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5 06: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伦理(lún)  彷徨(páng)  玄虚(xuán)  咬文嚼字(jué)
B.诓骗(kuāng)
藻饰(zǎo)
怡情(yí)
吹毛求疵(cī)
C.狡黠(xiá)
压榨(zà)
诘难(jié)
孜孜不倦(zī)
D.汲取(jí)
驾驭(yòu)
滞碍(zhì)
根深蒂固(dì)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持之以恒   豁然贯通   味同嚼蜡   自欺欺人
B.寻章摘句
前扑后继
袖手旁观
轻而易举
C.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根深帝固
孜孜不倦
D.吹毛求疵
格物至知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3.(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2分)
A.“8·12”天津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消防战士逆向而行,前仆后继地投入到灭火战斗中,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令亿万国人感动。
B.面对违法犯罪现象,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C.“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看了电影《夏洛特烦恼》后,有人吹毛求疵地评价道:“这是一部难得的电影佳作,堪称国产片的一大黑马。”
4.(2015,仙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班级图书角的书籍资源能否共享,是班级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B.“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的是一个民族。
C.在“相约油菜花节,分享成长之美”活动期间,家长和学生汇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开放周启动仪式。
D.国家以立法形式把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树立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意志。
5.(2015,佛山)选出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B
)(2分)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________,不由自主地________,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________……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________,而倾听,是让人________。
①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②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 ③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④谦逊和聚精会神 ⑤忍不住拍案叫绝
A.⑤①④②③
B.②④⑤①③
C.⑤①②④③
D.②⑤④①③
6.名著阅读。(6分)
(1)《培根随笔》共有58篇。他的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2)《培根随笔》以其透彻的说理和隽永的警句打动一代代的读者,请写出一句你所积累的《培根随笔》的名言警句。
知识就是力量
7.根据提示默写。(4分)
(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依旧保持清香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2015,眉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月16日,眉山市正式启动“阅读的力量”全民阅读活动,为亲近“书香眉山”,搞好本次宣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8分)
(1)下面是关于“全民阅读”的相关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①《眉山日报》最近完成了“眉山市全民阅读调查情况”,请根据以下统计图表,简要说明统计的结果。(3分)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近年来,眉山市全民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上升幅度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率(或: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或:2012年数字媒介阅读率增幅最大)
②观察下面这幅题为“渴”的“全民阅读”漫画大赛作品,请描述画面内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书籍里盛满了聪明泉,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水分,就能变得聪明睿智。(或:书是聪明泉,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汲取养分。)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以“书籍”开头,仿照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写一句话。(2分)
网络语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仿写:示例:①书籍那么多,我想去读读。②书籍那么美,我想去品品。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2015,武威)(13分)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 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版)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10.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4分)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11.“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2分)
放在文中第⑥段最合适。因为第⑥段讲的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这句话所说的正是温习笔记之事,与第⑥段内容一致。
1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具有说服力。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2分)
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点拨】A项,说法与原文中“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的观点相违背。C项,说法与文中“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的观点相违背。D项,说法与文中“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的观点相违背。
(二)(15分)
别人的意见不过是个参考
徐慧丽
①苹果的心是什么形状的?当你竖着切苹果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苹果心里的奥妙——充满梦想和力量的五角星。把苹果拦腰切开,切口处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一个人的思维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习惯禁锢,钻进牛角尖,再怎么动脑筋也没有新的创意。这个时候,如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获得宽广的视野。
②没有胆识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通常是唯命是从,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决定,事实上,他们是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这样一来,他们在心理上就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即所有的对错不是自己直接导致的。他们没有在对的决定中享受成就感的渴望,也不敢去面对做错之后的后果。
