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恸哭/彤云 崎岖/绮丽 遵照/酒樽
B.栖身/起讫 醍醐/堤坝 蒙骗/蒙昧
C.通牒/喋血 遒劲/干劲 叨扰/唠叨
D.谙练/按语 谩骂/隐瞒 纤尘/光纤
解析A项,tòng/tóng,qí/qǐ,zūn/zūn;B项,qī/qì,tí/dī,mēng/méng;C项,dié/dié,jìng/jìn,tāo/dao;D项,ān/àn,màn/mán,xiān/xiān。
答案B
2.(2017·全国卷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承蒙”属于客套话,受到,不能用于说话人自己;B项,“高足”属于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此处应为“学生”;D项,“恭候”,恭敬地等候,不能用于对方。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措施。
B.在高考制度的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影响作用并有效利用这一作用来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C.有谁会想到,这位托福考了630分的张立勇,竟是一位只念过初中,从15岁起就到清华大学食堂当农民工出身,而完全靠自学成功的人呢
D.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栋梁之材。
解析A项,“解除”与“措施”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出身”二字;D项,成分残缺,应在“栋梁之材”后面加上“的目的”。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庐山的云瞬息万变。时而团团如轮,时而飘飘如丝;时而绵绵如雪,时而漫漫如絮,千姿百态,妙不可言。
B.王昭君究竟埋葬在哪里 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昭君墓
C.NBA新赛季将会对一直以来争议较大的“走步”规则做出调整——即NBA球员在行进停止、传球或投篮之前允许持球走两步。
D.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是对“坦然”做了最好的诠释吗
解析A项,将分号改为逗号,将“千姿百态”前的逗号改为冒号。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项,破折号与“即”重复。
答案D
5.导学号5976001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能够概括出来吗 描述一个时代的来龙去脉,这是史学的功夫, 。或许,只有用文学的观察方法,才能深入时代的精神深处,获取时代的灵魂瑰宝。
A.文学的企图就是抽象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
B.史学家擅长用考据和发掘的方法去把握一个时代的脉搏
C.但抽象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怎么说也是文学的企图
D.哲学则形而上地居于云端,用冷静的眼光俯瞰整个时代
解析从内容上说它承接开头的中心话题,又启出下文关于文学表述的内容,从形式上来说它与上一句的“史学”句式对照合理。
答案C
能力提升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盟军接受日本投降 麦克阿瑟任驻日盟军总司令
美联社1945年8月14日电 日本投降了!
杜鲁门总统今晚7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造成历史上空前巨大破坏的战争随之结束。盟国陆、海军已停止攻势。
总统说,日本是遵照7月26日三强致日本的最后通牒所规定的条款无条件投降的。这项最后通牒,是三强柏林会议期间发出的。
八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一种威力最大的炸弹——的轰炸,两天以前,俄国宣布对日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被迫于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后通牒中包括的全部条款,但要求继续保留天皇制。
次日,美、英、苏、中四国对此作出答复,声称如天皇接受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则可继续在位。
杜鲁门总统今天还宣布,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已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的盟军武装部队总司令。
杜鲁门总统说:“现在正在作出安排,以便尽早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式签字仪式。”
他说,英国、俄国和中华民国也将派出高级将领,代表各自的国家在受降书上签字。
日本签字投降
霍默·比加特
【本报9月2日电 (发电地点:东京湾 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今天上午9时05分,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日本终于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赌注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其世界强国的地位。
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呢台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着投降文件,等着他签字。如果人们不是对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记忆犹新的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
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签字的时候,这手杖倒在甲板上。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致辞后,做了一个手势要重光葵签字。他们俩人没有说一句话。
麦克阿瑟代表对日作战的国家签字受降,乔那森·温赖特中将和珀西瓦尔中将在他两旁肃立。温赖特中将在科雷吉多尔岛失守后被俘,长时期的战俘生活,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珀西瓦尔中将在大战中另一个不幸的日子里放弃了新加坡,向日军投降。
两位中将在场,使人们不由得想起,1942年上半年,我国处于几乎无可挽回的失败的边缘。
日本代表团由11人组成,他们衣着整洁,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早礼服大衣和带条纹的裤子,头戴丝质高帽,双手戴着黄色手套。在“密苏里”号军舰上,参加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日本人打招呼,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为要告诉他在哪里放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的文件。
当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顶端,登上“密苏里”号甲板时,脱掉了他的高帽子。
