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14 23:46:29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测量平均速度》课件体验 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玩具小车、木块、斜面。结合自行车从斜坡上向下
运动的情景思考:
(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如何通过测量知道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参考答案:
活动:(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有变化,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在滑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得出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
2.测量器材:用    测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小
车从斜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3.装置设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面的坡度    。参考答案:
1.v=s /t 2.刻度尺 停表 3.很小探究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结合“体验”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        。
提示:本探究实验中,需要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
程所用的时间t,再利用速度公式v= 计算出平均速度,故此实
验原理是v= 。
参考答案:v= 2.实验设计:
(1)如何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因为小车有一定的长度,测量路程时先标记车头所在位
置,当车头到达金属片时,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全程所用的时间,
用刻度尺测出金属片所在位置与标记位置的刻度差即为小车运
动的路程,利用公式v= 计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参考答案: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总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
运动的总时间,利用公式v= 计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2)如何测量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处,求出上半段路程;小车
从斜面顶端滑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利用公式v= 计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处,求出上半段路程,
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 计算出上半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3)如何测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下半段路程等于上半段路程,用小车运动全程的时间减
去上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即为下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利用公
式v= 计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分别计算出下半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利用公式v=
计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3.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全程、上半段路程及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示: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可以计算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
度 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0.29 m/s。
小车的下半段路程是0.8 m,下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为5.0 s-
2.8 s=2.2 s,则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0.36 m/s。
参考答案:(1)0.8 (2)2.2 (3)0.32 (4)0.29 (5)0.364.数据分析: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大小      ,
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提示:分析三段路程平均速度大小,大小不同,且上半段平均速
度最小,下半段平均速度最大,即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不
断增大的。
参考答案:不同 越来越大5.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提示:斜面的坡度太小时,小车的运动速度过慢,甚至达不到位置就停止了运动;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参考答案: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使小车在某一位置停止运动,需要一个挡板,金属片起到了挡板的作用。另外,小车撞击金属片时会发出响声,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参考答案: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参考答案: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微点拨】
(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即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2)测量时间:从放开小车计时,到听到小车碰到金属片时结束。且在测量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试测量”,保证测量时间的有效性。
(3)测量下半段速度时,不能使小车从中点静止释放。【知识拓展】利用刻度尺和钟表估测速度
例:某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所发出的响声来估计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发出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计算车轮发响的次数,当他算到21次时,表上的时间为15s,已知每段铁轨的长度为12.5m,估算火车的车速。【解析】响了21次,则走了20段铁轨,总长s=20×12.5m=250m,
时间t=15s,则速度为v= ≈16.7m/s。
答案:约16.7m/s时间某段路程考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示范题】(2011·江西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解题指南】怎样计算甲乙段、乙丙段、甲丙段三段路程?
三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由甲、乙、丙三个位置对应的刻度,分别计算出三段路
程;由甲、乙、丙三个秒表的时刻,分别计算出三段路程对应
的时间;利用公式v= 对应计算出三个平均速度。【精讲精析】(1)可以按照小车的左侧面对应的刻度读数,甲位
置处的刻度值为90.00cm,乙位置处的刻度值为64.00cm,丙位置
处的刻度值为0.00cm。据此可填出小车由乙至丙的路程为
64.00cm,由甲至丙的路程为90.00cm。
从甲至乙运动的时间为2s,从乙到丙运动的时间为4s,从甲到丙
运动的时间为6s,故v甲→乙= =13cm/s,v乙→丙=
=16cm/s,v甲→丙= =15cm/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故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运动。
答案:(1)
(2)不是 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通关金钥匙】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因此不同时间段或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所以让求分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某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能求每段速度的平均值。且在表述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课件22张PPT。《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复习与讨论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zxxk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实验进行中……学科网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3、实验过程中,每个同学的实验数据
会相同吗?为什么?4、为什么要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答:斜面的坡度和选择的路程不同答:控制小车下滑的速度,方便测量时间zxxk例题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
起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
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20m/s
B 10m/s
C 8m/s
D 都不对扩展性实验小资料: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例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tAB= s,VAB=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
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_ (填大或小)学科网例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10秒内通过
10米的路程,接着静止10秒,又在后10秒
内通过2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30秒内做
的是_______运动.它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米/秒.例4.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课后练习
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每一小格代表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s。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4.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反映0.6 s后开始刹车,又经过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二 .选择题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14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的是( )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