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十五课 北伐战争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阶梯培优计划):第十五课 北伐战争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5 20:03:21

文档简介

第15课
北伐战争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3.小明学习了“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①周恩来
②孙中山
③毛泽东
④蒋介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照片,这一政府是由谁建立的(

A.孙中山
B.汪精卫
C.蒋介石
D.冯玉祥
5.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独自建立的
B.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
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有成功。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D.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涉,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
7.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了以“国共首次合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
【成功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意义
国民党一大

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三大政策等

【丰硕成果】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取得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悲惨结局】
“四一二政变”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把【成功会议】表格中所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丰硕成果】中所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试分析指出取得这两项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悲惨结局】中所述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政变”预示着什么?
(4)通过以上栏目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1.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选择B项。
2.C
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在两湖战场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攻占武昌。其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故选择C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成立后,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择C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后,随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故选择C项。
5.D
解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A项排除;孙中山任军校总理,B项排除;军校建在广州黄埔,C项排除。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故选择D项。
6.B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原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故选择B项。
7.(1)①1924年。②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3)1927年。预示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4)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共35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时间
1923年6月
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背景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时间
1924年1月
主持者
孙中山
地点
广州
2.国民党一大
共产党代表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易错误区
【错误观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意味着国共两党合并。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只是党内合作的形式。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关于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有新旧的区别。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内容,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
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影响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军校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建黄埔军校?办校的宗旨是什么?
(1)原因: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誓师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概况
(1)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1926年7月,北伐军分三路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为北伐军主力,担任正面主攻,沿粤汉路进攻两湖,矛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武汉;中路直插江西,准备进攻江西孙传芳部队;东路挺进闽、浙。两湖战场经过长沙、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重要战役,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北伐军主力在两湖打垮吴佩孚后,转兵江西,会攻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东路的战事顺利,迅速占领闽浙。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北伐军占领。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由苏联回国,率国民军联军南下,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北伐军遥相呼应。
2.工农革命运动
背景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概况
(1)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
(2)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
(3)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
上海工
人运动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作用
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背景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代表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概况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3)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影响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继续北伐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名义上统一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
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革命者的一幕,它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面目,也说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易错误区
【错误观点】国民革命完全失败了。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致使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但是,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使革命力量发展到长江流域。
记忆技巧
绘制图示记忆国民革命的过程。
1.国共两党能够进行合作的因素。
(1)必要性: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过多次革命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为寻求继续革命的道路,需要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共产党方面,工人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2)可能性:孙中山是一位有崇高威望和久经考验的革命领袖。国民党在当时是代表进步力量的政党,而且拥有武装力量和活动基地,群众面广,社会影响力大。
2.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主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这一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3.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力量,坚持武装斗争。
考点一
黄埔军校
例1
(江苏扬州)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创办于1927年
B.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校址设在江西南昌
分析:本题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A项排除;蒋介石任校长,C项排除;校址在广州黄埔,D项排除。黄埔军校实行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故选择B项。
答案:B
考点二
北伐战争
例2
(山东济宁)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4-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5-1949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相关知识。1924—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口号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反军阀”和“反帝”的任务,故选择B项。
答案:B
例3
(河南)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题干材料“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故选择B项。
答案:B
考点三
南京国民政府
例4
(湖北恩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知识。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该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A项排除;题干中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B、D两项排除。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是从1930年开始的,而且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日本还没有发动侵华战争,故选择C项。
答案:C