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6辛弃疾词三首含答案
16 辛弃疾词三首
课时训练16 辛弃疾词三首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惜。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毕竟:终究。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玉壶:精美的彩灯。
D.笑语盈盈暗香去
盈盈:轻盈。
答案:D
解析:D项,盈盈:仪态美好。
2.填空。
辛弃疾,字 ,号稼轩, 人,著有 。
答案:幼安 济南 《稼轩长短句》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郭 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解析:要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一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这里描述的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词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2)词的上片说“侬也替江愁”,下片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 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上片因同情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被群山所阻,词人为之忧愁;下片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从“愁”到“笑”,表现了词人主观感受的变化。词人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本词的主旨,分析上下片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怀,不难感知作者的情绪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6)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他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杨玉环、赵飞燕曾因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如何理解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
参考答案:主和派及佞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
解析:要注意体会词句的隐含意义。如“玉环飞燕皆尘土”,以杨玉环、赵飞燕的结局喻主和派及奸佞小人的可耻下场。
(2)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 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参考答案:“愁”指抗金愿望不能实现的愁闷情绪。“闲愁最苦”表现了他满怀抗金热情却得不到任用,空闲之愁最使他苦闷惆怅。
解析:联系作者(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及词人众多词作的思想倾向,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语言运用
5.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就这三种境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王国维以三首宋词中的名句精妙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第二种境界是没有对寻求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第三种境界是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也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7爱国词四首含答案
17 爱国词四首
训练17 爱国词四首
一、夯基训练
1.读陆游《诉衷情》,然后填空。
(1)上片开头以“ ”二字楔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 ”一转,却只有往事入梦,理想与现实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
(2)下片开头“未”写出 ,“先”体现了 ,“空”表达了 。
(3)“此生谁料”一句正常的语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它写出了 的悲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先 后 ,形成转折,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与冲突。
答案:(1)当年 梦断 (2)身老而理想未成的遗憾 岁月无多的沉痛悲凉 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3)“谁料此生” 今生不能实现理想 扬 抑
2.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 , ,水精宫殿五云飞。
(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2)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中“ , ”二句将笔锋一转,使词人从回忆往事回到悲凉的现实生活中来。
(3) ,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4)关河梦断何处, 。
(陆游《诉衷情》)
(5)刘辰翁《柳梢青·春感》中“ ”句暗用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意。
答案:(1)花弄影 月流辉
(2)分明一觉华胥梦 回首东风泪满衣
(3)天意从来高难问
(4)尘暗旧貂裘
(5)想故国高台明月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7)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下片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2)下片以大胆的想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词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分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
解析: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别词。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2)本词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解析:词的上片是写离别之苦。“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三、语言运用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案:示例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像蓝天和白云一片;白云是蓝天的点缀,蓝天是白云的依托;每当蓝天展开广阔的襟怀,孩子就找到了幸福的天堂。
解析:仿写题解答的难度在于正确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辞手法和句式来表达预设的主题,这需要学生有很活跃的思维,还要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思路,发现灵感,写出优美的句子。题干中的提示“两个对象”,“三个句子”,“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还有“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个主题,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8登临词二首含答案
18 登临词二首
课时训练18 登临词二首
一、夯基训练
1.对王安石《桂枝香》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脁名句“澄江静如练”,一个“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绢,波光闪亮的景象。
B.“画图难足”一句的意思是说: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
C.“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D.“漫嗟荣辱”句中的“漫”即“慢”,意思是慢慢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
答案:D
解析:“漫”是副词,随便、随意的意思。
2.填空。
王安石,北宋 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 家。字 ,号半山,又称王荆公、王文(谥号)公。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之一,主张文章“ ”,作品集为 。
答案:政治 思想 文学 介甫 唐宋八大家 务为有补于世 《临川先生文集》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8)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拦: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③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参考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解答炼字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并鉴赏诗中词语时,可首先考虑动词、形容词;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理解;③答题时,应力求步骤规范,语言严谨、顺畅。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示例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之情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借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解答“虚实关系题”的一般思路:先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虚实”,再解说作用。一般认为,具体形象是实写,思想感情是虚写;“言此”是实,“意彼”为虚。“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讠垔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①向子讠垔: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写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繁密的长势。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之君子的伤感。
解析:体会思想感情,既要立足诗歌文本本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片“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又要知人论世(注解提示:了相关背景),还要了解一点我们的文化传统(如屈原《离骚》开创的香花美人之喻的文化传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歌。先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所言“人物动作神态”,再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感情:“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表达了爱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无可奈何的感叹。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
