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八课 百家争鸣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导入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参考6、7、8课)井田制崩溃,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 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礼贤下士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背景深挖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1 概况: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2 思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老子李耳(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
《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wō)阳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后来谓为《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先师孔子行教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zōu yì 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1 人物简介: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二、孔子2、思想核心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于保守,看不惯春秋时期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希望复古。他的思想理念被继承下来,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2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3、政治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理念老老实实、谦虚好学;——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学习方法孔子讲学图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一般称为《诗经》《尚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不足。文
化
成
就整理古籍编定《诗经》、 《尚书》、 《礼记》、《周易》、 《春秋 》言
论
记
录《论语》6 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5 文化成就《诗经》书影《尚书》书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大约1400年的历史。《周礼》书影《春秋》集传大全书影 古代官制典籍,原名《周官》。全书共42卷,设官376名,并详列了各官员的职责。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史事。非孔子所著。杏坛(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论语》书影曲阜“三孔”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山东曲阜孔庙杏坛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山东曲阜孔府三堂内景
也称之为退厅
是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事务的地方山东曲阜孔府贪奎楼 贪奎楼:明代四层方型砖结构建筑,为孔府最高建筑物。房内一层有三米多深井一口,用盖板罩盖,外人不能进入,可以应付不测,作避难之用,实际上是孔府的“金库楼”。山东曲阜孔林洙[zhū]水桥山东曲阜孔林享殿 洙水桥北,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孔子墓 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就了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2、私学的兴起和学术自由,造就了一批思想家;3、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4、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大变革从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读出以下结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儒家老子
孙武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墨子》书影 墨
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墨家学派代表人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著作 《墨子》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
子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鲁问》墨子纪念邮票 兼爱,是指“兼爱天下之人”,“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统,交相恶则乱”。 非功,是反动“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学派代表人孟
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生平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思想主张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著作 《孟子》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后世尊为“亚圣”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子思学生),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荀子》书影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庄子》书影庄
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道家学派代表人庄
子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著作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
庄周
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幻想返回原始时代 思想比老子消极《庄子》书影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韩非子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学派代表人韩
非
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思想主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 《韩非子》《韩非子》书影韩非
前280~前233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新体系。孙
武清版《孙子兵法》书影兵家学派创始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兵家代表人物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道德经》“仁”“爱人”“为政以德”“兼爱”“非攻”庄子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治国靠法令、权术和威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孟子韩非孙武墨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整理古籍言论记录在《论语》春秋后期战国时期春秋后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政治:教育:文化: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 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