③或者,胆识的缺失也会造成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在这些人看来,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情况,更有决断力。看起来这些人果断而坚决,其实在这个表象的背后,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才会让他们无法相信别人的建议。
④真正的胆识过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
⑤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决断力,所以愿意听取更多的建议。对他来说,无论这些建议是否最终能够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至少能打开一个人头脑中的思维死角,他非常有信心能在众多意见中梳理出自己想要的创意和资源。自信心是胆识的前提条件。
⑥一个满怀包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比自己不足或者比自己优秀。对他来说,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给出什么样的建议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启发了自己的思考和热情。这种交流本身,也是积累人脉和获得信息的通道。包容心是胆识的潜在体现。
⑦一个拥有感恩心的人,以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对他来说,当有人给出意见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达到目标,而不是有其他任何不轨的企图,他可以完全相信这些人。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对于成功的渴望与坚持都有更强大的支撑力。因此,当真的需要去做决断的时候,很多人出于这种个人魅力的影响,通常会对他给予尽可能的支持。感恩心是胆识的最佳伙伴。
⑧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随便一个点子就能让他迸发出充满创意的火花。他最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最能够在看似平凡无奇的建议中采集新的元素。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胆识有时候就体现在尝试新事物,或者给原本平庸的事物一个新的解读。创造力是胆识的亲密战友。
⑨然而,无论收集到多少建议,我们每次只能尝试一条道路。所以再多的可能性也只是参考,最终,我们必须放弃其他所有的可能,做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有风险,每一个决定也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成功。不过你需要了解的是,再怎么缜密的分析,也不能保证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最好的。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6期,有删改)
14.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胆识过人的人能够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并做出决定。
15.选文前三段列举了一些不能正确对待他人意见的情形,其原因各是怎样的?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目的?(5分)
思维被禁锢;没有胆识,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目的:列举不能正确对待他人意见的行为并分析原因,引出议论话题——应正确对待他人意见;围绕这些行为,为后文展开议论奠定基础,增强了论证的针对性;举出错误的做法,从反面论述,使正面的论述更有力,突出本文论点,使其更鲜明。
16.请为选文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简要分析。(3分)
示例: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置范增等人的建议于不顾,终落得乌江自刎。项羽的失败就在于刚愎自用,自傲自负,或许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自认为“世上豪杰唯我一人”,别人都是草芥。是他的独断专行造成了他的悲剧。
17.作者认为胆识过人者,有四种特质。通读全文,将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每点三个字)(2分)
自信心__包容心__感恩心__创造力
18.联系实际,说说你今后怎样对待“别人的意见”。(针对一个方面谈即可)(3分)
示例: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这是因为别人的意见不免带着他人的经验色彩,也和他人的具体情况相关。比如,某位同学介绍了他学习语文的经验,喜欢大量地浏览以至达到熟读成诵为己所用的程度。那么这一经验能否推广到每个人身上呢?我看未必,比如语文基础很弱的同学就不适用,或许字词句的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更为实用吧。听取别人的意见,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并且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措施,才能使自己进步。
(三)(2015,漳州)(14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地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19.将表格填写完整。(4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花生苗惨遭碾压,一段时间后又缀满小黄花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20.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父亲告诉我们“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或:我们数着花就好像数着花生。)
21.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2分)
(1)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我选(1)示例: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花生损失惨重,从侧面衬托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我选(2)示例:“耷拉”和“擎着”这两个动词用得很有表现力,作者将玉米、棉花叶片的无精打采和花生的精神抖擞进行对比,并赋予玉米、棉花和花生以人的情态特征,生动形象,突出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22.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两点即可,3分)
①父亲教子有方: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落花生》来开导“我”……②父亲勤劳能干:父亲种着“一望无际的花生”“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③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讲起花生就“像讲自己孩子一样骄傲”,“这一种就是几十年”……
23.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句子中得到的启示。(3分)
示例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抵制住游戏机等不良诱惑,安于自己的学业,像文中的花生那样“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默默努力,就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示例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有很多像邓稼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排除外界干扰,守住内心净土,几十年如一日,“本本分分,安安然然”,潜心钻研,为祖国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作文(50分)
24.  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你会发现:心怀真善美,便萦绕满怀馨香。以真诚之心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真诚是旅途的一盏明灯,让迷惘的人们找到前程;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你会发现善良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冬季的心灵温暖如春;以美德之心对待万物,你会发现美德是一种奋进的力量,让青春的生命热血沸腾……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善美就会永驻心田。
请以“发现”为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