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5 06: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勾当(gōu)  庖官(páo)  商酌(zhuó)  精血诚聚(jù)
B.怄气(òu)
逞辩(chěn)
尴尬(gá)
剜口割舌(wān)
C.禀请(bǐng)
绰刀(chāo)
腻烦(lì)
啐在脸上(cuì)
D.谮害(zèn)
腆着(tiǎn)
仄声(zè)
恃才放旷(sh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面面相觑   趋严附势   拭才放旷   前倨后恭
B.桑梓好友
尖嘴猴腮
唯唯连声
忙忙碌碌
C.死心塌地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起承转合
D.对答如流
茶饭无心
狗血喷头
急功近利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在工作中我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
B.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自暴自弃,努力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
C.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
D.这个主犯为了让有些青少年死心塌地地给犯罪集团做事,往往利用毒品控制他们,手段十分卑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2015年8月,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的重要大奖雨果奖,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的一次突破。
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5.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智取生辰纲》——《水浒》——施耐庵——元末明初
B.《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明代
C.《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D.《香菱学诗》——《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点拨】吴敬梓是清代人。
6.根据相关提示默写古诗词。(5分)
(1)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4)(2015,恩施)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颂孙权少年英豪、雄踞东南的词句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7.(2015,镇江)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5分)
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
(1)晁天王此次下山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
原因:晁天王听说曾头市的史文恭和曾家五虎发誓与山寨势不两立,并要捉尽山寨头领,心中大怒。目的:捉拿史文恭及曾家五虎。
(2)文中说“遭这一场”指什么事情?(2分)
晁天王脸中毒箭。
8.(2015,盐城)学校正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8分)
【活动一】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古代经典的一番讲话展开了热议。请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去中国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2分)
新闻链接: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青少年的成长就缺少营养丰富的文化食粮;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就会有所缺失。
【活动二】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请选择其中的两个,猜出谜底。(2分)
 图1,谜底岩;图2,谜底老舍。
图3:势如破竹 图4:新浪
【活动三】精品点评。阅读下面材料,根据画线文字,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么。(2分)
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面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想做一下比较,3号的歌就像老家东北小烧一样,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杏花村汾酒一样,刚入口时挺绵的,但是后劲儿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号就是‘洞庭波涛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示例:在说话或写作中要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使语言富有内涵和美感。
【活动四】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你会怎么说呢?(2分)
示例:李校长,您好!我建议学校开展“传承文化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这对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会有促进作用,您看行吗?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2分)
你可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丰富
[美]爱德华·威尔逊
①一直以来,如何弄清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总量和它们的全部特性,是现代生物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早在250年前,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就将“双名法”(依照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给生物命名的形式,每个物种的名字由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引入生物学,并且确立了鉴定所有生物物种的宏伟目标。
②但实际上,直到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只能弄清庞大生物体系中极少的一部分。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生物物种数量约为190万种,而据估计,所有已知和未知的生物加在一起,其真实的物种数量至少是目前人类所知数量的4倍,甚至更多。
③以真菌为例,目前已知的数量约为10万种,但据科学家估计,目前自然界中存在的真菌总数至少为150万种。目前已被记录过的线虫为2.5万种,而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线虫种类估计约有50万种。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物种,目前已发现的种类约为100万种,但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昆虫种类估计至少有400万种。
④蚂蚁的存在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例子,这种高度社会化的小虫子几乎占据了昆虫总数的1/3,而相较于其他昆虫,科学家对蚂蚁的研究可以算是非常透彻了,目前总共发现了大约1.2万种蚂蚁,但可以肯定的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蚂蚁种类,要比这个数字高出两三倍。在过去一次针对美洲大陆大头蚁的研究中,科学家一共发现了624种大头蚁,其中344种为新种类,而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还有更多的大头蚁新种类将会不断被发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随着生物分类学家不断深入微小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和真菌的世界,我们相信,人类发现的生物种类的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因为一些未知的物种可能由于地理分布上存在季节性和限制性的特点,过去一直未曾被人类发现。
