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二十一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二十一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5 19:07:54

文档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淞沪会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3.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中说道:“□□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内容是(

A.瑞金
B.延安
C.南昌
D.广州
4.“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5.“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采取了恰当的战略战术
C.海外侨胞大力支持
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6.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地再现了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路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丁说:“这一战役开始于1940年。”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请根据以下史料,完成探究任务。
【军队血战篇】
材料一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
800多次
4万多人
2
000多千米
近3
000个
(1)台儿庄战役战果如何?结合材料一说出这一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一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战法创新篇】
图一
图二
(3)请说出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的战法。请详细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4)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历史启示篇】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想?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又有何启示?
答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1.D
解析: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集中100多个团的兵力,在历时数月的时间里,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这一内容与题干材料“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相符,故选择D项。
2.B
解析:台儿庄战役和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起的战役,故选择B项。
3.B
解析: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故选择B项。
4.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故选择B项。
5.B
解析: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地道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这与题干中“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等信息相符。同时也说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故选择B项。
6.C
解析: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彭德怀,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开始时间是1940年,A、B、D三项排除。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故选择C项。
7.(1)大败日军,歼敌1万余人。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地道战、地雷战。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雷战、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定。
(4)众志成城。
(5)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合理即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应团结一切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背景
(1)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
(2)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时间
1937年9月
指挥者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地点
山西平型关一带
概况
当日军1
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
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结果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1937年9月,八路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在山西东北部的平型关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击毙日军1
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品,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背景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概况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战术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结果
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土地政策
目的
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概况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两个战场
的关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地道战》(油画)
1951年,画家罗工柳以饱满的政治激情、纯熟的艺术手法,将冀中人民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战斗的独特方式搬上了画布,创作了写实油画《地道战》。该画既是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皆兵,全民参战”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讴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哪两个战场和哪两条路线,两者本质区别及其原因是什么?
(1)两个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
(2)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实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实行的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3)两条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4)造成这种本质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百团大战
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指挥者
彭德怀
名称由来
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影响
(1)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彭德怀在前线
这张宝贵的照片是八路军总部随军记者徐肖冰在1940年百团大战的枪林弹雨中拍摄的。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包围了太行山区关家垴地方。照片展示了彭德怀来到距敌人只有500米远的一个炮兵指挥所观察地形,指挥战斗的情形。
归纳总结
反“扫荡”斗争:
(1)背景:日军大“扫荡”。
(2)方针:基本采用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3)战术: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夜袭战等。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原因。
1940年夏秋之际,日本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因此,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投降,同时,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和分割,企图摧毁华北根据地,以巩固其占领区。国民党内的一些人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也加紧了妥协投降活动。在这个关键时刻,八路军指挥部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敌占区交通线的战役,切断日军的交通命脉,打破敌人的封锁,以此影响全国战局,克服投降危险。
1.概括百团大战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1)目的明确,掌握作战主动权
(2)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
(3)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和敌据点为主
影响
(1)打退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
(2)遏止了国民党内部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抗日根据地实际上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2.分析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政治路线上看,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中国军民实行坚决抗战的基地。它是在长期抗战中逐步实现彻底胜利的基础,它是抵制妥协投降活动,维持全国抗战局面的有利因素。
(2)从军事战略上看,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和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多层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同这种战争形态是分不开的。
(3)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个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来说,具有决定意义。如果没有这个力量,抗战胜利的果实是一个也不会落在人民手中的。
考点一
百团大战
例1
(山东青岛)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他指挥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指挥者。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故选择D项。
答案:D
考点二
平型关大捷
例2
(山西)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相同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①错误,A项排除;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②错误,B、C两项排除,故选择D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