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建立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建立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5 19:10:43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成立
1.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2.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时至今日,无论是在祖国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中山”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建立了光复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了保路运动
D.建立了中华民国
4.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5.甲、乙两位同学对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进行学习研究后,发表了以下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下列史实能支持甲、乙同学观点的是(
)
A.甲:百日维新乙:戊戌政变
B.甲:辛亥革命乙: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甲:洋务运动乙: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甲:北伐战争乙: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6.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成功论”学者的依据是(

①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7.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B.袁世凯掌握了强大的北洋新军
C.旧官僚、立宪派的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8.为了更好地学习辛亥革命,小明通过以下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请你结合这些途径,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讲话中的历史】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摘自《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这应该是江泽民在哪一年发表的讲话?讲话中的“革命”指什么革命?“先生”指的是谁?
【影视中的历史】
(2)某剧组拍摄的电影《孙中山》展现了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请你列举电影剧本中表现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作出的努力(至少三项)。
(3)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情景,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辩论中的历史】
有关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小明与小刚展开了争论。
小明的观点:辛亥革命成功了。
小刚的观点:辛亥革命失败了。
(4)请你说出他们各自的理由。
答案
1.B
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故选择B项。
2.C
解析:表格反映的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即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故选择C项。
3.D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故选择D项。
4.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不是唯一成果,故选择D项。
5.B
解析:由题干中的“20世纪初”“民主政治”“擦肩而过”可知,题干论述的是辛亥革命及其失败。因为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说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但由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说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故选择B项。
6.D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是成功的表现,故选择D项。
7.D
解析: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故选择D项。
8.(1)1911+90=2001年。辛亥革命。孙中山。
(2)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建立中华民国。
(3)孙中山少年时期即有远大的志向,后来能够为国分忧,当民族处于危亡关头,毅然弃医从政,开展救治中国的革命活动,他的报国之心和雄心壮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祖国的富强和振兴贡献力量。(合理即可)
(4)小明成功的理由: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小刚失败的理由: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概况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晚11时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开始,仪式在总督署大堂西暖阁举行。各省代表、各军将领、各界人士、各国领事及外宾立于两侧。身着大总统礼服的孙中山笔挺地站立在暖阁正中,表情庄重、严肃。胡汉民、陈其美、黄兴、徐绍桢分立于孙中山左右。孙中山在全场中外官员的注目下信步上前宣誓。宣誓完毕,景耀月、汤尔和代表各省致颂词和欢迎词,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绶和玺绶。
归纳总结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之间的换算关系:
由于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故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关系为: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反之,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如民国5年是公元1916年(5+1911=1916)。
1.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过程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
他在北京就职。
(5)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仪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举行。与会者百余人,“内有洋服者,有中服者,有有辫者,有无辫者,有红衣之喇嘛,有新剃之光头,五光十色,不一而足”。袁世凯着军服,佩长剑,面南正立,宣读誓词。
归纳总结
袁世凯篡权的手段:
(1)对革命党:军事威逼、政治欺骗,迫使孙中山让位。
(2)对清政府:威胁恫吓、待遇利诱,迫使宣统帝退位。
(3)袁世凯自身:首鼠两端、乱中取利,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条件。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夺权。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袁世凯掌握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北洋新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
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
参议院
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正确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尽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反封建纲领,但对那个时期的中国来说,它是比较进步的。其精髓在于,它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其实践意义在于,
它在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其思想启蒙的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鼓舞人民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其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在于,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1.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1)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3)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2.辛亥革命的教训和失败原因。
(1)教训:
①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由于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始终不敢这样做,因而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②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迫使孙中山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致使伪装共和的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归于失败。
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失败原因:
①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只是反对清朝贵族;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脱离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致使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在反动势力进攻下,资产阶级孤立无援。同盟会软弱无力,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不能胜任它的历史使命,它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没有自己
的武装,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始终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段。
考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1
(湖南邵阳)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尊奉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因为孙中山(

A.领导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D.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功绩。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故选择B项。
答案:B

2
(四川宜宾)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A.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突出成就。在我国的近代化探索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这是其最突出的成就,故选择B项。
答案:B
例3
(山东济宁)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建立兴中会
A.⑥①④⑤③
B.⑥②①④③⑤
C.⑥①④③⑤
D.⑥②①④⑤③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经过及结果。公车上书与辛亥革命无关,②不符合题意,B、D两项排除;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兴中会建立于1894年。其中⑥最早,⑤最晚,故选择C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