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2.会读、写小数。3.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2.会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1.师: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2.学生回忆并在全班交流。3.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学生回忆小数的意义,并在全班交流。
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师用卡片出示例30.7
0.19
3.08
103.5032.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3.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
1.学生看卡片自由读。2.议一议: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3.归纳并小结:(1)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2)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巩固新知
1.同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2.师抽读。3.练习十三第1题,生看图分组接龙游戏。第2题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4.指导练习。(1)第5题。
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被分的是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填的道理。(2)第10题。写出生活中用小数表示数量的几个小数。
1.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2.先独立完成联系十三第1、2题,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3.讨论第5题,再填空。得出比0.1小的小数计数单位有0.01、0.001等。4.写出生活中用小数表示数量的几个小数。
独立作业拓展提高
思考题:第11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4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检测:
1.什么是小数?
(
)
2.怎样读小数?
(
)
二、完成教材第(72-74页)练习十四指导:
1.(72页)第一题:读出下面横线上的小数。
6.722km
读作:
(
)
8844.43m
读作:
(
)
2.(72页)第二题:读出下面各小数。
535.08
3355.015
4861.11
(
)
4919.9
4947.07
4857.04
(
)
3.(73页)第三题:写出下面横线上的小数。
(1)世界上最短的地铁只有零点六千米。(
)
(2)西藏布达拉宫宫殿高一百一十七点一九米。(
)
(3)大同九龙壁长四十五点五米,宽一点零二米,高八米。
(
)(
)(
)
4.(73-74页)第四、五、六、七、八、十题填在书上。
5.(74页)第九题:说出37.139中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
)(
)(
)(
)(
)
6.(74页)第十一题:调查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是用小数表示的,写出几个来。
(
)
(
)
(
)
7.(74页)第十二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
1
)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有____________
(
2
)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有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判断题:(
正确画“√”错“×”
)
(
1
)小数都比1小。
(
)
(
2
)0.37里面有37个0.01
。
(
)
(
3
)7.03读作七点三。
(
)
(
4
)0.5里面有50个0.01。
(
)
(
5
)就是0.043。
(
)
(
6)8mm=
(
)
(
7)10个0.01等于1个0001
。
(
)
(
8)把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
(
9
)2.3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后是23。
(
)
(
10)位数多的小数比位数少的小数大.
(
)
(
11)6.01和6.02中间还有无数个小数
(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一、(出示例3图)仔细观察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你了解“电信塔”和“电力塔”吗?
谁来介绍?
仔细观察,
交流信息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学习计算方法1.观察:电信塔高呢?还是电力塔高?2.电信塔顶与电力塔顶相差多少M
?
先独立列式解决,再在各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3.全班汇报。4.你是怎样计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5.小结: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一样,减法的性质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1.说说自己的想法。2.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3.汇报18.5+26.5-25.3526.5-(25.35-18.5)4.讨论计算方法
课堂活动
教材的课堂活动
1.独立完成
解决问题
练习二十一第8题。(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练习二十一第9题练习二十一第10题练习二十一第11题5、拓展练习
思考题。要求地毯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谁是地毯的长?怎样找到地毯的长?
2.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解答。3.理解图意,列式解答4.读懂信息,列式解决5.看懂统计表,独立填表6.读题理解题意小组讨论怎样求地毯的面积列式解答
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6、7题
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活中的小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2.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3.能按要求正确互化整数与小数。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指名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可能有的同学说的是1m37㎝,有的说
1.37m,还有的说137㎝。那么怎样把1m37㎝和137㎝都化成用m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互化
探索新知归纳方法
1.这3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相互换算吗?2.分小组讨论探索这3个数换算的方法。3.指名在全班交流。师强调在换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进率;二是扩大或缩小100倍。并板书:
100㎝与37㎝缩小100倍
137㎝
=
1.37m
=
1m37㎝
扩大100倍
1m与0.37m4.生自学例2。
先独立完成,再抽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在互化时应注意什么?
1.生在小组里探讨互化方法。并在全班交流。2.小结互化方法。应注意什么。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2、3题。第1题,怎样使天平保持平衡。第题,指名说说判断方法。2.练习十七第1、2、3题。
生独立完成这3道题。
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3.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我们学了4年的数学,你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生回忆说说整数大小比较方法。
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2.你想比较哪两个小数的大小?举出例子。3.小组讨论: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4.独立完成例3三道题。小结比较方法。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小数比较方法。6.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3.7○2.853
0.809○0.89
3.2○3.200
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
1.小组讨论比较大小。2.指名说说是怎样比较大小的。3.小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4.试一试。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巩固应用
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1.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2.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m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1.进一步强化比较大小的方法。2.比较商品单价。3.按成绩排列成绩。
拓展提高
1.在○里填>,<或=(练习十四第10题)
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说明理由。2.思考题。
用1、2、3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1.生讨论思考第10题,怎样才能进行比较,得出通常把分数变成小数来比较。2.先独立完成思考题,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小数的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33~136页,整理全册书的学习内容及练习二十八相应的问题。
教学要求
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熟练的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本期的数学学习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书的学习内容
1?回忆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本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忆本期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大家的补充,已经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说得比较全面了。
可是,怎样才能使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本学期的知识点呢?有什么好办法呢?(整理)教师:对!我们可以对这学期的知识进行整理。想想我们学过哪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将这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简洁、清晰、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各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结合交流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整理结果呈现在大屏幕上)
3?归纳概括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呈现了这么多种整理方法和结果,你更喜欢哪种呢?同学们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都清晰地反映了我们这学期的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好的。接下来,我们先来复习“小数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小数的认识
1?复习小数的读、写法
(1)出示第134页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读出这些小数。
(学生齐读)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读这些小数的呢?(总结读法)
教师:我们不光要会读小数,还要会写小数。
请写出:二十点七、零点三四、五点零六七。
(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人板演,集体订正)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写小数的呢?(总结小数的读法)
(2)复习小数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会读、写小数,可你知道什么是小数吗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
教师:你能说出0.703表示的意义吗?
先在组内说,再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3)复习小数的数位顺序、比较大小。
(结合第134页第1题)
教师:同学们对小数的意义掌握的不错,想想这些小数是由哪几部分构成?整数部分有哪些数位?与它们相应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小数部分呢?(电脑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多少?(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十分之一”之间的进率呢?(10)
教师:你能以任意一个数为例,说出它各个数位的名称和计数单位吗?
同桌互相练习,再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教师:请看这些小数都是0,7,3三个数字组成,它们的大小如何呢?请从中任选两个数进行比较,写出结果。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抽人板演。
集体订正时,请板演的同学说出比较方法,学生评议。
教师:你们是这样的吗?还有什么不同的没有?(4)复习小数的性质。
教师:在这些小数中,有的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不变,你能把它找出来吗?0.7037
0.3030
7.37
3.30
学生独立思考后齐答。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出示:
0.703,0.73。
教师:这两个数相等吗?为什么?强调:小数的性质是去掉的小数末尾的0,不是小数点后面的0。
2?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果我们移动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小数的大小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请试着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向左(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下面我们要运用这一个规律来完成第134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学生开火车报答案并说出想的过程,其余学生判断。
教师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评讲。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第134页第3题。
理解题意,这道题叫我们做什么?(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订正,及时反馈,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教师:9.9635保留一位小数是10.0,你是怎样想的?你们是怎样求这些小数的近似数的,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不需要留很多的小数位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
4?复习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补充:
名数的改写。
出示题目:3.2吨=()千克
2
m
5
cm=()m
3吨50千克=()吨
3.5吨=()吨()千克
请人板演,其余人做在本子上。
集体订正,说出改写过程,总结名数的改写方法。
(课件出示)名数的改写方法: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复名数改写成小数,高级单位的数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小数改写成复名数,小数的整数部分是高一级单位的数,再把小数部分改写成低一级单位的数。
练习二十八的第4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换算情况,加强个别辅导。
反馈,有针对性的点评,查漏补缺。
结合题目复习数的改写:860700=()万,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把它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该怎么办呢?