⑥此外,我们还找到一些隐藏得很深的新物种,它们形成了一个遗传分化的群体,结构特征非常相近,以至于生物分类学家用传统分类方法根本无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只有通过对它们的DNA进行检测,才能进行分类。在这些分类范畴内,科学家还找到很多新种类的蚂蚁,它们或生活在悬崖峭壁的缝隙中,或生活在土壤深层,或极其罕见地以群居寄生虫的方式,生活在其他物种的巢穴中……
⑦一些体形较大的生物,尤其是哺乳类、鸟类和开花植物,全部种类貌似都被人类发现了,但我们不要被这种假象所误导。自林奈引入“双名法”之后,关于较大生物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和业余爱好者的关注焦点,相反,他们对那些种类庞杂的较小生物体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度,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⑧对细菌和古生菌的分类研究,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细菌种类约有1万种,但在生活中,我们在1克富含营养的土壤中就能得到5000种细菌,其中大部分是科学界完全不知道的,而1吨土壤中的细菌种类可达上百万种。据科学家对海洋生物做的普查报告预计,微生物占据了海洋生物总量的90%,其中仅细菌就达到了2000万种,如果我们再将病毒也列入统计范畴,那么整个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总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⑨或许有人会问,你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可是有什么意义呢?很显然,深入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的目的,绝不只是统计数量增加那样简单,科学的真正目标与林奈最初所提出的目标完全一致,它们都是为了寻找并统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种类,从而带来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的价值是巨大且无可争议的,就像人类全面认识构成人体的每个器官、组织、微小细胞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样,只有完整地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才能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让它变成一座能为人类贡献新型药物和独特生理过程的宝藏,并通过它来改善环境,加快生物技术进步……
⑩更为重要的是,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帮助我们挽救目前人类生存的实体环境,因为维系前者是保护后者的根本所在,如果我们只是保留了实体环境,而不注重前者,那么最终二者都将被破坏。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2期
9.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发现的物种与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还有很大的差距。
10.用一句话补充出第④段空缺处的内容。(3分)
记录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数量,任重而道远。(或“实现鉴定所有生物物种的宏伟目标,难度很大。”“弄清庞大生物体系,任重道远”等)
11.第⑧段中说,“对细菌和古生菌的分类研究,也面临着相同的窘境”,“窘境”在这里指什么?(3分)
人类对那些种类庞杂的较小生物体缺乏应有的关注度,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12.阅读⑨⑩两段,概括列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有哪些。(3分)
统计数量增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人类贡献新型药物;改善环境,加快生物技术进步;挽救目前人类生存的实体环境。
(二)(14分)
回家
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⑤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就差身上没穿白褂,这时一大步跨上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⑥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⑦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
⑧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⑨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⑩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挂号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选自《目送》,有删改)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三兄弟在清明节带生病的妈妈回家乡。
14.文章第⑦~ 段采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插叙。作者通过写自己陪妈妈在大武山乡下散步的经历,交代了妈妈走路步履细碎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写妈妈想要回家作铺垫。
15.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短语的内涵。(3分)
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
句中的“快速倒带”既用来比喻火车在奔驰,车窗外的景色迅速向后退,又暗指残存在妈妈头脑中的过往记忆。
16.选文第⑨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昏光彩比作油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武山黄昏的优美,与第 段中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反衬出妈妈失去记忆之后的悲伤。
17.文章标题“回家”有哪些含义?(3分)
示例:既指实际意义上的“回家”,即回到自己生活过的老家,又指心灵上的“回家”,即回到过去生活的那段美好时光。
(三)(2015,丹东)(16分)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①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③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④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⑤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选文有改动)
18.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19.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举例论证。举了莫泊桑在福楼拜教育下,专注于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20.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王羲之一生专注于书法,在书法上造诣极深,被后人誉为“书圣”。(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专注于历史研究,完成了“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即可)
21.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举李国修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提示: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做好一件事需要毅力与恒心;做好一件事要有兴趣;做好一件事需要有一颗淡泊之心;做好一件事需要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提出感受,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示例一: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集中注意力专心做那件事。例如:我学了五年围棋,但棋艺一直不理想,原因就是我同时又参加了书法、乒乓球特长班,分散了注意力。__示例二:要想把一件事做好,没有兴趣是不行的。例如:我学了六年钢琴,结果六级也没过,因为学钢琴是妈妈的主意,我毫无兴趣,上课时根本不用心。
三、作文(50分)
23.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