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5 15: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教学重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
【教学难点】
1.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2.甲骨文的字形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古到今,中国人为什么一直重视“鼎”?
你知道课本第23页右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它是怎样造出来的?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铜器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区?
2.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功用?
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有哪些?
4.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
5.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正文内容及相关史事回答问题。
(1)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各有什么特点?
(2)商朝青铜器有哪些功用?
2.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
课件展示
(1)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铜礼器鼎;商朝铜器以酒器为主;西周铜器以礼器为主。
(2)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3.课件展示《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制范示意图》。学生复述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还根据器形大小,制作出不同的范,然后再合范,浇注铜液。
二、甲骨文记事
1.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第二段及相关史事后,请学生复述甲骨文发现的有关知识。
2.根据学生的复述,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1)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首次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
(4)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课件展示《甲骨文字形举例》及相关补充的甲骨文。
2.学生完成课本第26页课后活动2
后自己列举一些汉字并指出其造字方法。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巩固练习
2014年5月17日,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对游人免费开放。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吴地,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A )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
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
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