比较:数的改写与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什么区别?
四、熟练运用,巩固加深
练习二十八的第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教师:在这节课中,我们对本册书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且重点整理和复习了小数的认识,谁能谈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具准备
“运动会”情境图,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知
猜一猜老师的身高。老师的身高可不可以用整数表示?量一量,黑板的长、宽,课桌的高。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米数?回忆、练习。1角=(
)/10元=(
)元5角=(
)/10元=(
)元1dm=(
)/10m=(
)m3
dm=(
)/10m=(
)m在三年级我们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学生猜一猜,量一量,想一想这些数是不是都是整数?回忆、练习,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自由提出关于小数,还想知道些什么?
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填一填,说一说。(出示例1左图)①此图用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②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
)份。0.7里面有(
)个0.1。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同理涂一涂(后面两幅图)①第1个涂一个小格,第2个涂45个小格。再用分数、小数来表示。②讨论并归纳: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2.教学例2(认识三位小数)(1)看一看,填一填。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出示图)生填分数和小数表示。②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P66例2图)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2)说一说0.025、0.107表示什么以及它的组成。(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用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3.讨论归纳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生看图(例1左图),填出分数和小数,再交流,并得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学生涂例1后面两幅图,填出分数和小数,并讨论归纳百分之
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
示几分之几?3.学生认识三位小数。(1)看一看,填一填。(例2图)(2)想一想,说一说这几个小数表示什么?是由几个0.001组成?(3)归纳:表示千分之几用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4.讨论并归纳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课堂活动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难?
小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90页)练习十八中的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完成(86—87页)练习十八1—9题。
1.(89页)第1、2、3题:填空
(1)
0.83m
=(
)cm
0.53
吨=(
)千克
1.05km=(
)m
8.03km
=(
)m
3.25km=(
)m
0.75kg=(
)g
(2)10元7角=(
)元
2元8分=(
)元
3元7分=(
)元
7.3元=(
)元(
)角
5.09元=(
)元(
)分
6.8元=(
)元(
)分
6.95元=(
)元(
)分
(3)75cm=(
)m
1250m=(
)km
4m17cm
=(
)m
4kg70g=(
)kg
10m70cm=(
)m
10
吨
28kg=(
)吨
(4)在○里填上>、<、或=。
1.63m○164cm
824g○0.824kg
0.94m○102cm
1960m○1.96km
520cm○5.3m
1700kg○1.7吨
7.03吨○703kg
10.5kg○1050g
0.39kg○390g
1.5m○1m47cm
1100m○1.1km
1080g○1.1kg
3.6m○3m49cm
580kg○0.49
吨
700m○0.7km
2.(90页)第5、6、7、8、9题:解决问题
三、课堂检测: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题里的数据。
(1)一艘轮船重75800千克。(用吨作单位)(
)
(2)一只老虎身长2.4米。(
用厘米作单位)(
)
(3)珠穆朗玛峰高度约为8.808千米。(用米作单位)
(
)
(4)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最大速度约每秒运行8100米,(用千米作单位)(
)
最小的速度约每秒运行6300米。(用千米作单位)(
)
2.解决问题。
(1)乐山大佛的手指长8.3m,口横长为3.3m,各合多少厘米?
(2)我国最长的古城墙――明代南京城墙长达336500m,合多少千米?
(3)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杀菌素可以静化空气。1㎡的松柏林每天能分泌杀菌素5.4g,1000㎡的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4)明峰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85m
、宽58m
的长放形。如果把长方形的长、宽都缩小1000倍画在纸上,图纸上长方形的长、宽各应画多少米?
(5)一种棉纱1
匹可织布7.2
,这种棉纱1
匹可织布多少厘米?
四、拓展延伸: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0.□8m
>
23cm
1□70g>1.38kg
3.06吨<3□60kg
7.45㎡<7□
5d㎡
2.56k㎡<2□6h㎡
□d㎡>520c㎡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112页例4以及113页
课堂活动
113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
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24.52+21.6
10+12.71
13.68+24.4
26.5-25.35
25.35-18.5
31-4.72
二、课堂探究:
1.教学112页例4:
(出示情景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理解题意:
王伯伯和他的儿子来到了种子展销现场。他们在现场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观察,交流信息,合作交流
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买种子一共花了多少钱
5.5+2.76+14.5
(4)这个算式怎样计算?
全班汇报。
5.5+2.76+14.5
5.5+2.76+14.5
=
=
=
=
=
(5)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a+b=b+a
(a+b)+c=a+(b+c)
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说说小数连加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
四、课堂检测:
1.教材(112页)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二十四第1题独立完成
五、拓展延伸:
夺红旗
用简便方法计算
3.68+0.6+0.4
33.8+6.2+12.4
43.5+12.72+6.5+2.28
53.6+14.7+5.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回答:
0.4米=(
)分米
0.06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0.6米=(
)厘米=(
)毫米
2.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
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教师:小数点告诉我们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教学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板书:0.004米)
教师提问: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多少米?(板书0.04米)
同桌讨论:把0.004米的小数点转化为0.04米,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让学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
(教师板书: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
教师提问: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得到什么样的小数?
教师让学生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为毫米为单位的数。
(板书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组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使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1000倍。
(2)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这四个式子,并把二、三、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3)完善结论。
教师提问:在例题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概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4)练习。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
372
37.2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l)教师提问:例1中的四个式子,如果从下往上看,4米变化为0.4米,0.04米,0.004米,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原来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3)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4)做一做。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
0.506
50.6
0.0506
4.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填书。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填书。
三、巩固发展.
1.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70.250.006
0.5062.4
2.下面的数,如果小数点都有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6.8
5.41
7.295
128.6
3.填空题。
(1)6.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是60.3,扩大(
)倍。
(2)8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缩小(
)倍。
(3)去掉1.04的小数点,原来的数就(
)(
)倍。
(4)将128.6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右下角,原来的数就(
)(
)。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五、布置作业.
把3.54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354
35.40.03543540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例1
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例3
把43.7缩小10、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
“小数产生”的过程。
(2)例1。
①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②分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③在上面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单位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
由三个具体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通过表的形式很直观地把小数的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分别对应起来,同时也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完成数位顺序表。
(2)例2,教学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读法,即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这种方法简便易学,且便于写出小数。另一种读法是按分数意义读,这与十进分数一致,有利于理解小数的意义。考虑到目前学生的分数知识较少,教材中只教学小数的直接读法。
注意强调:①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
②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这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79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比较一个或几个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认识,会化简小数或按要求改写指定位数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自测:
1.小数的性质:(
)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
)
二、指导处理(77—79页)练习十五1—10题。
1.(77页)第1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2.(78页)第2题:不改变下面各数的大小,把可以去掉的“0”划去
。
9.03
1020
0.800
37.00
0.008
420
3.(78页)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要变?
