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毛泽东先生到重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章毛泽东先生到重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5 17: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各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异闻/奇闻轶事 秩序/卷帙浩繁 绥靖/精诚团结
B.玉玦/大放厥词 敷衍/夫子自道 净利/疾风劲草
C.拾遗/拾级而上 数落/数不胜数 曲笔/曲高和寡
D.角色/暂露头角 参展/参差不齐 漂泊/淡泊明志
解析A项,yì/yì,zhì/zhì,jìng/jīng;B项,jué/jué,fū/fū,jìng/jìng;C项,shí/shè,shǔ/shǔ,qū/qǔ;D项,jué/jiǎo,cān/cēn,bó/bó。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龙盘虎据 从谏如流 循环往复 陈词烂调
B.一诺千金 出奇不意 粗犷豪放 白璧无暇
C.矫揉造作 人情世故 炙手可热 纵横捭阖
D.自圆其说 道貌岸然 趋之若骛 食不裹腹
解析A项,据—踞,烂—滥;B项,奇—其,暇—瑕;D项,骛—鹜,裹—果。
答案C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既然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解析总是:副词①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②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①连词,表转折;②副词,真是,实在是。既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如果”“倘若”表假设关系。与其: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呼应。“固然”“虽然”表转折。“既”和“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而且:表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反而: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联用。
答案B
4.导学号597600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C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此处用错对象。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经法院技术科工作人员的介绍得知,借据上的字迹完全消失的原因是犯罪嫌疑人为逃避债务而使用了外观与普通的签字笔没有差异的自动褪色笔而导致的。
B.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有一方留家照料,或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出现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生活。
C.昨天,国家卫计委公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转诊流程与信息交换操作规范(试行)》,对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转诊流程和信息交换工作进行了规范。
D.水文部门介绍,受长江上游来水和全省降雨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下降加快,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日均降幅达0.15米左右,最大降幅达0.30米。
解析A项,“原因是……而导致的”句式杂糅,可去掉“而导致的”;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情况”;D项,句意矛盾,“日均”数值应为具体数值,应去掉“左右”。
答案C
能力提升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彭子冈
不少人有接飞机的经验,然而谁也不能不说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先生是一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和平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也许可以作为祥和之气的开始吧。
机场上飞机起落不断,到2点37分,赫尔利大使的专机才回旋到人们的视线以内,草绿的三引擎巨型机,警卫一面维持秩序,一面也没忘了对准了他的快镜头。美国记者们像打仗似的,拼着全力来捕捉这一镜头,中国摄影记者不多,因此强调了国际间关心中国团结的比重。塔斯社社长普金科去年曾参加记者团赴延安,他们也在为“老朋友”毛泽东先生留影。昨日下午6时有重庆对莫斯科广播的节目,普金科看看表,会心地笑了。
第一个出现在飞机舱口的是周恩来,他在渝的朋友们鼓起掌来,他还是穿那一套浅蓝的布制服。到毛泽东、赫尔利、张治中一齐出现的时候,掌声与欢笑声齐作。延安来了九个人。
毛泽东先生,52岁了,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装,蓄发,似乎与惯常见过的肖像相似,身材中上,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9年前经过四川边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都的土地上。
这里有邵力子、雷震两位先生,这里有周至柔将军,这里有张澜先生,这里有沈钧儒先生,这里有郭沫若先生……多少新交故旧,他们都以极大的安定来迎接这个非凡的情景。
“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时,他仍在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
频繁的开麦拉镜头阻拦了他们的去路,张治中部长说:“好了吧。”赫尔利却与毛泽东、周恩来并肩站立,抚着八字银须说:
“这儿是好莱坞!”
于是他们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这个全世界喜欢看的镜头。
张部长在汽车旁边劝:“蒋主席已经预备好黄山及山洞两处住所招待毛先生,很凉快的。”结果决定毛先生还是暂住化龙桥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改日去黄山与山洞歇凉。
毛、张、赫、周4人坐了美大使馆2819号汽车去张公馆小憩,蒋主席特别拨出一辆2823号的篷车给毛先生使用,也随着开回曾家岩50号了。侍从室组长陈希曾忙得满头大汗。
记者像追着看新嫁娘似的追进了张公馆,郭沫若夫妇也到了。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他和郭沫若先生仔细谈着苏联之行,记者问他对于中苏盟约的感想时,他说:
“昨天还只看到要点,全文来不及看呢。”
我以为他下飞机发的中英文书面谈话甚为原则,因此问他:
“你这谈话里没有提到党派会议与联合政府,这次洽谈是否仍打算在这两件事上谈起呢 ”
他拍着中文书面谈话说:“这一切包括在民主政治里了。还要看蒋先生的意思怎么样。”
对于留渝日期,他说不能预料。他翻看重庆报纸时说:“我们在延安也能读到一些。”他盼望有更多的记者可以到延安等地去。
张部长报告蒋主席电话里说,8点半在山洞官邸邀宴毛周诸先生,因此张公馆赶快备办过迟的午宴,想让毛先生等稍事休息后再赴晚宴,做世界所关心的一次胜利与和平的握手。
6.依据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参考答案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交代背景,渲染气氛;(2)机场的欢迎场面;(3)张公馆的面对面采访。
7.在作者看来,毛泽东到重庆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会给中国带来和平的喜讯,是“祥和之气的开始”,它维系着“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后文多次提到,如“于是他们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这个全世界喜欢看的镜头”“做世界所关心的一次胜利与和平的握手”。
8.作者眼中的毛泽东有着怎样的精神气质 文章是通过哪些细节体现这一点的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毛泽东是一个朴实的、乡村读书人出身的共产党领袖形象。主要通过以下细节展现的:“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毛先生敞了外衣……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导学号59760032(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译者眼中的多丽丝·莱辛①
