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1)背景: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皇族司马睿
得到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2)概况:317年,_______重建晋王朝,以_____为都城,史
称东晋。王导司马睿建康2.发展:东晋初期,曾收复_____以南的部分地区。
3.兴盛: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
局面相对稳定,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黄河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南方政权相继出现___、齐、___、
陈四个王朝,都在__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繁荣: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
在位时,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宋梁建康宋3.衰败:梁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
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从
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_____处于明显劣势。南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_________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
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东晋后期:_________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黄河流域江南地区(1)原因。
①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带
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_________优越,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劳动力自然条件(2)表现。
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_____
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_____、冶铸、造
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
③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_____是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
大都市。水利制瓷建康【微点拨】
☉易混点1: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
☉易混点2:西晋的都城在洛阳,东晋的都城在建康。
☉易混点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比较安定是北方人南迁的原因。【微思考】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有什么影响?
提示: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微阅读】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解读】社会比较安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谷物与布帛充足,几乎做到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形容东晋后期经济繁荣的局面。【图解历史】A: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___________;
B:北方人南迁分布于:
_______________;
C:北方人南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为躲避战祸长江中下游地区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构建】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并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移,江南地区悄然发生了变化。【风云变幻,政权更迭】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1)请填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政权名称。E处是哪次战役?该战役对东晋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A:魏 B:西晋 C:前秦 D:宋、齐、梁、陈 E:淝水之战
影响: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提示:特点: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朝代更迭比较频繁,但南朝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特别是宋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江南开发,经济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请你说出出现不同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原因:汉代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魏晋以来,逐渐得到了开发。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材料四 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4)你能从材料四中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南方农业经济和生活稳定,制瓷业有了显著的发展。【以史为鉴,启迪未来】
(5)江南地区开发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启示?
提示:①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力,才是促使经济发展的根本。
②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③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④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2016年5月7日,常德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的一处施工工地上发现了一座东晋古墓,湖南省考古所专家实地勘察后评价:“这座墓非常重要,非常珍贵。”东晋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 )
A.316年 司马炎 B.317年 司马懿
C.317年 司马睿 D.316年 司马昭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司马睿建立东晋,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王氏子弟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3.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繁荣景象。这得益于( )
A.北伐成功 B.合并州县
C.汉化政策 D.社会稳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能力。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之后,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繁荣景象。
4.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
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
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
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东晋北伐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淝水之战中东晋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并未统一全国,至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
5.(2017·淮南期末)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六朝”先后顺序是 ( )
A.东晋—孙吴—宋—齐—梁—陈
B.孙吴—东晋—齐—宋—陈—梁
C.孙吴—宋—齐—梁—陈—东晋
D.孙吴—东晋—宋—齐—梁—陈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国时期的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及后来的宋、齐、梁、陈均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6.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都城都在建康
C.主要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梁武帝时,政治腐败,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
7.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 ( )
A.四川盆地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东北平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8.(2017·民权期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社会相对安定
③自然条件好 ④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⑤南方生产力先进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原因”。①②③分别从主要原因、政治因素和客观原因分析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④是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不是原因。⑤不符合史实。
9.(2016·潍坊学业考)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以来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民族交往。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史实。
10.东晋后期,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晋南朝时,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并不是普遍种植。
11.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种植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12.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
A.洛阳 B.建康
C.临安 D.宁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是 (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由材料一中“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等有效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第(2)题,依据材料二的表述,可知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的史实。第(3)题,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由此便可得出本题答案。
答案:(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北人南迁。C。
(3)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30张PPT。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日江南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兴亡〔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
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 · 宠礼第二十二》
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琅邪王氏诸兄弟琅邪王司马睿东晋的四次北伐 第一次是祖逖北伐(313-321年)。祖逖“中流击楫”,大败石虎石勒之兵,收复黄河以南区。
第二次是庾亮北伐(339年)。
第三次是殷浩北伐(352-353年)。
第四次是桓温北伐(354-369年)。闻鸡起舞1(温)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既逢覆败,名实顿减……乃废帝而立简文帝。
——《晋书·第六十八章》东晋执盾武士陶俑 高50.2厘米 盾长18.5厘米 宽9.5厘米,1965年江苏南京富贵山出土。身着左衽窄袖短衣,左手持盾,盾为圆角长方形,正面涂朱。右手所操兵器已失。 东晋的灭亡刘裕靠军功起家,411年官至太尉,掌握东晋兵权。417年灭后秦,次年受封为相国、宋公。420年,废除晋恭帝,自立为帝,是为宋武帝,国号宋,都建康,历史上称作刘宋。 至此东晋灭亡。2.南朝的政治政权更替 疆域变化 思考:南朝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提示: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朝代更迭比较频繁,但南朝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特别是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3.江南地区的开发北人南迁材料1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想一想:《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
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论从史出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和技术。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四,南北劳动人民共同的努力。 史海探究农业发展表现施肥图吴·青瓷楼阁飞鸟坛罐江南地区的开发影视赏析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
定了基础。各抒己见1.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是因为司马睿在政治上
依靠王导,在军事依靠王敦。甚至在举行即位大典
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这些发生在( )
A.西晋 B.东晋
C.宋 D.梁 B2.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述的“南朝”
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 )
A.宋、齐、梁、陈 B.宋、梁、齐、陈
C.齐、宋、梁、陈 D.宋、陈、齐、梁A3.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
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
都市是(????)
A.洛阳???? B.建康????
C.临安??? D.宁波B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