18
1。8
1.80
120
123.4
10.01
4.(78页)第4题:不改变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2
=
7.2=
4.3060
=
1.2
=
3
=
1.00900
=
5.(78页)第5题,第6题,第7题填在书上。
6.(79页)第8题:领奖台。(
把获奖人名写在领奖相应位置
)
姓名
跳高
60m跑
林山
0.95m
9.8秒
王海
0.92m
10.1秒。
李云
1.00m
10.4秒
①
①
②
③
②
③
跳高领奖台
60m跑领奖台
7.(79页)第9题,第10题,填在书上。
三、课堂检测:
1.写出三个相等的小数,说说它们相等的理由。
(
)=(
)=(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简下面的小数。
0.800
=
0.0900=
28.00
=
10.870=
20.01=
80.050=
四、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明和小东身高、体重与视力情况记录。
身高(米)
体重(千克)
视力(左)
视力(
右)
小明
1.58
36.875
5.2
5.0
小东
1.57
37.138
5.2
5.2
回答:(1)小明和小东谁高些?
(2)从表中你还可以知道什么?
2.(79页)思考题: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2.学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再求近似数。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迁移类比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2005年底我国进行了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全国人口为1306280000人。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是13.0628亿人,通常说成13亿人,13亿就是一个近似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通常用“(
)”的方法。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84页)例1、
例1:鲸重100.9465顿,这头鲸大约重多少吨?
100.9465吨≈
100.95吨(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位小数,小数点右边第三位上是(
),就在第二位上加()。
100.9465吨≈
100.9吨(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位小数,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是4……
100.9465吨≈
100吨(保留整数)
保留整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是0……
(二)教学(84页)议一议: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三)教学(84页)例2、
例2:1.396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1.396≈(
)(保留两位小数)
1.396≈(
)(保留一位小数)
(四)教学(84页)议一议:
1.40与1.4这两个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
(五)教学(85页)例3:
(1)2006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长已达45300km,把它改写成用“万km”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45300km=(
)万km≈(
)万km
(2)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84022000吨,把它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4842022000=(
)亿吨≈(
)亿吨
(六)课堂小结:
三、课堂检测:
1.85页试一试
2.85页课堂活动1题
四、拓展延伸:
1.说说,填填。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通常用(
)法。
(2)要求保留整数,要把小数点右边第(
)位数四舍五入。
(3)要求保留一位数,要把小数点右边第(
)位数四舍五入。
(4)要求保留三数,要把小数点右边第(
)位数四舍五入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5页例3,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七第1,4,5,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知道数的改写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能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后再求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2?进一步体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690000=()万
68000000=()万
120000000000=()亿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数的改写方法。
2?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两位小数:2.73842
0.37482
保留整数:409.9123
7.499
3?把下面各式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4.74÷100
6.26÷107
0.75÷10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进行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教师: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师:从小男孩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我知道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长已有45300
km。
教师:小女孩要求我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要求我们把这个数改写成“万km”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教师:分几次完成 学生:两次。
先进行数的改写,再求这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怎样进行数的改写。
同学们会把15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吧?(学生:会)
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150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先要找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0去掉,同时添上“万”字。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50000=15万。
教师:想想把453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和刚才的改写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指导学生说出相同的都是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不同的是把453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万位后面不全是0。
教师:怎样处理这个情况呢?我们可以这样想,把一个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多少倍呢?学生:缩小10000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小数点的移动,就应该把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位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一个数缩小10000倍,就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教师:你能找到45300的小数点在哪儿吗?学生:在个位的后面。
教师:把45300缩小10000倍后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45300÷10000=4.53。
教师:我们在这个小数后面添上“万”就行了,所以45300=4.53万。
这和150000=15万的改写相比,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地方都要把这个数缩小10000倍,再写上“万”字;不同的是150000缩小10000倍后是整数,而45300缩小10000倍后是小数。
教师: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原来学习的改写方法说一说45300怎样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吗?
引导学生说出在改写时,只要找到万位,然后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添上“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5300
km=4.53万km。
教师:你能把这个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吗?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能。
保留一位小数,看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因为第二位上的数是3,3<5,所以去掉百分位的3时不要在十分位上加1,4.53万保留一位小数是4.5万。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45300
km=4.53万km≈4.5万km。
教师:能解释为什么这里前面要用等号,后面要用约等号吗?
引导学生说出改写的数是一个准确数,它和没有改写前的那个数完全相等,所以用等号;而保留一位小数是取这个数的近似数,所以要用约等号。
教师:看来数的改写与找一个数的近似数不但目的、方法不一样,而且表示的方式也不相同。
同学们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像这样先进行数的改写再找这个数的近似数,同学们会做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来解决,然后再把你解决的过程和解决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多媒体课件展示:
(1)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84022000吨,把它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整数。
(2)目前,长江流域每年入海沙量为468000000吨,改写成“亿吨”作单位的数是()吨,再保留一位小数是()吨。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每个小题各抽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答的过程。
教师:看着这些数据,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知道每年长江入海沙量很大,要及时进行环境治理等。
教师:你觉得用较大的单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有什么优越性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较大的单位、并且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数更容易记住。
3?教学课堂活动
第3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我想你猜”的游戏。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我知道两个小朋友在玩猜数的游戏,要猜一个近似数是3.5的两位小数。
教师:你知道近似数是3.5的两位小数是哪个范围的数吗?
指导学生说出是3.45到3.54这个范围的数,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是在这个范围内猜测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然后在猜测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范围,最后猜到这个数。
这样猜测你会吗?学生:会。
教师:同桌的两个同学做一做这个游戏。
学生做游戏后,要求学生说一说通过游戏你知道什么?
三、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85页试一试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主要的收获。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4,5题,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完成第6题和思考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从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交流信息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学习计算方法1.怎样才能知道应找回多少钱
板书:20-9.85-7.552.这个算式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板书
20-9.85-7.55
20-9.85-7.55=10.15-7.55
=20-(9.85+7.55)=2.6
=20-17.5
=2.6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5.小结:说明整数减法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减法。6.谁了说说小数连减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
1.独立列式2.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3.汇报
全班交流4.评价、讨论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2题
修复污损的小票。2.练习二十二第2题
1.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独立完成
解决问题
练习二十二第4题练习二十二第5题
1.理解图意,列式解答2.理解图意,列式解答
数学知识
你知道吗?算筹于筹算。
学生独立看图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例1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归纳活动中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故事书的定价是5元1角,
小方写作5.1元,小雨写作5.10元。
他俩都写的对吗?为什么?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76页)例1:
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是0.30,0.3与0.30相等吗?为什么?
(
)
(二)教学(76页)议一议:
在0.3的末尾添上2个0,小数的大小会变吗?为什么?(
)
小结:
0.3=0.30=0.3000。
1.从左往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
)
2.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
小数的大小(
)
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三)课堂检测:完成75页试一试
1.下面的小数中,
哪些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不变?
