%=30(元)教育300×5%=15(元)其他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教材第100页第1、2题。
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课上我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了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本节课的设计首先从直观的图形入手,由图形到理论,由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主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是探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复习铺垫。结合相关的统计图,激活学生对学过的统计图特点的记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关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前对各统计图的优点了然于心。2.对比、分析。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例题资源,引导学生对每组数据的特点及关注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逐渐明确每组数据的统计目的,为下一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提供依据。3.选择统计图。在完成各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及每组数据的分析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4.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师生合作,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教材中的相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重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难点
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自主回答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填空。(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17分钟)
1.引导分析。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统计的?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名称及统计内容进行分析。2.引导选择。例题中的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3.引导总结。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4.引导尝试运用。完成教材99页“做一做”。
1.讨论、回答。数据1:统计了数量的多少,关注总量的变化。数据2:统计了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关注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2.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清选择的根据。3.全班交流、总结。明确要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和统计需要选择统计图。4.独立完成教材99页“做一做”,并汇报。
2.选择。(1)“一班有学生35人,男生占2/5,女生占3/5”,用(C)统计图来表示男、女生占学生总数百分比最为合适。A.条形B.折线C.扇形(2)表示某地气温及其变化,用(B)统计图表示更合适。A.条形B.折线C.扇形(3)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最合适?①表示参加各种小组的生人数情况,选(A)。②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数选(C)③表示我国几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选(A)④表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选(A)⑤表示某超市各种商品的销售额,选(B)⑥表示一昼夜气温的变化情况,选(B)。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三、拓展提高。(15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02页第6题。(1)引导学生完成第(1)问中的计算。(2)引导学生交流感想并完成统计图。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03页第7题。
1.独立解决问题。(1)200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比固定电话用户多(46106-36779)÷36779≈25.36%……(2)交流感想,完成统计图。2.合作解决问题。(1)1.46÷27.1%≈5.39(亿人)(2)1.46亿=14600万14600-1464=13136(万人)(3)完成统计图。
3.解决问题。下面是两个水果店1~4月的销售情况(单位:kg),为比较两个水果店销售量的稳定性,你认为选择(折线)统计图较合适。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教材第101页第5题。
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来反映数据信息,能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熟练地作图,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既是对前面各种统计知识的汇总,又是对各种统计知识的拓展。教学时,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思考、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认识到各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体验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正确应用,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