解析:先要明了“点面结合”的含义,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是场景描写中常用的手法。“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就是“面”的描写;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是暮春场面中的一个个细节,是“点”的描写。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语言运用
6.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①必须写两点启示;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名单
人物特点
在今天的熟悉度
第一份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清朝的科举状元
70%的人对这些人一个都不知道
第二份
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
清朝的落第秀才
90%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
参考答案:①那些追名逐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赫一时的人总会被历史忘却;而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尽管当时默默无闻,并不得意,但终究会被历史记住,让后人敬仰。②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一时的显赫并不能保证终生的辉煌。起点低的人,同样有机会赢到最后。
解析:表格的重点在于“在今天的熟悉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一栏。今天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人多得多,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显赫得多。从中不难发现,当时显赫的人以后未必显赫,被人们铭记的是为历史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7.(2015·浙江高考)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
(1)陈璋,字 。说明:
(2)孙冠群,字 。说明:
答案:示例(1)玉成 “璋”,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
(2)谦之 “冠群”意为出类拔萃,字“谦之”,以谦虚戒之。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题干中已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作答此题时,需要了解名的意思,“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王”字旁的字一般都与“玉”相关,所以在回答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思路来。“冠群”,顾名思义,是出类拔萃,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比如“谦之”就是要达到出类拔萃的一种相关的途径。意思对即可。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3柳永词二首含答案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3 柳永词二首
训练13 柳永词二首
一、夯基训练
1.把下面的句子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柳永于词的贡献, , 。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 ,基本上不用比兴, 。
①硬是靠叙述的白描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②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
③是里程碑式的
④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⑤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
排序:
答案:④③⑤②①
2.补写出下列名句。
(1)柳永《蝶恋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两句写词人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也是值得的,也决不后悔。
(2)重湖叠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嘉, , 。
(柳永《望海潮》)
答案:(1)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2)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3)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①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
参考答案:三层意思: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
解析:概括时应重点分析“乱山极目无际”“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这几个句子。
(2)“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拟人。借写流泉、青梅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又烘托殷切的报国之意。
解析:要把握修辞手法,重点要理解“怪”字的具体内涵。只要这一点理解到位了,那么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能把握住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西江月
黄陵庙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词人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
(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 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参考答案:与苏轼、辛弃疾接近。 属豪放派。
解析: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是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来对待风波险阻的 试结合词中的具体描写,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达观、豪迈的胸怀。词人不说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书写自己想象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豪迈气势和乐观胸怀。
解析:“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上”均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地面对风雨的情怀。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艹频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答题时要读懂上片的内容,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午睡醒来,觉室内异常清静,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把春愁全放了出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此处写得有特色,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由此判断为比拟(拟物)。然后分三步答题:明确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手法,说出表达效果。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对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②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柳絮脉脉艹频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③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鉴赏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或抓住全词中能够透露词人愁绪的关键词,如上片中的“春愁”“无侣”“自对”,下片中的“无人处”“未成”,便可把握此词抒发的孤独惆怅之感。或抓住全词中美好的意象,如上片中的“黄鹂”,下片中的“絮影艹频香”“梨花雨”,便可把握春景中寄寓的欣悦自得之情。或从整体上把握全词的感情,例如上片中“卷帘”这个动作,可以理解为“打开帘子,让外面清新的空气进来,把烦闷放出去,心情为之舒畅”。“自对黄鹂语”也可理解成安逸、悠闲之举。下片的“春在无人处”也可以理解为发现春之所在的惊喜之情。当然还可以看到“春景”和“春愁”的并存,就可以答出第三种答案。无论怎么选择,一定不要忘记思想感情题的解题四步:明感情,释句意,点氛围,点手法。
三、语言运用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根据词的内容,对画线语句加以扩写。要求:使用排比、夸张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长 相 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答案:示例菊花那多情的花蕊、那撩人的形态、那四溢的芬芳,还留在昨日记忆里,今天竟已枯黄。时间飞逝,却带不走三千丈愁思!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属于扩诗成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展开想象和联想,继而再具体描绘菊花的姿态,添加恰当的动词和修辞;最后梳理文字,做到自然顺畅,生动形象。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4苏轼词二首含答案
14 苏轼词二首
课时训练14 苏轼词二首
一、夯基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 ”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
(2)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尘满面 鬓如霜
(3)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二、延伸阅读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主要使用反衬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侣伴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
解析:上片写“失却”“游春侣”,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写到“芳”“笙歌”等;下片也写“林间戏蝶”和“帘间燕”“双双”,很显然是反衬手法。分析这种手法时要结合具体例子。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表现了词人孤寂、凄婉、哀伤之情。
解析: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一定要结合诗中直接或间接表情达意的句子,并联系具体表现手法,这样才能准确概括出诗歌抒发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4)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词人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故人不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词人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进行的自我心理调适。