0.700
0.07
130.10
0.105
1500
(
)
(四)教学(76页)例2:
例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030=0。03
0.8=0.80
1.760=(
)
50.5=(
)
30.030=(
)
10=(
)
三、课堂检测:
1.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1)8.002
0.0470
0.047
5.09
5.0900
8.0020
(2)30.01
5.0090
100.2
30.010
5.009
100.20
2.填一填。
(1)、3个0.1等于(
)个0.01,等于300个(
)。
(2)、0.59里有59个(
),等于(
)
个0.001
四、拓展延伸:
(1)用0,1,2这3个数字和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在O里填>,<或=。
0.101
O
0.588
0.74
O
0.7
0.299
O
0.3
3.30
O
3.03
0.588
O
0.58
10.01
O
10.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改写方法。2.能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确定整数小数点的位置,并进行改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我们的大兴安林等多处森林与世界辽阔的地域,并揭示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为158800K㎡,世界陆地面积为149500000K㎡。2.把158800K㎡改写成以“万K㎡”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再把149500000K㎡改写成以“亿K㎡”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3.学生先独立做,再在全班交流,并归纳小结整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与步骤。(1)先确定整数小数点的位置;(2)判断原数缩小的倍数;(3)确定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注意:这种改写只是改变数的计算单位,而不改变数的大小,得到的应该是准确数。
1.学生看图观察。2.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探讨整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与步骤。
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六第1题。
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2.第4题,生独立完成。3.指导练习。(1)第五题,理解最接近表示什么意思。(2)第6题,引导把“亿元”改写成“亿万元”,实际上是原数缩小了10000倍。(3)思考题。师引导理解:“最大”的要千分位“四舍”,即3.404;最小的要从“五入”方面思考,千分位为5,百分位为9,十分位为3,即3.395。
1.生独立完成1、4题。2.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第5、6、7题。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景图王伯伯和他的儿子来到了种子展销现场。他们在现场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交流信息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学习计算方法1.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买种子一共花了多少钱
5.5+2.76+14.52.这个算式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板书
5.5+2.76+14.5
5.5+2.76+14.5=8.36+14.5
=(5.5+14.5)+2.76=22.76
=20+2.76
=22.76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a+b=b+a
(a+b)+c=a+(b+c)5.小结: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6.谁了说说小数连加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
1.独立列式2.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3.汇报
全班交流4.评价、讨论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夺红旗2.
用简便方法计算3.68+0.6+0.4
33.8+6.2+12.443.5+12.72+6.5+2.28
53.6+14.7+5.3
1.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1页)例1、例2、例3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
2.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那些?
2.默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80页)例1、比一比,议一议。
0.001
0.01
0.1
1
独立完成:
(1)这4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3)0.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
)。
(4)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
)倍。
小组总结:
可以看出:小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或缩小)()倍、()倍()倍……
(二)说一说
(1)把0.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各是多少?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把5.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后各是多少?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注意:位数不够的用“0”补足)。
(三)教学(81页)例2、
例2:把1.0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03扩大10倍,就是用1.03乘10,把1.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1.03×10=10.3
1.03×100=
1.03×1000=
(四)教学(81页)例3、
例3:把37.5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37.5÷10=
37.5÷100=
37.5÷1000=
把37.5缩小10倍,就是用37.5除以10,把37.5的小数点……
三、课堂检测:
81页课堂活动1、2题
四、拓展延伸:
1.想想,填填。
(1)一个一位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_____;
(2)一个两位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_____;
(3)一个三位小数,把它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_____;
(4)把0.92扩大(
)倍是9.2。
(5)把30.4缩小()倍是0.304。
(6)把26缩小1000倍是(
)
(7)把0.7扩大1000倍是(
)
(8)把29.13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然后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所得到数是()。
(9)把10.254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然后再向左移动两位后,所得数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
会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3.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一个加油站。
93#汽油3.73元/升,加油12.5升。2.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应付多少钱?46.625元。3.怎样付这笔加油费?说一说理由。4.可以付46元6角3分,46元6角,还可以付47元。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46.63元、46.6元、47元都是46.625元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看图用计算器计算要付的钱。说一说你怎样付这笔钱。
实践探索归纳方法
1.结合计算器,经历求近似数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方法。(1)46.625元保留两位小数,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小数点后第3位是5,第3位去掉后向第2位进1。写作:46.625元≈46.63元(2)46.625元保留一位小数,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小数点后第2位上是2,去掉第2位、第3位上的数,第1位不变。写作:46.625元≈46.6元(3)46.625元保留整数,该怎样求出它的近似数?十分位上是6,把小数部分全部去掉,向个位进1。写作:46.625元≈47元2.求近似数,说出过程。(学习P80例1)引导学生说过程和方法时,要突出保留几位?观察哪一位,这一位上是几?去掉哪些?去掉后是否进1。3.讨论归纳: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4.生自学例2。
先独立完成并议一议:1.40与1.4这近似数有什么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46.625元怎样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三位小数。自学例1。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归纳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生自学例2。
先独立完成并议一议:1.40与1.4这近似数有什么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
2.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小数的计数单位有那些?
2.默写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二、指导完成(82—83页)练习十六1—11题。
1.(82页)第1题:扩大
2.(82页)第2题:缩小
3.(82页)第3题:填表
扩大和缩小
4.(82页)第4题:填空
5.(82页)第5题:直接写出得数
6.(83页)第6题:解决问题
先收集信息,再解决问题
7.(83页)第7题:比大小
先计算,再比较大小
8.(83页)第8、9题:解决问题
先理解题意,再解决问题
9.(83页)第10题:解决问题
(1)宽边相接
(2)长边相接
10.(83页)第11题:填空
三、拓展延伸:
1.根据一个的价钱,算出10个、100个、1000个的价钱。
1个
10个
100个
1000个
乒乓球
1.28
元
元
元
元
羽毛球
2.16
元
元
元
元
小弹球
3.05
元
元
元
元
2.实际应用:
(1)一辆卡车行1000km要用汽油多少千克?它行1km需要汽油0.12kg
(2)100kg稻谷碾得大米72kg。1kg稻谷可以碾多少千克大米?
(3)1000个鸡蛋重52kg。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3及相关习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填空:
(1)0.4
里有(
)个0.1
,
0.91里有(
)个0。01
(2)0.378里有(
)个0.001,(
)个0.01,(
)个0.1
2.在O内填上“(
)>
”、
“
<”或“=”
654
O
713
8205
O
989
8432
O
8438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76页例3、比一比,说一说。
(
1
)3.15○2.87
原因:(
)
(
2
)0.31○0.5
原因:(
)
(
3
)0.58○0.52
原因:(
)
(
4
)2.70○2.07
原因:(
)
(二)课堂小结:
(1)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
)的那个数就(
)。
(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较大的那个数就()。
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百分位(
)。
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百分位也相同,
千分位(
)。
(三)教学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7
○
2.853
0.809
○
0.89
3.2
○
3.200
5.009○5.01
三、课堂检测: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5元
○
3.94元
6.35dm
○
6.53dm
0.458元
○
0.54元
0.405米
○
0.5米
2.把下面的四个数,按要求写在(
)里。
(
1
)0.3
0.03
0.285
0.303
(
)
<
(
)
<(
)
<
(
)
(
2
)0.67
0.572
0.073
0.703
(
)
>
(
)
>
(
)
>(
)
3.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0.08
○
0.12
0.27
○
0.3
0.4
○
0.04
0.54
○
0.540
4.判断题(
对打“√”错打“×
”
).
