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战争》课堂达标题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在带团参观山东刘公岛的甲午战争纪念馆时,你可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是( )
A.甲午战争中林则徐率兵抵抗日本侵略
B.北洋水师损失惨重,率先逃离战场
C.曾国藩避战保船,导致日军得到黄海制海权
D.丁汝昌等清军将领“以死报国”,可歌可泣
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4.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一次大较量。当时在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广东水师
5.“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台湾是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出行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马关条约》清代抄本在辽宁省档案馆展出。该条约中有利于帝国主义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开辟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8.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是( )
A.俄、德、法
B.德、英、法
C.英、美、俄
D.美、德、意
9.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的权利;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的权利。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材料一是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台湾》,诗中“酷炎的夏日”指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日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5课 甲午战争
2.D 10.C 11.C3.B 4.B 13.C
5.C 6.A 9.C
12.(1)日本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1895年。中方代表是李鸿章,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3)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