解析:要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词人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词人无奈、苦涩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他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对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解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了作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三、语言运用
4.(2015·安徽高考)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 ,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 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
答案:示例①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 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写作
解析:补充句子,关键是要读懂语段内容,尤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上下句的内容,所补充的句子大多能从上下句中推测出来。如①处,侧重于下句“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据此可推测出应该是“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文学是连续活动的画面”之类的句子;②处的推断亦然。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9言情词三首含答案
19 言情词三首
课时训练19 言情词三首
一、夯基训练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
B.秦观的词表现的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停留在色相的美好、感官的愉悦的浅层描写,而能够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C.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开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D.以上三人,都可以说是“艳科”词的代表人物。
答案:D
解析:“艳科”词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并不是这三人。
2.名句默写。
(1) 。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2)贺铸《青玉案》中“ , 、 ”这几句暗用了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的描写。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4)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酒一杯)中“ , ”二句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却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答案:(1)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2)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 芳尘去
(3)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片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片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词人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解析:这首词是写词人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引起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参考答案:这两句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解析:“凭栏手撚花枝”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致柔婉动人。试想“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在,“独上”“凭栏”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放花无语对斜晖”一句在表达极深切的伤春之悲感时,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的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但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中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的深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9)
鹊桥仙
七 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解析:二者都是直接抒情,要抓住感情的侧重点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侧重点在旧愁与新恨,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旧愁未消,反加上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强调了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请举出两例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赏析运用了对比衬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的词句。前三句,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新欢不抵旧愁多”,“旧愁”与“新欢”构成对比。此外,“新欢”反衬“新愁”,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上片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上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其实质是通过对景与情的关系的把握,理解诗歌的情感、手法,注意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应先概括回答,接着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继续下,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第一问侧重于情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可通过人物“翻身整顿”“迟”的动态,并联系上句“讳愁无奈眉”点出其思绪的纷乱、内心的愁苦。第二问侧重于技巧的理解,本词以人物描写为中心,应该关注人物描写的内容及方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语言运用
6.请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诉我们做事应坚持; , ; , 。
参考答案:大地能载万物 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博爱 青松不惧风雪 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刚强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注意观察所画横线句子的格式,再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相应写作即可。2017-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3.15李清照词二首含答案
15 李清照词二首
课时训练15 李清照词二首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对词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译:(桂花)它色泽暗淡呈浅黄而秉性温雅柔和,虽被人疏远淡忘,却总把浓香留给人间。
B.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译:遗憾的是诗人们对桂花也太没情意了,为什么在那么多赞赏香花美草的诗作中看不见描写桂花的文字呢
C.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译:落日像熔化的金水,金光灿灿,晚霞在落日的照耀下,好比珠联璧合,可我人又置身在哪呢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译:可如今我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也就懒得晚上出门去(夜间出去,既怕被别人瞧见自己愁眉苦脸,也怕看见别人的兴高采烈)。
答案:B
解析:“骚人”此处指的是屈原,而非诗人的统称。
2.填空。
李清照,号 ,我国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 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 ,后期词风 。作品集为 。
答案:易安居士 南渡 清丽婉转 沉哀凄苦 《漱玉词》
3.名句默写。
(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李清照《永遇乐》)
(2)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用“ , ”这十四个字概括描写出桂花的风貌。
答案:(1)次第岂无风雨
(2)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二、延伸阅读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第(1)~(2)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头,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1)以此开头,相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传统意义上的“起兴”。粗看仅是写景,细看则是景中寓情,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暗含孤独女子触景生情的微妙情态。这样写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对词的内容也有所提示。
(2)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抒胸臆,“一种相思……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5)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即沉香。
(1)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全词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词人情感的 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深沉真挚。
(2)词的上片写初春的景色及词人的感受,是为下片抒发思乡的悲情做反衬。“忘了除非醉”则直抒胸臆,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只有在醉时才能忘却。
三、语言运用
6.在《永遇乐》的上片中,李清照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元宵节傍晚的美好景象。请用自己的话将这种美好景象展现出来。
答案:夕阳带着一抹金黄,像熔化的金子一样光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目。天边,晚霞连成一片,好像是珠联璧合。初生的细柳被淡烟笼罩,显得愈发浓密,空气中飘荡着《梅花落》凄凉悲怨的曲调,好一派诗意盎然的晚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