6.808
>6.788
(
)
5.2
>5.2003
(
)
36.748>36.75
(
)
0.009>0.010(
)
5.不改变下面数的大小,把可以画去的“0”画去。
8.040
3053
0.0090
100.01
3006
0.900
26.00
100.10
6.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表中的数按要求进行改写。
30
16.4
23.9
8.000
40.5
一位小数
-
-
二位小数
-
三位小数
7.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5元4角=
8角=
18元=
1元零6分=
9分=
20元=
四、拓展延伸:
用卡片上5
、0
、8和。能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两位小数。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填空并说一说:(填得数及说出计算方法)
40分米
=(
)米
6千克=(
)克
3米=(
)分米=(
)厘米
8000克=(
)千克
7吨=(
)千克
2.计算并指名回答。
8÷10=
8÷100=
8÷1000=
360÷10=
360÷100
=
360÷1000=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88页)例1、小楠的身高是多少米?
小楠身高是137厘米。小楠身高是1米37厘米。
137cm=(
)m
1m37cm=(
)m
1米=100厘米,把137或37缩小100倍。
(二)教学(88页)例2、一袋玉米种重多少克?
一袋玉米种净重2.5kg,
2.5kg=(
)g
2千克=(
)克,
把2.5扩大1000倍。是(
)克
三、课堂检测:
1.(88页)试一试:
2.(89页)课堂活动:
3.把表示同样长的画线连起来。
80cm
880cm
1.8m
0.82m
8.8m
0.8m
82cm
180cm
4.把表示同样重的画线连起来。
1365
g
2.93
吨
0.9
吨
3.4吨
2930kg
360g
5.06
kg
900kg
0.36
kg
1.365
kg
3400
kg
5060g
5.填计量单位。
62cm
=(
)m
1.05m
=(
)cm
5840g
=(
)kg
0.19
吨
=(
)kg
230cm=(
)m
7.08kg=(
)g
0.54
吨
=(
)kg
4600kg=(
)吨
0.37m
=(
)cm
10.6
kg=(
)g
136cm=(
)m
2150kg=(
)吨
6.1千克海水中含盐0.03克,1吨海水中含盐多少千克?
7.学校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如果把这个篮球场的长宽都缩小1000倍画在纸上,图纸上的长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四、拓展延伸: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2
>(
)
>
>1
0.9
<
(
)<
1
1.2
>(
)>
1.1
0.3
<
(
)<0.4
4.1
>
(
)>
4
5
<(
)<5.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迁移知识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迁移引入
1.学生的自我介绍
2.教师自我介绍
我姓颜
信息一:我今年31岁
信息二:我的体重大约是50千克
信息三:我在城关第三小学任教四年级,我们班有42位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在第三单元的检测中总分是3820.5分。
3.比较信息一与信息二的不同,揭示近似数与准确数。
4.猜一猜老师体重的准确数是多少千克?回顾“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时,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四舍五入法”已有
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借助老师介绍的素材,经历三个层次的知识回顾迁移,一是比较信息一与信息二的不同,揭示近似数与准确数;二是
通过猜老师体重的准确数,学生猜测的整数范围集中于(45-54)之间,复习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到十位看个位;三是通过猜测的精确,从小数的
猜测中初步感知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这样三个层面,不同深度的知识展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掌握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方法获得
1.介绍信息三:学生列示求平均分:3820.5÷42
2.计算器算出平均分:90.964285......,这么长的数字,怎么办呢?
3.小组学习: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要求:1)独立思考:你能取出几个这个数的近似数
(有困难的同学:热线一:向老师、同伴请教;热线二:向书本p73学习)
2)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汇报交流
1)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千分位......。
2)讨论保留一位小数是91.0与91的不同想法
3)汇报填写表格
近似数
方法
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
91
看十分位,进一
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91.0
看百分位,舍去
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90.96
看千分位,进一
......
4)观察所取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都是近似数,但精确程度的不同;都要多看一位,但方法不同。
5.归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求小数近似数方法的知识起点是整数的近似数,在上一环节充分的铺垫与感知后,这一环节安排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能写
出多个近似数,从而对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所体验;有的能写出2个近似数,有的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求小数的近似数,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孩子得以不同的发
展,使课程资源得以最优化的利用。
三、练习巩固,提高升华
1.一头海象的体重
1)1.98吨(保留整数)2)取出不同的近似数
2.大象的奔跑速度
1)0.418千米/分(保留两位小数)
2)0.418≈0.418,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小明的妹妹身高0.999米,请把这个数
保留整数:
1)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
2)近似数是1的一位小数有哪些?最大?最小?
3)近似数是1.0的两位小数最大?最小?
4)在尺子上比较1和1.0的精确度
5)比较91.91.0、90.96,谁最精确?如果想更加精确,怎么办?
4.数学日记春游了
明天春游了,我到超市买了22.35元的食品,我给营业员23元,他找我0.6元。这次春游坐车去科技馆,我们四年级共有240人,一辆客车最
多可以坐55人,我用计算器算出:240÷55=4.36,需要4.36辆汽车。进科技馆参观,需要买票,门票每张6.5元,200元可以买30.76
张,我们班有31位同学正好够。我们在科技馆里玩的可开心了
【设计意图】练习呈现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练习目的。练习1通过求不同的近似数达到知识的应用巩固作用,又通过对比归纳,突破难点,清晰建立近似
数根据需要末尾的0不能省略。练习2通过对比,保留整数后近似数都是8,进一步明确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在通过升华,拓展思维保留整数后是8的两位小数还
有吗?练习3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明白求小数的近似数要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些数同一个数(数字相同)进行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0.36○0.3603.68○36.824.3○2.432.口
答下面各题。(与板演同时进行。)
(1)0.1里有()个0.01?
(2)0.01里有()个0.001?
(3)1里有()个0.1?()个0.01?)?3.填空。2×()=20130÷()=132×()=2001300÷()=13第一组题复习的目的主
要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和两个小数的数字虽然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位有了变化,小数大小也有了变化。第二组题复习小数的意
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知识。第三组题复习整数部分中的扩大与缩小等知识。
二、传授新知
1.导入新课。(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1)板演题中的(2)(3)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板书课题。
3.教学例1。(通过讲、扶、放形式教学。)
(1)边观察投影,边提问,边板书。0.004米=4毫米......①0.04米=40毫米......②0.4米=400毫米......③4米=4000毫米......④
a.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教")以①式为标准,0.004米到0.04米,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的数字4所在数位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板书)b.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扶")①式
到③式,师按上述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规律。c.继续观察:(体现"放")①式到④式,独立回答上述问题。并练习概括。
d.通过上述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可以试着说一说。后师板书。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补充:......)
e.完成105页做一做。
(2)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出声想。问题是以④为标准,同③②①式比较投影出思考题。(同前面的"教"。)并完成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3)指导看书。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4)小结。(体现教知识、规律,学法指导)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四个算式,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方向有
两种:一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以①式为标准向下观察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另一种是同学们自己学会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
就缩校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悟出其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将规律变成填空题,巩固理解规律。
2.加深认识,运用规律。107页1-3
3.运用规律,解释复习题1②③
4.用手势表示"扩大"或"缩斜。
5.26→0.52652.60.0526526投影抽拉
6.看谁最快。6.83()100倍→6839.41()10倍→0.94142.5扩大()倍→42507.48缩小()倍→0.74852.3()()倍→5.23376()()倍→0.376
7.全课总结:(对重点再次冲击,形成技巧。)(约2分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小数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106页)例1以及
107页课堂活动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2.经历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
教学重点:
经历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正确计算小数加法。
教学难点:
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说一说整数的加法怎样计算?
