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4 17: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帆》——莱蒙托夫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理解诗中借助帆儿表达出的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过程设计:
直接出示学习目标导入。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一)、知人论世
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简介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出身贵族。1837年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地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震撼了俄国文坛。1841年一些仇恨诗人的贵族唆使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
2、写作背景
这是莱蒙托夫18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诗人正在上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沙皇政府追捕,被迫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面对波罗的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虽遭追捕,但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
(二)、反复诵读
诗歌节奏感强,诗歌是适合朗读的艺术
1、师范读
2、个人自读、全班齐读
(三)、感受画面
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形象思维
,品味诗情画意
画面一:海面雾霭茫茫,帆儿毅然独航
画面二:海面波涛滚滚,帆儿殊死搏斗
画面三:海面碧波粼粼,帆儿却祈风暴
(四)、品味词句,感受情感
诗的语言精炼,思考、体味关键语句,理解诗人的感情
第一节: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开头两句诗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一片孤帆在雾霭茫茫的蓝色大海上“闪着白光”。看到这幅画面,读者忍不住会发出疑问:它在遥远的异地寻求什么?它为什么要抛别可爱的故乡?这只在雾海上孤独航行的白帆船,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青年莱蒙托夫生活在一些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中间,他鄙夷他们的无聊和空虚,渴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
第二节: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诗人展示了一幅孤帆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画面。波涛汹涌,海风呼啸,海上的风暴惊心动魄。“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它在全力抗争,要战胜风浪。后面两句,是诗人为它作的注解:它不寻找幸福,也不逃离幸福。那么它究竟追求什么?在这一节里,诗人没有作正面回答。
第三节: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风暴过去了,帆儿在碧波与阳光之中体会着胜利的喜悦。但它并不满足于这暂时的宁静,它仍在“祈求风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才明白:帆儿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他不能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所以“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设问:如何理解“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然而“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
小结:这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一首诗。写此诗时,莱蒙托夫只有18岁,正在上大学。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在这首诗里,莱蒙托夫借“帆”这个形象寄托了自己人生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
(五)、探究主旨,分析特色
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表现某种主题,也必定具有某种创作特点
意象:帆儿(诗人自身的写照)
主旨:借帆儿表达自己想要追求挑战的人生,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
写作特色
1.全诗采用象征手法,寓意深刻。
帆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者却赋予它以深刻的含义,借孤帆在海上的飘泊来象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2.借景抒情,结构工整。
全诗每节都是先写景,再抒情,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语言含蓄精练,结构工整,将诗情、画意、义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课堂总结
1、主题
诗人借对“帆”的形象描写,表达自己不愿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的人生追求,显示了作者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
2、归纳学习本诗的步骤方法
四、美读诗歌:分角色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