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5 06: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缟素(gǎo)   猖蹶(jué)   崩殂(cú)   免冠徒跣(xiān)
B.忿恚(huì)
臧否(fǒu)
驽钝(nǔ)
帝室之胄(zhòu)
C.適戍(zhé)
咨诹(zōu)
擎苍(qíng)
度已失期(duó)
D.休祲(jìn)
存恤(xù)
舴艋(zé)
以遗陛下(yí)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2分)
A.以彰其咎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不错意也
D.固以怪之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遂用猖蹶
【点拨】A项,“卑鄙”古义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今义指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B项,“亡”古义指逃跑,逃走;今义指死亡。C项,“豪杰”古今异义都为才智或勇力出众的人。D项,“猖蹶”古义指失败;今义指嚣张。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B.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做动词,疏远)
C.尉果笞广(名词做状语,用鞭、杖或竹板等器具打)
D.外结好孙权(名词做状语,对外)
6.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修改。(4分)
汉字开发智力的功能非常显著。儿童通过动手拼玩汉字的笔画和部件,不但会刺激左右大脑细胞的发育,①而且通过观察和分析汉字字形的变化又可增加他们的智力。由于字形变化是有规律的,②因此按照汉字字形变化的规律识字,又可形成按规律学习。这对一生都是有意义的。
(1)第①处用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增加“的习惯”。
7.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是选自其中的《魏策》。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点拨】《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8.根据提示默写。(6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郎平带领中国女排从低谷走向巅峰——勇夺2015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这正如诸葛亮所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综合性学习。(5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孔子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人深思;陈胜仰天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令人激动;陶渊明叙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人遐想。学习本单元后,班级举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1)在“我猜风流人物”版块中,有同学收集到两副有关名人的对联。请你品读后选择与对联相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2分)
①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D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B
)
②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C
)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坡边,战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E
)
(备选人物:A.范仲淹 B.文天祥 C.诸葛亮 D.杜甫 E.赵云)
(2)在“我荐英雄人物”版块中,老师请同学们填写下面卡片,推选出一位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与其他同学交流。(3分)
“我心中的英雄”推荐卡
推荐人物
推荐语
刘禹锡
他被贬在外,“二十三年弃置身”却还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绝唱,流芳百世。他虽然被贬,但却能用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让人受益匪浅。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2015,十堰,乐山)(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2分)
出猎时英姿潇洒,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
11.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点赏析。(2分)
角度一: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12.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二)(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点拨】A项两个“悉”都解释为“都”;B项分别为“答应”“放数词后面表约数,来”;C项分别为“把”“因为”;D项分别为“兴办、增加”“更加”。
14.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1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点拨】B项错在“目前南北已平定”,文中信息为“今南方已定”,属于信息误用。
(三)(17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长跪而谢之(道歉)
(2)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亲尝教以兵(兵法)
(4)许由无天下之累(牵累)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19.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4分)
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20.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
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四)(2015,长沙)(14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显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段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凡三往,乃见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
D.与武决去
一狼径去
【点拨】A项,前一个“使”为“出使”的意思,后一个“使”为“派”的意思。B项中两个“凡”都是“总共”的意思。C项中两个“毕”都是“完、完成”的意思。D项中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2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无马邪(《马说》)
【点拨】例句中的“其”是人称代词,可译为“他”,A项中“其”与例句中“其”含义和用法相同;B项中“其”指“其中的”;C项中的“其”是副词,用来加强语气,不翻译,也可理解为“可要,一定要”;D项中的“其”是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啊!苏武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就如通天一样大啊!
2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理由:在无人之地,一心为汉却无人知晓;皇上年岁已大,法律无常,滥杀无辜。值得学习的精神:忠贞爱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
请以“最美的风景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
(2)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