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5 14:1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素(shù)
短小精悍(hàn)
拘泥(nì)
脍炙人口(kuài)
B.脂粉(zhī)
泾渭分明(jīnɡ)
戏谑(xuè)
骂骂咧咧(liē)
C.粘贴(nián)
东渐于海(jiān)
山冈(ɡānɡ)
卷帙浩繁(zhì)
D.频道(pínɡ)
伉俪情深(kànɡ)
老妪(yù)
转瞬即逝(shùn)
解析A项,要素(sù);C项,粘贴(zhān);D项,频道(pín)。
答案B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消毁 流水帐 气度非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B.弊端 乌蓬船 大气晚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编缉 急就章 世界弛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赝品 焖鱼翅 摧枯拉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A项,消—销,帐—账;B项,蓬—篷,气—器;C项,缉—辑,弛—驰。
答案D
3.导学号5976000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八股文并非一无是处,明清科举的状元试卷中就不乏灵活运用经典、闪现真知灼见的佳篇名作,胶柱鼓瑟的迂腐之作实际上寥寥可数。
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③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近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苦心孤诣。
④河南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相,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惟妙惟肖。
⑤金庸就是倚马可待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⑥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无可非议。
A.①⑤⑥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③④⑥
解析①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②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用“各执一词”最合适。③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④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与语境不符。⑤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⑥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我市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后一分句前补出主语“归纳中心思想”。B项,成分赘余,“堪称”即“可以称作”,与“可说”重复,应删去其中的一个。C项,成分赘余,“踊跃”包含“积极”的意思,应将“积极踊跃”改为“踊跃参加”;不合逻辑,“须眉”是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中包括男女两性职工,“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不合逻辑,可改为“老年职工更是精神焕发”。
答案D
5.(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A项,“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称呼,使用正确。B项,“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表示自己谦虚,称自己水平不高,并非“道歉”的话。“出错道歉”只能说“抱歉”“对不起”之类的话。C项,“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D项,“内人”,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此处应为“夫人”。
答案A
能力提升
一、阅读理解
导学号5976000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新闻是事实吗
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西方新闻界把客观、公正当作他们的旗帜。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国的新闻界逐渐将“真实性”作为报道的第一准则。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与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它是新闻的基本前提。但真实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倾向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客观记录,它是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的某种一致性。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件的主观反映的产品,经过了他们的主观选择和加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们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习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别、不同媒体报道出来的同一件事,也会有差别。
那么,事实在经过选择和加工后报道出来,与事实本身有什么不同呢
可能会出现“合理的想象”
二战结束后,苏联著名战地记者波列伏依到莫斯科一家工厂采写了战后第一篇以工人为报道对象的人物通讯。报道中有这样的细节:
他早早地起来了,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刮了刮脸,仔仔细细地梳了梳头发。
老工人在见到报道后很生气,跑到报社对着记者摘下帽子:原来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他在接受采访时是戴着帽子的,是记者在事后以想象代替了事实。
长期以来,我们的报道不乏丰富的文学想象。抗美援朝时期,国内曾为此有过激烈争论,争论的起源是新华社的著名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这篇通讯采用了文学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生动地描写了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时的内心活动: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的……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
显然,通讯采写时,黄继光已经牺牲,记者根本无从知道英雄当时想到了什么,文中的描写出自记者的想象。经过论争,新闻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合理的想象并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
其实,追求真实不只是新闻报道的要求,在其他的叙事性文体的写作中,坚持用事实说话,也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不能让贫乏的想象窒息了丰富的生活。美国小学生学写作,通常都会注意调查和采访。比如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要求一周后交稿,学生回家不会立刻动笔,而是先忙着去做各种相关的采访:采访奶奶、采访妈妈、采访邻居、采访爸爸的同事等等,在这些采访的基础上,才进行写作。这样,孩子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不仅对平日里看似熟悉的父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可能出现不同解读
这里有一则美联社的电讯:
【美联社纽约10月14日电】就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白宫副新闻秘书斯比克斯13日承认,这位33岁的芭蕾舞演员自从被乔弗雷芭蕾舞团解雇后,近几周中领过两三次失业救济金。