6.《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请结合原文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稿件的导语即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日本投降了!”这是人们很久就期待的,现在实现了,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第二段说明消息的来源,表明此消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并说明战局已发生根本的变化。第三段是对第二段的补充,说明日本是遵照什么条款投降的,间接说明了报道的合法性。第四段和第五段,具体说明日本是怎样战败投降的,并说明日本提出的条件及盟国的答复。这五段把日本投降的主要新闻事实都写了,扩大了稿件的信息含量,增加了稿件的说服力。最后三段则写了与日本投降有关的两件事——对麦克阿瑟的任命和举行签字仪式问题。全篇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7.《日本签字投降》用精彩的细节使本来单调、乏味、僵板、简单的签字过程盎然鲜活起来,请结合具体描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很多,比如重光葵的登场,作者写他“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手杖倒在甲板上”,似乎有一双眼睛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给我们很强的现场感。此外,麦克阿瑟的手势,日本代表的服饰和表情,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8.《日本签字投降》与《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简明扼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权威性、确凿性。《日本签字投降》则有细致的描写,非常生动、自然地将厚重的历史感揉进逼真的现场感之中,使本来单调、乏味、僵板、简单的签字过程盎然鲜活起来。其次,作者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能将观察到的精彩细节再现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满足人们“了解”的需求,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9.《日本签字投降》很好地遵循了新闻报道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没有一处直接发表评论。有人认为,文章没有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参考答案不同意。本文对签字双方代表的描写,就含有鲜明的情感态度。如写日方,重光葵的“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日方代表的“衣着整洁”“表情悲哀”无不表现出日本人的狼狈。盟军一方,麦克阿瑟挥手示意重光葵签字,“参加整个仪式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同日本人打招呼”“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为要告诉他在哪里放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的文件”,都表现出对日本人的蔑视。作者的观点巧妙地寓于事实之中,明确地表现出对“战争贩子”毫不同情的态度,字里行间时时充满辛辣的讽刺意味。
导学号59760014(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非常感人
法新社 1976年9月18日(记者:比昂尼克) 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是庄严的、朴素的、非常感人的。
当北京站的大钟敲响三点的时候,我是在火车站广场上同成千上万中国群众在一起的唯一的外国人。
人群默哀了三分钟,他们把行李放在地上,双手下垂,两眼注视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像已经围上了黑黄两色的桑纱。
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
钟敲到第三下的时候,火车头上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沉寂。
就在这同时,车站广场周围的扩音器里传来了中国哀乐的悲伤的旋律。
所有在场的人一下子低下了头。人人眼睛都朝地上看。他们中间有背着婴儿的农村妇女,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穿着老式黑衣服的农民,臂上戴着黑纱和白菊花、胸口上别着毛主席像章的青年,还有孩子们。
我周围的人都哭了起来,没有任何过分的动作和哀号,保持了完全的尊严。
这是感情极其强烈的时刻,我再也不觉得我是外人了。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待火车上和工厂里的汽笛停下来以后,许多人还低着头。
有人擦干了眼泪,其他人若有所失地仰望着他们的“伟大导师”的遗像。
啊,毛主席真的逝世了。
(选自黎信、曹文秀选编《西方新闻作品选读》,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版)
10.中国人对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作者是如何表现毛泽东逝世在中国人心中引起的悲痛的
参考答案作者选择了北京火车站这个人群密集的地方为观察点,细致地描写了中国人向毛泽东告别的全过程。首先是人群默哀时的情景,“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接着,当哀乐悲伤的旋律传来时,人们是“一下子低下了头”,各种身份的人“眼睛都朝地上看”。最后,悲伤的感情终于释放了出来,甚至于记者本人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样,现场的悲伤气氛就被真实地传达出来,自然、流畅而又感人。
11.作者在文中写道“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一方面,这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中国人民对毛主席逝世的悲痛之情深深打动了作者,让他也成了这千千万万哀悼者中的一员;另一方面,用作者悲伤得不可自抑有力地烘托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
12.请简要说明这篇新闻特稿的特色。
参考答案这篇新闻特稿典型地体现出外国新闻特稿写作的特点,即凝练、集中、现场感强。在这则新闻报道中,记者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限度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真实、感人的画面。
二、语言运用
13.导学号597600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 ① 。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 ② ,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业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好, ③ ,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参考答案①但对于过度教育的危害却认识不清 ②高学历者因供过于求而低就业 ③接受合适的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意思对即可)
14.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参考答案(1)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
(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②构图简洁,图片与文字搭配巧妙,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它们的未来将通向何方
15.下面一则便条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
听闻敝校第七届艺体节将于近日举行,收到你们的邀请,我倍感荣幸。虽令堂生病,尚需我在床前照顾,但我届时一定会鼎力配合,惠顾表演,为艺体节的举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参考答案(1)将“敝校”改为“贵校”;(2)将“令堂”改为“家母”;(3)将“鼎力”改为“全力”;(4)将“惠顾”改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