多丽丝·莱辛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在她面前,你用不着因自己写不出她那样的小说而自卑,完全可以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你早就熟悉的邻里乡亲来看待。
我是按约定于9月底的一个阴雨天拜访她的。下午3时许,我在一幢连排式的房子前按响了门铃。穿红裙蓝衣的莱辛下楼开门,把我领上楼上的客厅。客厅里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电视机上是一套音响,搁电视机的架子塞满了书。与电视机平行的墙壁上有两个一米左右高的书架,靠里的一个比另一个高了几厘米,也宽了几厘米。书架肚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书架顶上又摞着四大叠书,每一叠差不多都有半米高。女主人示意我在电视机斜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热情地招待我喝咖啡,吃糕点。她自己落座在电视机旁的一张椅子上。
这个客厅给人总的印象是不那么整洁:沙发坐垫上就散落着报纸一类的杂物,女主人坐的椅子背后还有书刊一类的东西不整齐地堆放着。但在这不整洁中透露出一种随和,当我自己动手挪开一张报纸在沙发上落座时,同时也挪去了按门铃前一直挥之不去的紧张与忐忑。这种随和、适意的氛围的营造者此刻就与我面对面坐着,说话时目光紧紧盯着你,但那里面所透露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轻慢,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威严,而是朋友间促膝交谈时的专注,邻里间闲聊时的亲近与随和。
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我首先向她介绍了自己的文化背景,介绍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当我说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时,她马上接口说:“我也是个农民的女儿啊。”那说话的口气就好像在异乡遇见走失的同道,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
接着我向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说到了古英语与《贝奥武甫》。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引向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标志性的文学桂冠的未来归属。我真诚地对她说:像她这样的文学大家应该拥有这个荣耀了。她对我说:她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已有12年。说这话时,她并没有掩饰自己对这个奖项的渴望与屡屡落选的无奈之情。
当然,作为《金色笔记》的中文译者之一,我没有忘记此次拜访的目的:于是再次提出为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她明确地答复我,这个序她不便写:一个原因是她不懂中文,无法对译文下这样那样的断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色笔记》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她说1993年去过北京,当时陪同的翻译告诉她:《金色笔记》的中译本一出版就印了8万册。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翻译都很随便。现在我们走上正轨了,不会再有盗版一类的事。我还说,盗版能扩大你在中国的影响,这也是好事啊。她笑笑说,她并不计较这种事,只是不满意随便改动书名:因为The
Golden
Notebook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谈了上述一些话,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溜走一个半小时。虽然没有规定过谈话的时限,我觉得也该起身告辞了。为使这次拜访留下珍贵的纪念,我问她是否可以合个影。“Why
not ”她爽快地说。照完相后,莱辛则回书房拿来5本她写的小说,一本本签上名,送给我。得到她亲笔签名的书,我真的很激动。随后她还递过两张价值30英镑左右的购书券,嘱我自己去书店买希尼译的《贝奥武甫》。
得知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比谁都高兴。这两天许多媒体来采访我,因为译了她的《金色笔记》,我成了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了。他们不断地问我莱辛个子有多高,拜访她时穿什么衣服,招待我喝茶还是咖啡等等一些问题。我想我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耐心,而莱辛现在面对的媒体比我所面对的不知要多多少,她就更需要耐心了。
(本文作者是《金色笔记》译者,节选自《新民周刊》)
注①多丽丝·莱辛,英国著名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9.文章开头用什么手法来写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比的手法,用平凡的人与之对比,用普通的家庭妇女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与之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
10.作者拜访多丽丝·莱辛时,详细地叙写了她客厅内的摆设和给人的印象,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渲染一种随和、适意的氛围,以便开启宾主的对话。(2)凸现人物性格,说明莱辛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随和、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的人。
11.文中说“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作者的感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是指自己和莱辛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相通的人”是指作者与莱辛有着相同的家庭出身,心理上有相通之处。
12.作者在文中凸现了多丽丝·莱辛哪些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至少四点)
参考答案(1)谦虚随和,平易近人;(2)热爱读书,热爱写作;(3)乐于助人,不求回报;(4)态度诚恳,治学严谨;(5)爽朗大气,慷慨无私。
二、语言运用
13.导学号59760033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使其内容充实,形象具体。(不少于65字)
春天,堤上繁花盛开。
参考答案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走到哪里,哪里就会鲜花盛开。春天来到了大堤上,看,那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的繁花都盛开着,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像是在你面前展开了一条看不到边的秀丽的锦幛。
14.下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参考答案他双手轻轻托着那只温顺的小兔子,他们犹如一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小兔子那毛茸茸的嘴巴轻轻触碰他的鼻尖,似乎与他亲昵地交谈。这个温馨的画面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和爱意。
15.导学号59760034下面新闻标题的表述有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1)武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无辜被醉酒患者挨打(选自2006年2月14日《武进日报》)
(2)大旱之地感受大爱援手 “雪花爱心井”一周后涌出甘霖(选自2009年8月24日《时代商报》)
(3)马尔乔内:觊觎乱中取胜(选自2009年5月13日《国际金融》)
题 号
不当之处
改 正
(1)
(2)
(3)
参考答案(1)挨打 殴打
(2)甘霖 甘泉
(3)觊觎 希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