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晚
经过
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
结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殉国将领
赵登禹、佟麟阁
归纳总结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有利条件。
(1)国民党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中国国内蒋介石集团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还集中力量大搞内战,日本趁机把侵略势力从东北扩张到华北,疯狂掠夺中国的财富与资源,加强其军事经济实力,为全面侵华提供条件。
(2)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英美法等国对日本侵华采取了纵容政策,九一八事变后,没有制裁日本,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使其无所顾忌地放手扩张。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因此,无论从战争的范围,还是从涉及的群众来说,此时的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全民族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
原因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概况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朱德(1886—1976)
朱德,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归纳总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团结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统一战线中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
(3)国共双方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始终
爆发
1937年8月13日,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概况
日军先后调集30多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淞沪会战
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概况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警察实施屠杀。同时,屠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这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上述图片真实地记录了日军的这一暴行。
☆对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感想。
(1)认识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
(2)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不能让历史重演!同时也要加强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3)我们应牢记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为国家强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方法技巧
本课知识可归纳为“四个一”。
(1)一次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2)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一次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4)一次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抗日态度转变的原因。
国难当头,若再妥协退让,必失民心。日军进攻上海,逼近南京,已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并严重损害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蒋介石已无退缩的余地。
2.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比较。
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日军借口
柳条湖事件
一名士兵失踪
国共
态度
国民党
不抵抗
开始抵抗
共产党
坚决抵抗
坚决抵抗
结果
日军
占领东北三省
开始全面侵略
中国
开始局部抗战
开始全民族抗战
3.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合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实现的合作。
(2)不同点: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历史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日救亡
组织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抗日救国
共产党的作用
领导工农运动
独立自主,中流砥柱,力量壮大
国际环境
帝国主义干涉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历史结果
没有完成,破裂
实现抗战的胜利
合作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一
七七事变
例1
(四川南充)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意义。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择A项。
答案:A
考点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
例2
(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图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择A项。
答案:A
考点三
南京大屠杀
例3
(重庆B卷)“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在六周时间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一内容与题干材料相符,故选择B项。
答案:B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
D.十年内战时期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
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5.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在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并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6.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
)
①五四运动
②北伐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永定河的怒吼】
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1)上述材料是《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中的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中“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是事实吗?为什么?第二十九军的将士中牺牲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危机中再合作】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辱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3)材料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牢记侵略战争】
2016年12月13日上午,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清晨7时,纪念馆举行了国旗下半旗仪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具有世界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教科书,将向所有世人和来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4)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择C项。
2.B
解析: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故选择B项。
3.D
解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择D项。
4.B
解析: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故选择B项。
5.D
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一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故选择D项。
6.B
解析: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进行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故选择B项。
7.(1)卢沟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不是。因为当中日双方仍在交涉之时,日军却突然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可见,士兵失踪只是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佟麟阁和赵登禹。体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誓死保卫国土的爱国精神。(合理即可)(3)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作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4)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