二、课堂探究:
1.教学106页例1: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板书:
24.83+51.6=
(3)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
仔细观察
,交流信息,列出算式
探索新知,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应付多少钱?用竖式计算。
你是怎样计算的?
(4)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24.83
+
51.6
(5)讨论:为什么不把6与3对齐?
(6)说说计算过程。
你认为小数加法该怎样计算?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算一算:6.27+28.93
讨论计算方法:
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生独立说说、独立计算。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检测
1.教材第107页1题
。游戏。
理解游戏规则,然后分工,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口算
4.3+2
10+2.7
13.6+4.4
7+3.8
1.2+9.7
6.3+7.5
同桌活动
学生看题写结果。
五、拓展延伸。
计算
24.52+21.6
10+12.71
13.68+24.4
17+33.81
16.2+29.7
26.3+7.56小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0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
2?在探讨、观察、比较中,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算一算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小数加法,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计算方法。
1?算一算2.2+1.4=
19.4+0.6=
3.5+2.8=
17.6+9.2=
让学生以竞赛形式完成。
2?
说一说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法。
(教师板书课题)对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或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二、
创设情景,探究算法
1?
投影仪出示第106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决例1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2?
探究算法
(1)
观察分析,引发思考。
教师: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非常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到位!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列式:24.83+
51.6=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该题是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
(2)
独立试算,自主探索。
教师:你能计算这道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观察,把学生计算时出现的不同算法板书出来。
估计学生在计算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3)讨论分析,明晰算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上这几种算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集体讨论,讨论话题可为:
①哪些数是相同数位上的数?
②怎样才能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的道理。
三、
多层练习,巩固算法
1?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第1题。
先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后再列式计算。
3?结合练习议一议,你认为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
梳理知识,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08页例3,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探索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根据例3情境图制作的活动教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索
教师: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设备。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
(出示情境图,图上贴有电信塔和电力塔)你们认识这些设备吗?它们有什么功用?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左边的高塔叫电信塔,它是帮我们接收通信讯号的,这座电信塔高26.5
m(在电信塔旁标出塔高);右边的这座是专门用来传输电的电力塔,它的高度是25.35
m(在电力塔旁标出高度)。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教师:大家比一比,是电信塔高,还是电力塔高?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为了更好的接收电信讯号,我们把电信塔建在18.5
m的高坡上。
(标土坡高度)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电信塔顶与电力塔顶相差多少米?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解决方法。
学生在组内讨论。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解题方法,教师组织其他同学作评价。
学生交流后独立写出算式,教师指名板演。
教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种不同的解法,真棒!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相差的高度吧!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今天我们接触的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虽然算式里出现了小数,但是算法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三、
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活动:小调查。
教师:调查自己课本的定价后填入表内,再提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通过组内交流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活动结束后,再通过组间交流进行评价。
四、
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讨论?教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老师希望你们能像今天一样,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小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06页例2和第107页课堂活动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在生活情境中领会小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其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退位减法。
2?能用所学的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预测和检查,并能应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情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吃饭时,喜欢吃什么蔬菜?学生自由抢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蔬菜生产基地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丰收了,许多农民正把蔬菜一筐筐从大篷车中往外放。
两名来收购蔬菜的批发商正在对话。
甲:我今天收购了32.48吨黄瓜。
乙:我收购了49.5吨白菜。
1?
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能自行解决问题。
3?教师:你们在解答什么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凸现本课难点:小数退位减法。
教师板书课题。
二、
结合学习实际,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板书学生解答有困难的问题:白菜比黄瓜多收购多少吨?并列出算式:
49.5-32.48=
2?学生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
3?师生共同笔算该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你认为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
(3)百分位上怎样减?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情况板书
:
完成后师生交流小结: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将49.5写成49.50。
在进行减法时,百分位上的“0”不够减“8”就要向十分位上的“5”借“1”当“10”再来减“8”得“2”,然后按整数减法的方法来计算。
(在写竖式时,这个“0”可以写出来,也可以不写出来)。
三、
针对学习情况,进行巩固练习
1?先估算,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指名板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订正。
2?课堂活动。
组织同桌同学玩第107页上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3?做教科书第107页第2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体会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迁移类推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数,同学们快速说一个数与教师的数凑成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等。
7.2
0.45
9.81
12.4
65.8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这个游戏不能难倒大家,那老师再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生:有。师:(故意)声音这么小,看不出有多大的信心?大声的告诉老师,有没有?
(课件出示)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85-(15+68)
学生自主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想法。
师:在整数加减法中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能使计算简便,那么在小数加减法中有没有简便运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例4):师: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种子展销会”。这天,王伯伯和他的儿子一起来到了展销会现场。看一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王伯伯买西瓜种子用了5.5元,高梁种子用了2.76元,玉米种子用了14.5元。
生:我发现玉米种子用钱最多,高梁种子用钱最少……
师:王伯伯父子俩要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明白他说的意思吗?那就动手列出式子算一算吧,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在运用数据的时候,一般不要打乱数据的顺序,不然容易把数据写重复或遗漏。
2.学生列式计算,老师巡视。
3.汇报:
(1)5.5+2.76+14.5
=8.26+14.5
=22.76(元)
(2)5.5+2.76+14.5
=
(5.5+14.5)+2.76
=
20+2.76
=
22.76(元)
4.交流:观察两种算法的异同,比比哪种做法简便,说说这样算简便的理由,说明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师:原来学过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对现在学的小数加法来说,适用吗?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生: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二)情境出示:师:奥运吉祥物福娃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
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前几天我去商店想给我家的小宝贝买几个福娃,可只有50元钱,只能买两个,你们帮老师建议一下买哪两个好?
生:……
师:好,就买晶晶和欢欢,老师也特喜欢,那你们帮老师计算一下,还应找回多少钱?试一试:你能用几种方法算?
1.计算:
50-24.35-22.65
2.汇报交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同样适用.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做的两个题目表达的信息完整的说出来
(板书)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填空
6.7+4.95+3.3=6.7+
□
+4.95
(1.38+1.75)+0.25=
□
+
(
□
+
□
)
6.37-2.5-1.5=6.37-(2.5 ○
1.5)
61.54-37.67-11.54=61.54-
□-□
2.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
)
(2)120.39-87.62-12.38
(
)
(3)32.17-0.45-3.29
(
)
(4)42+9.63+1.37+28
(
)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要先看数字特点,再选择方法。
生2:
不要看到减去两个数就马上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和,要先看看能不能简便再作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运用火眼金睛善于观察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不要盲目运用规律;同时还要敢于向书本、老师提出质疑,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优秀品质。
3.实践应用
课堂活动第2题,修复污损的购物小票。(小组合作完成)
四、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刚才大家一起先自己的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最后还运用规律进行了简算。学会简算的同学为自己鼓鼓掌,庆贺一下!老师在恭贺大家的同时,还有一点小小的请求:我们学校的同学们马上要学习这块内容,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介绍介绍,可以吗?
