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3 课 内战爆发重庆谈判1.重庆谈判2.政治协商会议3.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
谈判期间的合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1)国民党方面:第一,军队在抗战后期消极抗日,大都盘踞在后方,需要争取时间调兵遣将准备内战。第二,欺骗舆论,蒙蔽人民,掩盖其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共产党方面:第一,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心思和,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第二,利用谈判的机会,揭露蒋介石集团的假和平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国民党发动内战易错误区【错误观点】全面内战有可能不会爆发。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诚意进行和平谈判,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6)为了控制中国,美国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记忆重庆谈判。
蒋介石,打内战。耍阴谋,假谈判。
毛泽东,去重庆。争和平,签协定。方法技巧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
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1945年8月27日,驻中国美军指挥官魏德迈调集中国及印度境内所有美国军用与民用飞机,开始全力空运国民党军抢占重要城市。首先将国民党新六军从湖南芷江运进南京。紧接着美国第十、第十四航空队开始全力空运国民党军队抢占上海、北平、天津、广州等地。最终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团结一致,粉碎了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20多万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意在攻占延安,动摇共产党的军心。当时在陕甘宁边区的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等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在毛泽东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过程中,西北解放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1.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1)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虽然通过谈判争取和平失败了,但是通过这次谈判,戳穿了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国民党集团的反动本质。
(2)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失败是注定的。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表达了和平的诚意,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对国共两党关系变化规律的认识。
(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2)两党关系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意味着战争和灾难。
(3)中国共产党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4)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争,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考点一 重庆谈判 例1 (新疆)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时间。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均不符,A、B、C三项排除。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故选择D项。
答案:D考点二 内战全面爆发 例2 (河南)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而题干材料表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进行进攻,因此这种进攻破坏了“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选择A项。
答案:A第23课 内战的爆发
1.“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 )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演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2.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一大 D.政治协商会议
3.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4.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中原突围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抗美援朝
6.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战争的阴云在人们的心头还尚未散尽,内战的乌云又马上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又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到来!
【烽火再燃,何缘由】
材料一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1)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当时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发展前途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兄弟阋墙,谁之过】
材料四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2)材料四中“软的一套方法”“动大手术”“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分别是什么意思?
【胜负各异,形势变】
图一
图二
(3)图一、图二所示战役结果如何?各有什么意义?
(4)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战役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
答案
1.B 解析: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共产党身上,故选择B项。
2.D 解析:1946年1月10日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故选择D项。
3.D 解析:1945年8月底,毛泽东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选择D项。
4.B 解析:解答本题时可用排除法。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④错误,C、D两项排除;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的手段,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②正确,A项排除,故选择B项。
5.B 解析: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与题干“党中央撤出延安后”相符,故选择B项。
6.(1)①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②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③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软的一套方法”:用和平谈利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共产党不去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3)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