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5 19:06:43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该图片反映了解放区农民积极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情形。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挺进大别山2.三大战役
(1)背景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2)概况(3)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
①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②意义: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读图时重点关注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地点,并了解解放军的进攻方向。易错误区【错误观点】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不包括渡江战役。
归纳总结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两次分离: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失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解放战争中失败,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再次分离。 1.中共中央首先在东北发动战略决战的原因是什么?
(1)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易取得战略决战的先机:①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③蒋介石在东北的战略意图不明,举棋不定。④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资雄厚。⑤东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及地理位置,会使解放军占据主动地位,而不利于国民党军在战斗打响后迅速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企图。 (2)人民解放军如果在东北战场初战胜利则意义重大:①东北野战军可乘胜挥师入关,极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作战。②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所以打好东北战场的决战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2.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②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拥护,这是尤为重要的因素。④国民党统治腐朽,致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败亡。
(2)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考点一 千里挺进大别山 例1 (广西南宁)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解析:本题考查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意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择C项。
答案:C考点二 三大战役 例2 (山东青岛)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
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淮海战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的指挥下发动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故D项错误,本题选D项。
答案:D 例3 (广西来宾)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解析:本题考查平津战役的相关知识。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故选择A项。
答案:A考点三 南京解放 例4 (贵州六盘水)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解放的相关知识。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择B项。
答案:B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2-1-c-n-j-y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1*cnjy*com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
5.“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www-2-1-cnjy-com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21·cn·jy·com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1)材料中的“陪都”是指哪座城市?这一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陪都”?
材料二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
材料三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大量日军的装备,得到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3)结合解放战争的史实,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材料四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
万副
88
万辆
76.7
万头
8 500

4.8
亿千克
20.6
万副
材料五 广大农民以“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为口号,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解放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吉林蛟河一位杨老太太先后将她5个儿子中的4个送上前线。山东从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就有5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冀中区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在淮海战役中,山东莒南农民在雨雪交加中,每天在15公里的运输线上来回5次,为第一线部队供应粮食。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对敌斗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与淮海战役同属三大战略决战的战役还有哪些?这些战役取得哪些战果?
(5)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何感想?
答案
1.D 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故选择D项。21教育网
2.D 解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结束后,故选择D项。21cnjy.com
3.C 解析:材料中“打了三个胜仗”是指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故选择C项。www.21-cn-jy.com
4.B 解析: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2月-1949年1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夏,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南昌起义最早,渡江战役最晚,故选择B项。2·1·c·n·j·y
5.C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解放军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故选择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1)重庆。重庆谈判。
(2)一方面是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利条件: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不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军队人数少;武器装备落后;拥有的只是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国民党军队人数多;武器装备先进;占有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有美国支持。
(4)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1·世纪*教育网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