师:同学们这么多宝贵的经验,老师一定带回去转告,再次谢谢大家!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84页例1,例2,第85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七第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2?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2?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1?体会小数的近似数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多媒体演示两个小孩对话)
教师:我国有13亿人,这个13亿实际上是一个近似数,根据2005年我国进行的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当时我国人口应该是1306280000人,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13.0628亿人。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般生活中不说是13.0628亿人,而说成是13亿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
(1)不说13.0628亿人而说13亿人是因为13亿比13.0628亿更好记忆;
(2)13亿非常接近13.0628亿;
(3)由于我国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出生或死亡,因此不可能非常精确地统计出我国人口总数,就是13.0628亿也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用13亿这个近似数更有利于我们记忆。
2?教学例1
教师:生活中像这样用到小数的近似数的情况比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鲸鱼图和鲸鱼的对话框。
教师:这里要求用近似数来表示鲸鱼的体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鲸鱼的体重吗?引导学生说出取近似数的理由。
比如吨后面的第三位小数表示千克,几千克的体重对整只鲸鱼体重的影响不大;近似数比精确数更好记忆等。
教师:老师也赞同同学们的这些理解。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求表示鲸鱼体重的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想一想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学生:通常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教师: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我们先来研究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板书。
(鲸鱼的体重:100.9465吨)教师:先来看看要保留的小数。
(将100.94用红颜色粉笔复写一遍)这部分是要保留的,这部分(指65)应该怎样处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按“四舍五入法”的要求,这里的6个千分之一看作1个百分之一向百分位进1。
教师:为什么这里省略了65后要向前一位进1呢?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图。
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00.9465离100.94的距离近些还是离100.95的距离近些?学生:离100.95的距离近些。
教师:也就是说100.9465更接近100.95,所以100.9465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100.95。
从100.9465≈100.95中你知道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样用“四舍五入法”。
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小数右边第三位,第三位上是5或者比5大,就要省略小数点右边第二位后面的数,同时在百分位上加“1”。
教师:这种保留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保留近似数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由这一位上的数决定舍还是入。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只鲸鱼的体重,如果要求你保留一位小数呢?
学生:就看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第二位上的数是“4”,按“四舍五入法”应该舍去,所以100.?9465≈100.9。
教师:同学们赞同他的想法吗?
学生:赞同。
教师:老师也赞同他的想法。
再给同学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要把这只鲸鱼的体重保留到整数,又该怎样想呢?
学生:要保留整数,就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第一位上的数是“9”,按“四舍五入法”应该作为“1”加在前一位上,所以100.9465≈101。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了吗?
同桌之间说一说,然后老师再请两个同学在全班介绍。
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保留整数,就看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保留一位小数,就看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总之比保留的位数多看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然后再请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两次订正时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小数的近似数的,通过学生说自己找近似数的过程巩固学生掌握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3?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把1.396分别保留两位小数和一位小数,求出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作业后汇报:1.396保留两位小数是1.40,1.396保留一位小数是1.4。
教师: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保留的吗?
学生:把1.396保留两位小数,看小数右面第三位上的数是“6”,把这个数看作“1”加在百分位上,加上1.39后是1.40;把1.396保留一位小数,看小数右面第二位上的数是“9”,把这个数看作“1”加在十分位上,加上1.3后是1.4。
教师:下面老师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1.4与1.40这两个近似数有哪些不同,近似数1.40末尾的0能去掉吗?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议出这两个小数不一样,1.4是保留一位小数后的近似数,1.40是保留两位数后的近似数,这两个小数反映了小数的不同保留方式,也反映了小数的精确程度,所以1.40末尾的0不能去掉。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第2题“你问我答”的活动。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学生集体判断正误,说一说错误的原因。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例3及108页课堂活动
、练习二十三6~11题
教学目标:
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计算并说计算方法:
31-4.72=
6.27+28.93=
二、课堂探究:
1.教学108页例3:
(出示例3图)
(1)仔细观察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
(2)你了解“电信塔”和“电力塔”吗?
(3)谁来介绍?
仔细观察,交流信息,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学习计算方法
(4)观察:
电信塔高呢?
还是电力塔高?
电信塔顶与电力塔顶相差多少M
?
先独立列式解决,再在各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全班汇报。
(5)你是怎样计算的?
你发现了什么?
(6)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说说自己的想法。
独立计算
(7)小组交流汇报
18.5+26.5-25.35
26.5-(25.35-18.5)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结:
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一样,减法的性质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四、课堂检测:
课堂活动:
1.教材108页课堂活动(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6-11题。
(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五、拓展延伸:
111页思考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习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第二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 (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 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3题后两题。
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七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初步学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2.学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再求近似数。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迁移类比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检测:
1.填空:
(1)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
)位;
(2)求近似数时,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3)求近似数时,保留二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4)求近似数时,
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6.249≈
1.864≈
0.7892≈
(2)保留两位小数:9.997≈
4.853≈
0.4017≈
(3)保留三位小数:2.0094≈
3.7998≈
0.5649≈
3.求下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7.248
12.7634
30.8379
二、指导完成(86—87页)练习十七1—6题。
1.(86页)第1题:填空
改成“万”或“亿”作单位,再求近似数
2.(86页)第2题:保留一位小数
3.(87页)第3题:数学医院
判断改错,巩固知识
4.(87页)第4题:填空
改成“万”或“亿”作单位,再求近似数
5.(87页)第5题:填空
填上与各数最接近的整数
6.(87页)第6题:改成用“万亿元”作单位的数
三、拓展延伸:
找出近似值为4.30的三位小数,(
)
最大是(
)
最小是(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量得大新的身高是1.625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大约1.6米或1.63米,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1: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教师提问: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值数2.95.
学生讨论:2.953保留一位小数和整数,要看哪一位?怎样取近似数?
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3.0.
2.953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位进一得到3.
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3.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3)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3.781(保留一位小数)
0.0726(精确到百分位)
(4)讨论分析:3.0和3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精确的程度怎样?
①教师出示线路图:(投影出示)
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3.0,原来的长度在2.95与3.05之间.保留整数为3,原来的准确长度在2.5与3.5之间,所以3.0比3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5)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些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合还是人.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6)分组合作学习,填表.
在下表的空格里按照要求填出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4.3808
3.教学例2:1999年我国生产家用电风扇61581400台.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
(1)教师提问:把61581400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缩小多少倍?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1581400台=6158.14万台)
教师总结说明: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宇.
(2)做一做.
把248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教学例3:1999年我国生产水泥573000000吨.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1)学生讨论: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吨”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改写成573000000吨=5.73亿吨≈5.7亿吨,并说出改写的方法.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1.4亿吨,并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教师总结说明: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亿”字.如果小数位数比较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前几位小数.
(2)“做一做”第2题.
把75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做一做”第3题.
把345628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保留两位小数.
5.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
)法保留小数数位.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2.填空.
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
)位,6表示精确到了(
)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丢掉.
3.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它们各近似于哪个自然数?
5.28
12.71
4.86
7.05
4.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
9.9564
0.9053
1.4639
5.(1)1999年北京市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共120100人,改写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
(2)1999年我国出版图书7320000000册(张),改写成用“亿册(张)”作单位的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合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3.47
0.239
4.08
(2)精确到百分位:5.344
6.268
0.402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保留一位小数:3672800000
648500000
(2)保留两位小数:4853900000
288160000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例1
2.95保留二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2.953≈2.95
2.953≈3.0
2.953≈3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例
2
61581400台=6158.14万台
在万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万字.