这个芭蕾舞团已解散一个月。小里根和妻子多丽亚住在曼哈顿的格林尼治村。
斯比克斯解释了总统的儿子为什么拒绝他父亲提出的在他失业期间给予帮助的表示。他说:“里根夫妇表示愿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尊重他们要独立生活的权利。”
小里根加入了约1
130万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的队伍。这个国家的失业率上周达到10.1%,这是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数字。
我国的报纸在刊载这条新闻时,编辑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从标题中可见一斑:
(1)引题:美失业率创大萧条年代以来最高纪录
主题:里根的儿子也领取失业救济金
(2)引题:经济复兴计划取得进展纯属欺人之谈
美国失业人数达一千多万
主题:里根总统儿子挤进失业者队伍
(3)引题:拒绝父母帮助
主题:里根的儿子等候领取失业救济金
6.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中描写黄继光内心活动的一段文字,你认为有没有不妥之处 请作分析。
参考答案本段文字有大量的主观臆断和“高大全”意识存在:“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的”;“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些心理描写不符合惨烈战斗时的人物心理,是凭想当然虚构出来的。
7.对于美联社的电讯,我国的报纸在刊载这条新闻时,标题不尽相同,试阐述你对这三个不同标题的解读。
参考答案第一个标题:意在阐述美国的失业率高,就连总统的儿子也不例外。这个标题体现了新闻价值的“显著性”。第二个标题:意在驳斥美国的经济复兴的论调,总统的儿子沦落为失业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标题体现了新闻价值的“接近性”。第三个标题:意在阐述美国救助政策的特异:依靠国家,不依靠父母。这个标题体现了新闻价值的“异常性”。
8.结合文段,说说你对“新闻的真实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1)新闻的真实,是指新闻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2)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的某种一致性。(3)新闻可能会出现“合理的想象”和“不同的解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4题。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 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 受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 来源可靠吗 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 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 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 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 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9.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         的状况。
参考答案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10.第④段从  和  两方面对新闻受众缺乏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进行了阐述。
参考答案原因 表现
11.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
②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
③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
④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
⑤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做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A.⑤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⑤③
C.②①③⑤④
D.⑤②③①④
解析完成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先找准紧接上下文的句子;上文指出“把常识当成真相”的误区,接着,用⑤句指出常识的作用,②是对其作用的补充说明;再接着分析③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识是会受到限制的,所以,推上神坛是错误的(因果关系);④句中有“因此”二字,往往是结论。这种题还可用排除法,在明确了第一句是⑤的前提下,排除B、C两项,再对A、D两项进行比较选择。
答案D
12.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够优化新闻的信息环境。
B.能够批判性地解读信息是受众重要的新闻素养。
C.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
D.受众新闻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当今新闻业的发展。
解析C项所述内容原文没有出现,是无中生有。
答案C
13.联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14.根据第③段提供的解读新闻的方法,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报道。
本报讯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本报也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见本报),色彩自然,画面清晰,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参考答案本则新闻较为真实,(1)有新闻来源:多家媒体报道;(2)有时间、地点: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3)事件表述准确,如,从出现到消失的持续时间等,用语精准,如“不明飞行物”;(4)有图片证实,图片来源有依据;(5)报道意图明确,“为研究提供素材”。
二、语言运用
15.请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坚持;            ,                ;             ,                 。
参考答案大地能载万物 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博爱 青松不惧风雪 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刚强
16.导学号59760002阅读下面文字,用5个四字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客车车票团体订票的具体操作流程。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确保了安排计划时公平、公正和客观,最后交由订票服务窗口根据统一安排好的计划组织出票。
答案示例输入计划→逐一审核(审核计划)→屏蔽资料→安排计划→组织出票
17.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①必须原创;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
答案示例(1)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2)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
钱钟书的幽默
钱钟书善于笑嘻嘻拆解一般人司空见惯的现象,要么问个为什么,要么一本正经地给出一番逗人发噱(xué,笑)的理由。据说,有位丑女子“独宿憎夜,嫫母(嫫mó母,传说中的丑妇)畏昼”,他反问:人怎能既怕白天又怕黑夜呢 难道宇宙间还有非昼非夜的时段吗 魏文帝不爱吃后来馋煞杨贵妃的荔枝,钱钟书猜测说,那是因为“无红尘一骑之飞递,所啖(dàn,吃)者早已一日变香二日变色三日变味”。尤妙者,他还指出曹植七步成诗其实是不幸中之大幸,幸在未被限定句数,所以做六句交卷没事,倘若规定七步之内非做上十六句不可,十个曹植的脑袋也不够砍了。有趣归有趣,细想想,倒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