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
1906年冬
领导人
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经过
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意义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
1907年夏
领导人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经过
徐锡麟率领起义人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结果
起义失败
3.广西起义
时间
1907年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经过、结果
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
(1)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时间
1911年4月
经过
(1)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
经过
(2)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名称由来
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意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概况及意义。
(1)条件: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概况: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3)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武昌起义
背景
(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10月初,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借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名称由来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名称由来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
形势示意图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在革命党人的推动下,各省纷纷响应。至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脱离清政府,宣布起义或独立。湖南是最先响应起义的省份。随后,陕西、江西等省相继起义或独立。注意观察此图,了解宣布独立的省份,掌握首义的地点武昌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南京的位置。
易错误区
【错误观点】辛亥革命就是发生在旧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发动、保卫成果等阶段。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1911年(旧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
易错误区
【错误观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的封建制度。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或者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公元1912年宣统帝退位止,封建帝制共经历了2
000多年。
记忆技巧
编制歌谣记忆辛亥革命。
一九一一双十晚,革命党人武昌占。
打响起义第一枪,全国多省独立现。
脱离清朝卷全国,武昌起义辛亥年。
1.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结束的标志。
(1)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是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的。
(2)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等。封建制度的终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的。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1)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2)经验教训:
①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②不敢发动、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③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项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同点
政治主张
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制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项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相同点
(1)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4)最终结果及其失败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考点
辛亥革命
例1
(黑龙江龙东地区)“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择D项。
答案:D
例2
(四川自贡)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而不是封建制度的终结,故选择D项。
答案:D第9课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
)
A.刘道一
B.蔡绍南
C.徐锡麟
D.宋教仁
2.右图是广州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兴建该公园是为了纪念(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
A.a省
B.b省
C.c省
D.d省
4.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清朝贵族的统治
D.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6.201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由孙中山领导,发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20世纪初,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革命志士的奋斗】
图一 刘道一
图二 徐锡麟
图三 赵声
(1)图中三位人物分别领导了哪次著名起义?
(2)图中人物领导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深切愿望。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后人赞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
1.C
解析: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故选择C项。
2.D
解析:1911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兴建该公园是为了纪念黄花岗起义,故选择D项。
3.A解析:辛亥革命首义发生在湖北武昌,并取得胜利。图中a为湖北,b为湖南,c为安徽,d为江西,故选择A项。
4.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选择C项。
5.B
解析:A、C、D三项表述都与辛亥革命有关,属于个性,排除这三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故选择B项。
6.B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①错误,A、C、D三项排除,故选择B项。
7.(1)图一,萍浏醴起义;图二,安庆起义;图三,黄花岗起义。(2)均失败。表现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3)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