例3
573000000吨=5.73亿吨
.5.7亿吨
在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写亿字.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3.15○2.87
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
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
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
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1?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
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
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
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
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
m短跑的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
完成第79页第8题。
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5,6,7,9题。
引导学生理解:“最接近的整数”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
在○里填>,<或=。
(练习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
2?思考题。
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112
页)例5以及113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四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景,灵活地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
3、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用简便方法计算
3.68+0.6+0.4
33.8+6.2+12.4
43.5+12.72+6.5+2.28
53.6+14.7+5.3
二、课堂探究:
1.教学112页例5:
(出示情景图)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仔细观察图,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仔细观察,交流信息,合作交流。)
(3)列出算式:
怎样才能知道应找回多少钱
板书:20-9.85-7.552
(4)合作探究新知,学习计算方法
这个算式怎样计算?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0-9.85-7.55
20-9.85-7.55
=
=20-(9.85+7.55)
=
=
=
(5)讨论:
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
第二种计算方法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发现?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说明整数减法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减法。
说说小数连减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独立列式)
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汇报
全班交流,评价、讨论计算方法。
四、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113课堂活动第2题,修复污损的小票。
2.练习二十四第3-6题,
五、拓展延伸:
114页思考题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小数。2.熟练掌握复名数互化方法。3.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名数互化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名数互化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练习
1.复习。(1)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该用什么什么方法计算?就是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2)如果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该用什么什么方法计算?那么小数点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1.学生回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完成P86第4题。
指导练习
1.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h㎡与㎡之间的进率是10000。还要看清问题里的单位是㎏,二不是g,还得把5.4g扩大10000倍得54000g后再换算成54㎏。2.第9题。
引导学生多向思考。(1)可以先求出一块砖的面积,再求出这面墙有多少块砖,最后求出这面墙的面积。(2)还可以先求出这面墙的长是多少,再求出这面墙的宽是多少,最后求出这面墙的面积。3.师指名生说说这道题是怎样想的,它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4.第10题。提示学生:㎡与c㎡之间的互化,中间涉及d㎡,要换算两步。
1.学生同桌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解决。2.4人小组探讨解决此题的方法有哪些?再在全班交流汇报。最后完成此题。3.第10题要换算应该注意什么?能一步直接换算吗?
独立练习
完成练习第5、6、8题。
生独立完成练习第5、6、8题。
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决生活中有关名数互化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些什么?一是观察信息中单位与问题的单位是否一致,二是要熟记进率。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量。2.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量。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数学书定价6元3角,小方写作6.3元,小雨写作6.30元。讨论。(1)两人都写对了吗?(2)在○里填上“<、=、>”
6.3○6.30(3)说一说6.3与6.30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6.3与6.30有什么不同,相等吗?
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填一填,比一比。(1)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2)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1)人民币:0.3元=(
)角0.30=(
)分=(
)角(2)长度:0.3m=(
)dm
0.30m=(
)cm=(
)dm(3)正方形纸片。(4)计数单位。(5)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议一议。(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归纳小数的性质。试一试。要论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教学例2。(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改写。(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交流。猜想验证结论。讨论自己的发现。议一议。(1)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是(
)。(2)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3)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归纳小数的性质。学生自学例2,并小结小数的改写方法。
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用0,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1)这两个小数相等;(
)=(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
)=(
)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
课后反思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5页例1、第76页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2?通过假设、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3?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会改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教学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数学书定价6元3角,小方写作6.3元,小雨写作6.30元。
讨论:
1?两人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2?说一说6.3与6.30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教学例1
(1)填一填,比一比。
①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验证。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3元=()角
0.30元=()分=()角
②长度:0.3m=()dm
0.30m=()cm=()dm
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大小会变吗?为什么?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75页试一试。
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学生先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例2中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2)讨论小数的改写方法。
强调:整数变小数,打“点”再添0。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第76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2?练习十五第1~4题。
3?补充: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用0,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0.3=0.30=0.300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
4个“10×10×10”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步感知
1.
4个“10×10×10”正方体图。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3.说一说你的发现。(1)4个图都是把(
)平均分成(
)份。
都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0份。(2)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份,即整个正方体。(3)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第2图是第1图的(
)倍,第3图是第2图的(
)倍,第4图是第3图的(
)倍。
生观察这4个正方形图,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探索新知
1.这4个图用小数该怎样表示?(0.001,0.01,0.1,1)2.师问:(1)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有什么变化?(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3.比一比这4个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4.交流讨论情况。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1,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分别缩小10倍、100北、1000倍。5.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说明并验证。6.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7.说一说,并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生看图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看数比一比,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验证规律。说一说。理解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运用规律
1.自学例2、例3。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就是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1.生独立思考完成。2.再交流讨论怎样运用规律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2页)例1、例2、例3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是十进制分数,认识数位顺序表,体会小数意义。
2.会读、写小数,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黑板长3米,课桌长1米10厘米。高75厘米。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
)表示。
2.1角=
元=0.1元
1dm=m=0.1m
5角=元=(
)元
3dm=
m=(
)m
二、课堂探究:
(一)教学教材(69页)例1
:
整
数
部
分
小数点
小
数
部
分
数位名称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0.1
0.01
0.001
0.0001
……
(二)教学(70页)例2、分
一分,填一填。(70页图略)
1.把1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2.1mm==0。001m;
146mm==(
)m
3.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25份、107份……各是这个正方体的
千分之几
呢?(
正方体图略)
分数:
分数:
分数:
小数:0.001
小数:___
小数:___
(25个0.001
)
(
有107个0.000
1
)
4.像0.7,0.45,0.025,0.107……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
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数
位
顺
序
表
6.小结:
7.熟记:
(三)教学(71页)例3、读一读。
0.7
读作:(
)
0.19
读作:(
)
3.08
读作:(
)
103.503
读作:(
)
1.
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全班议一议:
4.课堂小结:
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整数部分(
)
小数部分(
)
三、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71-72页“课堂活动”内容
1.看图填数。
(看图、填数)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37
0.109
0.039
37.005
1046.28
(读数、纠错)
3.看图填小数。
(看懂图意)
4.用阴影表示下面各小数。
(72页图用阴影表示)
四、课堂总结:
五、教后反思:
1.填一填:
(
1
)0.496是有(
)个0.1(
)个0.01和(
)个(
)组成的。
(
2
)6个百分之一和2个千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
)。
(
3
)小数点左面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第二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
4
)十分位上的一个计数单位相当于百分位上(
)个计数单位
(
5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3.2和456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分别是(
)和(
)。
(
6
)用0、4、7、8这四个数和小数点,写出的小于1的最大的
三位小数是(
)(
)。
(
7
)把2.08扩大1000倍,小数点应向
(
)
移动(
)
位。
(
8
)4个十,3个十分之一和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
用小数表示是(
)。
(
9
)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
),0.857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
10
)从大到小依次写出小数的计数单位:
(
)
(
11
)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
(
12
)0.53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
(
13
)127个0.001是(
)
(
14
)0.009里面有9个(
)
(
15
)7个0.1和2个0.01组成的数是(
)
(
16
)1.745中的“5”表示(
)。
(
1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第二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第三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